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唐卓雅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近日,“伽瑪刀之王”西安大醫集團有限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大醫集團)再次遞表港交所。
此次距離大醫集團上次衝擊ipo已經時隔4年。2021年6月,大醫集團曾遞表上交所科創板,卻在半年後主動申請撤回上市申請。
對比前後兩份招股書,此次大醫集團的聯席保薦人為中信建投國際、浦銀國際、民銀資本,而2021年的保薦人僅海通證券。
在最新的招股書中,大醫集團解釋稱,其曾與海通證券訂立輔導協議並在上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是由於a股整體審批程序及當時不利市況令上市時間表不明朗,於是主動撤回a股上市申請,並決定尋求在港交所上市。
目前,大醫集團已經完成7輪融資,總額為15.71億元。最後一輪融資後,大醫集團投後估值高達51.35億元。不過,今年4月25日,大醫集團遞表港交所前不久,高瓴旗下的上海匯育卻突然轉讓大醫集團149.12萬股股份,總代價5000萬元。
貼在大醫集團身上最閃亮的標籤是“伽瑪刀之王”。大醫集團的主營業務是創新放療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按照銷售額計算,大醫集團在中國放射治療醫療設備市場上所佔份額並不高,2024年僅4.7%的市場份額,在中國放射治療醫療設備市場的所有國內參與者中排名第二,在所有參與者(包括國際和國內參與者,下同)中排名第五。但在中國伽瑪放射外科醫療設備市場的所有參與者中,大醫集團以75.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目前,大醫集團由劉海峰家族掌控。據招股書,大醫集團的控股股東為劉海峰、劉怡辰、王斌、大醫通匯、cmc(cyber medical corporation limited)、cmch(cmc holdings limited)、cms(china medical scientific holdings limited)、ahc(alex holdings corporation)、bti(born talent investments limited)、上海通權及西安同貴。
劉海峰是大醫集團的靈魂人物。2018年西安同創博潤創業投資管理中心所作的《西安大醫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分析報告》其中提到,劉海峰1983年7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核物理專業,畢業後在中國核工部二六二廠第一研究室任職,期間擔任中國第一座核電站反應堆芯安全監測系統項目負責人,而後下海經商,創辦大醫集團。
此外,劉海峰和劉怡辰是父女關係,王斌是劉海峰的妹夫。劉海峰擔任公司的執行董事、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怡辰是大醫集團的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兼資本運營中心總裁、劉怡辰的配偶昝鵬則是公司的執行董事、首席產品官兼首席品牌官。
目前,大醫集團已有兩款產品商業化,均為伽瑪放射外科醫療設備。其中,cyberay是全球首個實時影像引導伽瑪放射外科系統,分別在2021年3月及2022年7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目前其適應症擴展處於研發階段。
另一款產品taichirt pro2021年11月在美國獲批上市,是全球首款獲得美國食葯監局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的x/伽瑪射線一體化放射治療系統。2022年7月,該產品在中國獲批上市,用於頭部及身體實體瘤及病灶的放射治療。
另外,今年4月,cyberay plus/pro獲得國家葯監局批准上市。cyberay plus/pro作為cyberay產品核心的擴展而開發。除這三款產品外,大醫集團在美國還有3款產品已經上市。

taichi平台解決方案是大醫集團主要的營收來源,2023年及2024年,該項業務分別為大醫集團帶來了1.09億元、1.6億元的收入,分別佔總營收的42%、60.6%。
但是在有商業化產品的前提下,2023年及2024年,大醫集團的營收分別為2.61億元、2.64億元,年內虧損分別為6978萬元、9457.2萬元。
大醫集團稱虧損主要由於研發開支所致。2023年及2024年,大醫集團的研發開支總額分別為9788萬元及1.13億元,其中核心產品cyberay的研發開支分別為3730萬元、4220萬元,分別占各年總研發開支的38.1%及37.2%。
大醫集團的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已經從2023年的3.34億元減少至2024年的1.26億元。不過,大醫集團仍然稱其有充足的營運資金來覆蓋至少125%的成本。
此番港股上市,大醫集團擬將募集到的資金用於多個產品的研發,包括cyberay及taichi平台和相關產品;數字化運營系統解決方案,尤其是對cyberviewx、cyberviewm及綜合診療系統的投資;gmd(伽瑪醫療設備)平台解決方案,尤其是isr系統及其他軟件的優化升級,並將gmd平台解決方案的地理覆蓋範圍擴大至美國及歐盟,另外還將用於擴展銷售及營銷網絡、進行戰略收購及補充營運資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