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華作品中的那句“我要開花”,既是他的相聲表演宣言,也是他的生存哲學和快樂生活追求
7月9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辭世,享年94歲,引發各方哀悼。

楊少華1931年出生於北京,12歲時拜相聲名家郭榮啟為師,加入天津市曲藝團後曾為相聲大師馬三立捧哏,深受觀眾喜愛。2004年,楊少華主演的電視劇《楊光的快樂生活》第一部首播,並在之後陸續參演了“楊光”系列九部電視劇,廣受好評。他還曾登上2018年的春晚舞台,表演小品《為您服務》。
同為相聲表演藝術家的李金斗表示,楊少華有四個兒子,孩子們都十分孝順,他也為每個家庭都付出良多,家庭關係和睦。事實上,從楊少華的藝術人生看,他幾乎一生都在為事業和兒孫奔忙,而且樂此不疲。可以說,他這一生,是以相聲為舟,又以子孫為槳,以“苦中作樂”傳遞樂觀面對生活的“樂呵”哲學。
儘管楊少華開創了“楊氏相聲世家”,但他經歷過窮困的生活和艱難的歲月。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楊少華小時候家裡很窮,只有一個小屋,沒地方待,哥哥出門也不知是去幹什麼,自己幾乎是跟着姐姐長大的。幼年在茶社混到一個打雜的差事,在園子的環境里“熏”,多聽多看,種下了自己的相聲夢。最後以此謀生,並以獨特的“蔫哏”風格活躍於相聲舞台。
楊少華作品中的那句“我要開花”,既是他的相聲表演宣言,也是他的生存哲學和快樂生活追求。曾經窮困的生活經歷,某種程度上,自他走上相聲之路開始,“以苦作樂”已成為他的生活底色和生存邏輯。
詩聖杜甫曾言“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在我看來,這句詩很適合楊少華,他是窮不斷志苦不忘樂。
至今仍記得我在當記者報道春晚那些年,相聲、小品等語言類節目是關注重點,京津兩地記者很關心楊少華能否上春晚。因早年給馬三立捧哏,楊少華就已聲名遠揚。2018年央視春晚,楊少華以小品《為您服務》圓了春晚夢。要知道,他這年已87歲高齡了,這便是“活到老、演到老”也不棄夢失志的楊少華。
楊少華人生的另一面,則是為兒孫奔走。比如,他70多歲時與兒子楊議合作表演對口相聲《肉爛在鍋里》,在第二屆CCTV電視相聲大賽中獲一等獎;隨後,又助力楊議自導自演的電視劇《楊光的快樂生活》系列,還與兒子一同創辦“楊光相聲社”。
到了晚年,楊少華仍以短視頻連接公眾,鏡頭中的他常是樂呵呵的,展示他的樂觀心態。當一位畢生以傳遞快樂為己任的老人遠去,其藝術人生似乎並未真正謝幕,因為他的“樂呵”生存哲學,也是我們可傳承的遺產。
他用一生實踐告訴人們:要把平凡日子甚或苦難生活釀出美好滋味,任何年齡、任何境遇下,都可用樂觀的心態去完成。正如其“蔫哏”藝術,總於不動聲色中滲出生活智慧,讓人捧腹大笑。即便有時生活有點苦,也不妨“樂呵”應對。
紅星新聞評論員 彭志強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