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了解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看見的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他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讓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
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忘了自己的珍貴。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這是電影《無問西東》電影結尾處的一段獨白,這部電影是18年上映的。由李芳芳自編自導,豆瓣7.6分,是一部良心之作。影片採用四個人物,四個時空,看似沒有關聯,實則是一脈相承,是清華學子思想的一代代的傳承。
時間線一,電影中最早的時間線,清華學子吳嶺瀾(陳楚生飾)。文科滿分、實(工)科成績過差,但是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工科有用,文科無用。於是,吳嶺瀾在工科和文科之間猶豫而迷茫,跟很多學生一樣他閱讀很多書,依舊找不到人生的意義,依舊不知道該怎麼選擇。但是,當時的清華大學的校長梅貽琦給了他答案,於是他轉入文科。
時間線二,出生名門的清華學子沈光耀(王力宏飾演)。一邊是母親不遠萬里來勸誡他不要參軍好好學習,一邊是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他想放棄學業參軍。國家的需要和母親及家族的教誨,他不知該如何選擇,此時的他迷茫而困惑跟當年的吳嶺瀾一樣。此時的吳嶺瀾已經是清華的教師,在一堂吳嶺瀾的關於“真是本我”話題的課中,沈光耀明白了自己真實的想法。他毅然決然的違背了母親的意願,報名參軍成為了一名飛行員。
時間線三,陳鵬(黃曉明飾)、王敏佳(章子怡飾)、李想(鐵政飾)三人之間的故事。其中,陳鵬正是當年沈光耀開着飛機投遞食物,才得以生存的孤兒。本來喜歡李想的王敏佳,由於李想的不擔當而差點遭受滅頂之災。喜歡王敏佳的陳鵬則是在危急時刻救了她,還對她百般的照顧。最後被感動的王敏佳遠走高原,面對一片蠻荒,尋找他的陳鵬。而李想最後也在自我犧牲後完成了自我救贖,解了他當年不敢承擔而讓王敏佳受苦的心結。
時間線四,營銷公司老總張果果(張震飾)。張果果的父母,正是時間線三中李想自我犧牲後才得救的人。張果果同樣面臨著,是否將善意進行到底的困惑。他資助了一個四胞胎的家庭,卻在擔憂這個家庭是否會賴上他。資助進行一半時,四胞胎的家庭找他,他卻躲着他們,此時的他困惑是否要繼續資助。讓張果果豁然開朗的是在清明節去祭拜他們家的恩人李想的路上。當車被堵在高架橋上他說以後不要在清明節去掃墓時,他的父親就訓斥他說,不能忘記前輩的恩情和奉獻。
四個故事獨立而又聯繫,獨立的是故事發生四個不同的時間,聯繫的是故事講得正是傳承。看完整個電影,一個疑問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我們窮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一個人來到人世間,短短兩萬多天,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
有人追求大富大貴,有人追求功名利祿,也有人追求平凡而簡單的幸福。看余華的《活着》,我覺得活着本身就是人生的意義。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覺得人雖然終其一生都身處平凡,但依舊要有自己的追求和奮鬥。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影片給我們的答案就兩個字:真實。
什麼是真實?
梅貽琦校長給困惑的吳嶺瀾的答案是:
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真實,但是忽略了真實。你要知道,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的喜悅。
吳嶺瀾給他困惑的學生的答案是:
當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有段時間,我遠離人群,獨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某日,我偶然去圖書館,聽到泰戈爾的演講,而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群人,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而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那一刻,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談論這些,是重要的。
沈光耀在給處罰他的教官的答案是: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真實有多難,有人窮其一生僅僅得到了踏實。因為,他們一生只把自己交給忙碌。把自己交給忙碌,得到的僅僅是踏實,而不是真實。有些人在年輕時就已經明白“真實”的含義,他們的人生也因真實而閃耀光輝。有些人在重重老矣的時候,依舊沒有明白真正的真實。人的一生,在探索真實的過程中總會經歷三個階段:懵懂無知的階段、迷茫困惑的階段、了解了人生的意義而追求人生價值的階段。
懵懂無知的階段
人出生來到這個世界,就像一張空白的白紙。隨着我們慢慢長大成為少年,此時的我們依舊不怎麼去考慮人生是什麼樣的,人的一生要怎麼過。就像有句話形容的:“少年就是少年,他們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看不公不允,敢面對,只因他們是少年。”
少年就是這樣,不煩不擾,因為此時的年紀就是讓他們無憂無慮的。懵懂無知並不是無知的少年,而是對人生的意義知道的少,想得也不多。所以,少年時光註定是人一生最輕鬆的時間,就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般妙趣的生活。
迷茫困惑的階段
電影中的三位主人公都經歷了這個階段,他們在未來該何去何從而徘徊不前,即使他們是清華大學的佼佼學子。其實,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都會有這個經歷,這個時間我們對未來迷茫和困惑。而能幫助我們走出那段迷茫的時光,正是影片中所講的面對真實的自己。
就讀清華大學的吳嶺瀾,遠離人群,翻閱群書,苦思冥想,甚至羞恥于思考生命的意義。可當他發現,當時的文學巨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曾經也面臨過同樣的問題時他才釋然,他才知道思考這些是有意義的。
出身門第,天才少年的沈光耀,同樣在忠孝兩難全中難以抉擇。母親勸誡他“你不要還沒有享受做人的樂趣,就丟失了性命”。最後,他還是沒有聽從母親的勸誡,而是聽從了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去報考了飛行員。他最後駕駛着千瘡百孔的戰機,沖向敵方軍艦的那一刻他無所畏懼。比做人更有樂趣的是,為了全人民的自由而犧牲。當母親翻開他留下的筆記本,上面寫着“對比起,媽媽”而家裡的牌匾上赫然寫着“三代五將”,那一刻眼淚奪眶而出。
生活在當今,生活優越的營銷公司老總張果果,困惑自己的善意是否會被別人綁架。在和同事打球的過程中,同事告訴他,別人那一家這是賴上他了。他困惑和迷茫,為了躲避那一家,他回到了母校清華大學。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那一家人找他並不是來要什麼“福利”,追着他就是給他送四個孩子的胎毛筆。
追求人生價值的階段
吳嶺瀾在梅貽琦校長那裡了解了什麼是真實後,聽從自己的內心,選擇了文科,教書育人培育了許多巨匠;沈光耀在聽了吳嶺瀾老師的課後,選擇了真實的自我,當了飛行員為國捐了軀;李想由於心中對王敏佳的愧疚,捨生救下了張果果的父母;張果果在聽從自己內心後,堅定的資助了那個四胞胎的家庭。真實讓善意傳承,而正是這樣一代代的傳承才體現生命的美好,人生的意義。
在了解人生的意義,聽從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後,一個人會活得很輕鬆。此刻的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追求什麼。這個階段的人無所畏懼,他們心中是火般燃燒的青春。就像電影中,在生命最後時刻說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李想,在沖向敵艦時無所畏懼的沈光耀。
經歷這三個階段,或許我們才能明白和實現我們人生的意義。可能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現在閱歷尚淺,不懂得“真實”其中的深意。我想說:在分不清虛實真假的青蔥歲月,把自己交給踏實的內心有何不可呢?
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而活着,那麼,請相信善良、相信真實、相信理想。善良不一定會有回報,真實也不一定帶來快樂,而理想你可能終其一生都求而不得。但是,人的一生的終極意義,不就在於相信這種無問西東的幼稚嗎?
管他有沒有回報,管他會不會快樂,管他能不能得到。反正我就是要善良,就是要真實,就是要相信理想。這才是青春應該有的讚歌,勇氣和愛,尋找自我,在人性趨利避害的惡中活出真實的自我。
-END-
情感小小蘇#故事##人生##情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情感小小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