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桐廬青山綿延,綠水環顧,富春江斜貫境內,李白、白居易、蘇軾、王陽明、張大千等歷代先賢名士、文豪畫匠,在這裡留下2000餘篇詩詞華章和眾多山水名畫。
被稱“天下第一釣台”的嚴子陵釣台就在桐廬。據傳,嚴子陵向光武帝劉秀辭官回杭,給出的理由居然是捨不得富春江里的鰣魚。
“垂釣鰣魚”彷彿成了隱者的標誌,也成了無數文人心中的偶像。
"
在杭州桐廬富春江岸的山脊上有一塊離江頗遠的巨大岩石,據說它曾經是嚴子陵垂釣的地方,後世稱之為“嚴子陵釣台”。今天的遊客登臨此處,無不詫異:在那樣的高處怎麼可能垂釣呢?要解釋這個問題確實是困難的,或者我們可以用地形地貌滄海桑田的變化來作現實的說明,或者僅僅是因為人們對嚴子陵清高絕俗的浪漫想象。但不管怎麼說,嚴子陵在富春江上釣魚隱居,卻是有確鑿的史書記載,尤其是宋代名臣范仲淹特別敬仰嚴子陵的高風亮節,在釣台下為嚴子陵建起祠堂,並寫下了著名的《嚴先生祠堂記》這篇文章。文章的篇末有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名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也成了歷代對嚴子陵的最高評價。
嚴子陵釣台
嚴子陵的本名叫嚴光,至於他的籍貫就有不同的說法。
根據《後漢書·嚴光傳》的記載,嚴子陵是會稽餘姚人。但也有說是錢唐人。而明代楊慎的《丹鉛余錄·續錄》卷七卻這樣記載:“嚴光為梅福婿。余見故跡遺文有嚴光碣,略云:光本姓庄,字子陵,本新野人。其妻梅福季女也。少與光武同學,及長避亂會稽。又考《任延傳》雲,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亂江南者皆未還中土,會稽頗稱多士。延為會稽都尉,如董子儀、嚴子陵皆待以師友之禮。以此證之,子陵非餘姚人,明矣。范煜失於考也。”——明確認定嚴子陵是從中原的河南新野避亂來到南方的會稽郡的。
嚴子陵釣台
嚴子陵與光武帝劉秀曾是同學,而劉秀是河南南陽人,從史書記載來看,劉秀青年時期的求學範圍並沒有超出河南境內,那麼,嚴子陵也應該是在河南求學時而結識劉秀的。據此,按照當時的地理交通狀況和人們求學、遷徙的軌跡來分析,嚴子陵原籍新野,後來才遷至會稽,似乎更說得通。而後世的一些嚴氏族譜也證實了這一點,如貴州省貴陽市龍洞堡《天水郡富春堂嚴氏族譜》就記載:“嚴光,字子陵,原名庄光。河南新野人,其父尹新野。光少有高名,與漢光武劉秀同學,有故交。因王莽篡位,天下離亂,中原士庶播遷江南。光至會稽餘姚,家焉。”
我們在此無意於考據嚴子陵的籍貫,其實,無論嚴子陵的原籍是河南新野還是浙江餘姚,都毫不妨礙當地對這位高士的紀念,而嚴子陵後來的主要事迹是在桐廬卻是不爭的事實,拿今天的說法,我們也許可以稱之為“新杭州人”吧。

嚴子陵釣台
因為嚴子陵曾經跟東漢的開國皇帝是同學,劉秀當了皇帝後,多次力邀這位老同學到朝廷做官,但都被嚴子陵拒絕了,他還改名隱居到了富春江畔。劉秀求賢若渴,遣使“安車玄纁”,三聘後嚴子陵才來到京都洛陽。在洛陽期間,曾與劉秀同榻而卧。據說,嚴子陵很不客氣,晚上睡覺的時候直接把大腿擱在了皇帝的腹部,光武帝脾氣好,怕吵醒了老同學,還一直不吭聲,但負責觀看天象的史官卻驚慌失措地奏報“客星犯御座”。
這樣的故事當然讓光武帝博得了求賢若渴、寬懷能容的美名,那麼嚴子陵最終是找到了怎樣的說辭拒絕光武帝的呢?
據說,嚴子陵是用了富春江特產鰣魚來打動皇帝的。鰣魚是我國名貴的食用魚之一,在南方的長江、錢塘江、珠江水系都有出產,而尤以杭州富陽、桐廬一帶出產的富春江鰣魚最為著名。鰣魚鰣魚,魚如其名,是一種季節性、時令性很強的魚種,每年初夏時出產,其他月份就不復有了。因為它平日生於海中,每年只在夏初才進入江中淡水產卵,到達之處最北不過南京,再上游便少見了。

鰣魚是唯一可以帶鱗吃的魚。富春江鰣魚的唇部微有胭脂色,陽光下鱗片間有鮮艷的七彩時隱時現,因此更加名貴。而鰣魚也十分愛惜自己的鱗片,漁夫用絲網捕魚,一絲掛鱗,這種魚就不動了,被捕後也不再像其他的魚那樣活蹦亂跳地掙扎,為的就是保護自己美麗的鱗片不致掉落,所以它是寧可喪生也不肯失鱗片,蘇東坡稱之為“惜鱗魚”。
我們今天經常把一些愛護名譽的人說成是“愛惜羽毛”,愛惜魚鱗和愛惜羽毛應該是一個意思了,嚴子陵就是以鰣魚作譬,表達了自己清高脫俗的志向。
有一天,嚴子陵向劉秀描述了自己在富春江上垂釣鰣魚並清蒸下酒的閑適洒脫生活。皇帝連聲稱好,富春江的鰣魚也勾起了他的食慾,於是他很神往地表示也想嘗一嘗鮮,而嚴子陵卻不失時機地接過劉秀的話頭說:“既然如此,我過得這樣閑適洒脫,你怎麼忍心讓我得而復失這種美好的享受呢?”劉秀頓時無語,終因拗不過嚴子陵,只好讓他繼續歸隱富春江畔,享受那種無拘無束的游釣隱逸生活了。
在中國人的價值評判中,“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直是兩種理想的境界,所以,歷代對嚴子陵這種潔身自好的隱士也都是採取仰慕、推崇的態度。
也許是山川鍾秀又遠離政治中心的緣故,杭州歷來為一些隱逸高士所鍾情。傳說上古時期,唐堯想把天下禪讓給高人許由。許由結志養性,心如磐石,寧願優遊山林,也不願求祿位功名,聽到堯想讓位給自己的消息,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做了一番“臨水洗耳”的行為主義表現後,逃到杭州的武林山下隱居起來。而此後,在浩瀚史籍中寥若晨星的著名隱士,杭州又佔了兩席:嚴子陵以及後世的林和靖。可以說隱士們的這種高風亮節,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杭州人的精神,杭州人謙讓隱忍、通達樂觀的性情實源於此。

圖片/桐廬發布
這是一座虛懷若谷、志存高潔的城市,這裡的人們推崇名節、推崇禮讓,繼承的正是先賢的精神財富。
嚴光:字子陵,一名遵,生卒年份不詳,著名的隱士。事見《後漢書》。

奇山異水以及隱士風流
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
桐廬除了嚴子陵釣台
已對外開放45年的瑤琳仙境
同樣名聲在外
作為夏日避暑天堂
瑤琳仙境洞內常年恆溫18℃
在動輒40℃的高溫酷暑下
進洞一秒便可褪去暑氣
關於桐廬和富春江
還有哪些景點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歡迎評論區分享

來源/郵箱投稿
文字/陳華勝
製圖/葉叢
編輯/焦秋利
責編/曹姣娜、謝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