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南區木洞鎮第三社區,時光在志願者們的鏡頭下變得溫柔而雋永。近日,重慶財經學院訊飛人工智能學院“訊小青”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聯動社區黨員幹部,開展“青春伴夕陽”公益拍照行動,為社區50歲以上的居民記錄生活風采,用科技與愛心編織起代際間的溫暖紐帶。
實踐團成員跟前來拍照的老人聊天。重慶財經學院供圖
活動現場,暖意融融。志願者們化身多面手:一絲不苟的“造型師”為爺爺奶奶們整理衣衫、梳理銀髮,讓歲月沉澱的美麗煥發光彩;專註的“攝影師”或蹲或仰,耐心引導,捕捉着老人慈祥的笑容、祖孫其樂融融的溫情。每一次快門的輕響,都是對平凡生活中珍貴瞬間的深情凝望。
“姑娘,我腿腳不靈便,好些年沒正經拍過照了,真謝謝你們還惦記着我們。”一位上個月剛過86歲生日的老奶奶緊緊握住志願者的手,眼眶微潤。這份樸素的感激,道出了許多老人的心聲。
“好看!真精神!娃娃爹媽在外頭忙,家裡就我們倆,這還是頭一回拍這麼有‘儀式感’的合影呢!看,我大孫子,期末考試數學97分!”一位帶着孫子的老人指着相機屏幕,自豪地分享着喜悅,皺紋里漾滿了幸福。鏡頭內外,流淌的是親情的暖流和生活的滿足。
奶奶和孫子的合影。重慶財經學院供圖
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拍照服務,更是“訊小青”們將課堂所學人工智能技術注入公益實踐的暖心探索。他們計劃在活動結束後,運用ai圖像處理技術,對照片進行精細的調色和優化,讓每一張影像都最大程度地煥發神采。沖洗塑封后,這些承載着溫暖記憶的照片將被鄭重地送回老人們手中,成為他們可以觸摸、可以珍藏的“時光禮物”。
重慶財經學院訊飛人工智能學院黨總支書記樂曉勇表示,此次“青春伴夕陽”活動,是學院將“科技向善”理念融入社會實踐的生動寫照。學子們在服務中不僅提升了專業技能,更深刻體會到科技的溫度在於服務人、溫暖人。一張張定格的影像,是青春對歲月的致敬,是科技對溫情的加持,更是新時代青年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傳統美德的有力踐行。
團隊成員與部分居民合影。重慶財經學院供圖
未來,訊飛人工智能學院將持續深化“校社聯動”,拓展更多有特色、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益項目,引導青年學子用智慧與熱忱,在服務社會的廣闊天地中,不斷書寫科技賦能、人文關懷的青春華章。(晏紅霞、江蕊弘、楊潤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