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2020年12月15日16:35:05 娛樂 1954

1

如果,你的女兒遭遇了性侵,施暴者是有權有勢人家的孩子,你會怎麼做?惱怒之下殺了那個畜生,還是理智之下訴諸法律?

但,如果法律無法代表公平和正義呢?

如果,它早已淪為權貴肆意操縱的遮羞布、公權從中牟利的搖錢樹,你要如何為女兒討回公道?

2019年底,備受好評的國產片《誤殺》,就是在這樣的語境下,展開了懸疑又揪心的敘述。

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電影《誤殺》

到異國謀生的中國孤兒李維傑(肖央飾),在小鎮上開着一家網絡公司,住在公墓旁的房子里,過着拮据也溫馨的生活。

他和妻子阿玉(譚卓飾)育有兩個女兒。因樂善好施、打抱不平,“外來戶”李維傑頗受小鎮居民的歡迎。

但,這一切,因一場誤殺而被打亂。

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李維傑的大女兒平平在參加夏令營時,被警察局局長(陳冲飾)的兒子素察下藥性侵,昏迷中還被錄下了性愛視頻。

在父母權勢庇護下長大的素察,恃強凌弱,無惡不作,但因父親是國會議員,母親是警察局局長,他一直毫髮無損,逍遙法外。

直到,素察拿着性愛視頻要挾平平從命,繼續被他玩弄。激烈衝突中,他被平平和媽媽阿玉誤殺。

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目睹公權黑暗,深知公平難討的李維傑,為了保護妻女家人,根據自己在千萬部犯罪刑偵片中,學到的反偵察能力,和公權力上演了一場“蒙太奇”式的博弈。

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性侵和暴力,誤殺和犯罪,貪腐和壓迫,權貴和弱小,懺悔和救贖,讓這部雖是翻拍依然驚艷的影片,被戴上“2019年最好國產懸疑片”的高帽子。

但,在我看來,這部懸疑片,更是一部教育片。

它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是用超越國籍和種族的內核,闡述這樣一個信念:

父母就是孩子的牧羊人。

父母的修為和教育,影響孩子的命運和未來。

那個被誤殺的孩子,表面看是被他人所殺,實際上不過是父母教化的替罪羊。


2


影片中,最經典的一句台詞是: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

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電影《誤殺》

但禽獸,也並非生下來就是禽獸。

他以被誤殺的命運,詮釋了因作惡而遭報應的孩子,不過是畸形家庭教育的祭品。

被誤殺的“官二代”素察,其實是父親暴戾+母親寵溺的結合物。

他出生在上流社會,但他常年玩弄權術的父親,是一個對外人滿面笑容、對家人極其苛責的分裂政客。

忙於仕途和升遷的父親,早就活成了裝在套子里的人,唯臉面和仕途最大,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對妻兒毫無溫情可言,動不動就對兒子素察大打出手。

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而素察擔任警察局局長的母親,是一個殺伐果決、濫用私刑的女人。

工作中,她為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不惜打着正義的旗號偽造證據,對手下警員的貪污腐敗,睜隻眼閉隻眼。

她是貪腐社會和權錢交易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她象徵法律又蔑視法律,她化身正義又踐踏正義。她是體制內生殺予奪的長官,也是體制內朝不保夕的棋子。

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內心的撕扯和恐慌,讓她面對唯一的兒子時,走向另一個極端:

用沒有底線的退讓和窮盡一切的滿足,去溺愛兒子,包庇兒子,袒護兒子。

分裂而扭曲的父母,勢必養育出叛逆而涼薄的孩子。

父親的暴力,讓素察在逆反中變得殘暴血腥。面對比他弱小的女孩平平,他伸出魔爪,姦淫蹂躪。面對平平媽阿玉,他暴戾殘忍,出手狠辣。

而母親的溺愛,又讓他肆無忌憚,有恃無恐,視窮人為草芥,視強暴為常態,視法律為兒戲。直至最後,他在侮辱、損害、踐踏窮人時,終被誤殺,喪命黃泉。

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但誤殺他的,是李維傑一家嗎?

不。

是他自己。

確切地說,是他迷失在權力和腐敗、虛偽和邪惡中的父母的教化。

是他身居要職卻靈魂醜陋的父母,早已站在了身處卑微、心懷良善的大多數窮人的對立面。

而作為父母傲慢和偏見的化身,他猶如一隻迷路的羔羊,最終被家庭教育的黑暗和惡意反噬。

所以,對他的誤殺,其實是一場因果報應的該殺,一場黑白顛倒的反殺,一場是非混淆的惱殺,一場正邪交錯的互殺。


3


每個問題孩子背後,都有個問題家庭。

因為,孩子,是一個家庭內部環境和氣候的晴雨表。他的一言一行和一事一情,都彰顯了一個家到底是早已生病,還是相對健康。

電影《少年的你》中,長相甜美、成績優異和家境優渥的魏萊,出身中產家庭,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少年的你》中的魏萊(中)

只是,這個看似完美的家庭,也是一個沒有人情的地獄:

她那看似體面紳士的父親,一直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面子和奴隸。僅僅因為魏萊高考失利,他一年都不願和她說話。

而她那優秀上進的母親,不過是個精緻利己主義者,認為窮人皆禍害,有錢就能搞定一切,但凡遇到問題都是別人有錯。

這樣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縱然有着天使美貌和天才腦瓜,不過依然是蛇蠍心腸。

《少年的你》劇照

在冷血和扭曲中長大的魏萊,為了發泄對父母的恨,就把內心的惡投射到比她更弱小的同學身上,暴力殘忍,撒謊成性。

她組團欺凌像陳念這樣的學生,攔截她們,毆打她們,設套坑害她們,污衊構陷她們,用變態得逞的快感,來抵抗家庭的控制和壓抑。

然後,在犯下欺凌罪行後,她又利用家庭的權勢,藐視窮人的傷痛,保全自己前程。

就像,她一直沒有犯過錯,傷過人那樣。

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只是,當公平無法彰顯時,誤殺就在所難免。

根本沒有懺悔之心的魏萊,攔住陳念道歉時,提及陳念的媽媽,猶如提到一個下等人,言辭間滿滿的嫌惡和惡意,致使陳念盛怒之下,將魏萊推下台階,倒地身亡。

誤殺魏萊的,是陳念嗎?

不。

是她那個看似高貴體面、實則冷漠傲慢的家,還有家裡那看似光鮮亮麗、實則虛偽自私的父母。

那才是一個女孩的原生地,也是一個罪犯的養育場,更是這起謀殺案的第一現場。


4


影視是生活的藝術投射。現實是藝術的真相表達。

當我們老家,那個在父親酗酒又家暴中長大的孩子,在叛逆中學會用武力解決問題,小小年紀就打架鬥毆,殘暴成性,最終被他人群毆致死;

當我們小區,那個在父母傲慢教養中長大的孩子,目中無人,欺凌同學,戕害弱小,最終鋃鐺入獄,或被人誤殺;

當網絡事件中,那些原本有着大好前程,卻因權貴父母的溺愛,恃才放曠,藐視法律,吸毒輪姦,走上殺人或被殺的天才少年,最終成了反面典型的李某一、張某一……

警察局長兒子,性侵女生後遇害,被誤殺的孩子不過父母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李某一

我們要看過、見過、聽說過多少悲劇,才能知道:

家庭教育的悲哀在於,合格的父母用18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教育他們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而不合格的父母,卻連一秒鐘也不願花費去教育他們的孩子,如何不要傷害別人。

但,人間的正道在於,那些肆意傷害別人的孩子和父母,即便能逃脫過法律的制裁,但最終依然會被自己的惡意殺害。

因為,錯誤的教育,結不了正確的果實。

迷失的羔羊,去不了遼闊的遠方。

公平和正義無法彰顯時,暴力和復仇必然繁盛。受害者舉起屠刀,首先不放過的,就是肇事的作惡者。

管他是權貴的孩子,還是王孫的後代。


5


所以,中國版《誤殺》的最後,身為兩個孩子父親的李維傑,最終選擇了向警方自首。

這不僅因為,原本就是好人的他,骨子裡流淌着中國人回歸正途的反思和良善。

而且因為,當他看見原本天真無邪的小女兒,在目睹誤殺真相後,為讓 父母逃避罪責,不知不覺中已學會掩蓋真相,用塗改液悄悄把成績從70分改成100分。

良心不安中,李維傑在反思和懺悔中明白:

這場躲避不及的誤殺之災,也是一場必須直面的家庭教育。

撒謊,逃避,僥倖,虛假,隱藏,躲閃,能逃過一時的懲戒,但得不到永生的安寧,更會對孩子們一生,造成無法修補的傷害。

面對黑暗和不公、強權和暴行,一家人反抗過,鬥爭過,不屈過,團結合作過,風雨同舟過,但最後,屬於他們的那部分罪與罰,他必須擋在妻女前面,去承擔。

而不是,讓孩子們餘生都活在恐懼和扭曲里,直至像仇人的孩子那樣,活成父母的替罪羊。

要知道,一個善良負責的父親,不會以懲戒惡的名義,傳承惡。

他會清洗自己作過的惡,在虔誠懺悔和信仰正義中,讓後代在清清白白中,結下善果。

是的。

成長中,每個孩子都是容易迷失的羔羊。

而合格的父母,則是靈魂的神廟裡,那永遠的守望者。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