我是一個運動愛好者,喜歡跑步,喜歡踢球,喜歡打拳,還喜歡爬山,游泳,健身等一切動起來的活動。今年還立了個全年計劃,跑步超過1000公里。
眾所周知,疫情去年12月放開以後,幾乎大家都陽了一遍,我身邊認識的人只有三個沒陽,一個無癥狀,其餘無一倖免。陽康之後,各種專家,醫生都建議補充蛋白質,多吃有營養的食物;建議陽了以後多長時間不能洗澡;建議多長時間不能劇烈運動等等。尤其是家裡老人看了各種小視頻後天天叮囑,不能洗澡,不能劇烈運動。起初,自己也看了一些專家醫生們的建議,陽康之後一周不能劇烈運動,覺得說的也有道理。到了老人家那裡,最後建議的時間從一周,變兩周,最後變三個月不能運動了。這個就有點受不了了,我決定自己試一試。
我是12月15日有新冠癥狀的,前兩天測都是陰性,第三天測了兩道杠。其實發燒難受就一天一夜,後面就是咳嗽,有痰,嗓子不舒服,其它沒有啥癥狀,一直持續到24日,測量兩次陰性後算是徹底康復。期間其實沒有發燒,渾身也不疼以後就開始運動和洗澡了。(當初還沒有專家出來說不讓洗澡不讓運動)不過主要是在室內慢跑,配速非常的低,剛開始9分,最後8分左右。那時候可能因為跑的太慢,也沒啥感覺。總體來講,室內跑強度太低,不具備參考性。
隨着年前工作忙碌,一直沒有戶外跑,都是有空了在室內低速跑跑。感覺室內的運動手錶數據不太准。正好趕上過年,就從大年三十開始跑,直到今天初四,五天跑了四個十公里。
這四次都是戶外跑,和以前的跑步一樣,這樣具備參考性。這四次感受確實不同。第一次跑,也就是21日跑的時候,感覺心臟像堵了東西,呼吸也不是很順暢,呼吸的頻率有點高,而且吸取元旦跑的經驗,我是耳朵豎起來,眼睛睜大,一會看一下心率,一會看一下心率,就怕心率爆了((220-年齡)這個是限高值,正常應該保持在(220-年齡)*80%),最後跑下來,配速是6'29s,平均心率是156次/分鐘,最高心率是165次/分鐘。我未陽之前,10公里配速6分半的情況下,心率保持在140左右。第一次心率比未陽之前的高了16次。
第二天,大年初一,陽光明媚,溫暖如春,適合跑步。下午又跑了一次,這次感覺比上次好點,配速6'35 s ,平均心率是151次/分鐘,最大心率160次/分鐘。這次跑步就比上一次好一些,平均心率下降了5次,比未陽之前高了11次。
初二去看《流量地球2》了,沒跑。初三繼續跑,這次跑步配速仍然是6'34s,而且感覺心臟沒之前那麼堵了,也沒那麼緊了,呼吸頻率也下來了點,這次平均心率146次/分鐘,最大157次/分鐘。平均心率又下降了5次/分鐘。當時就在想,這個心率一次比一次下降,說明身體的機能一次比一次提升。明天再跑一次看看,是否還有效果。
所以,今天又繼續跑,看看結果。跑完10公里,配速6'36s/分鐘。平均心率145次,最大152次。平均心率再降1次,最大心率下降5次。離未陽之前的心率還有5秒的差距,不過也接近了。而且這次跑的時候,我就主動留意身體的承受情況,心臟雖然還有沒完全暢通的感覺,但是呼吸比前幾次要平緩一些,身體有點疲憊,可能是因為連續幾天跑,身體的累計疲憊到了一定程度。
這四次戶外跑的實驗說明,既不能完全不動,等着身體完全恢復。只吃不練,可能三個月以後體重估計增加到你不敢相信稱的程度。也不能一上來就劇烈運動,(說實在話,剛開始想猛也有點猛不起來)應該循序漸進,通過運動,逐步找回以前的身體狀態。跑團里有一位大哥,每天十幾公里,而且時不時還跑個半馬,正月初一跑了一個全馬,配速5分30多。明顯他的身體已經完全恢復了。所以,最後還是建議,生命在於運動,還是要動起來,按照自己身體的適應程度,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不能坐等,應該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要你跑,一切都好!希望越來越多的朋友們動起來,希望所有的朋友們都健康!
2023年1月25日大年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