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娛樂圈出了個"新晉學渣"——老戲骨王志飛。這位在熒幕上運籌帷幄的實力派演員,私下卻被小學四年級的作業題虐得懷疑人生。
7月2日,王志飛在社交平台發文吐槽:"誰能告訴我,現在小學4年級的課程相當於你當年幾年級的水平?我覺得起碼相當於我那時的初二。"
這條動態瞬間引爆網絡,評論區成了大型家長訴苦現場。原來不止普通家長,連明星也逃不過陪讀的"劫難"啊!
王志飛的"作業驚魂夜"
王志飛最近可能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知識焦慮"。這位57歲的國家一級演員,在《大秦帝國》里把商鞅演得入木三分,在《突出重圍》中將軍人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現在卻被女兒的數學作業整不會了。
他在動態里無奈寫道:"太難了,不僅是孩子,更是家長。憂慮啊,輔導功課我能不能堅持到6年級。再往後…恐只剩陪伴。"字裡行間透露出一個老父親的力不從心。
評論區立刻炸開了鍋,家長們紛紛曬出自家"作業驚魂"經歷。有網友調侃:"現在的小學數學考的不是計算能力,是閱讀理解!題目長得像小作文,孩子讀三遍還沒弄明白到底要算什麼。"
還有家長吐槽:"我985畢業,輔導孩子作業時經常懷疑自己上的是假大學。"更扎心的是,不少家長表示王志飛還算樂觀的——"王老師,能撐到六年級算你贏,我家孩子三年級我就繳械投降了"。
王志飛的育兒進化史
有意思的是,王志飛對女兒和兒子的教育方式堪稱"冰火兩重天"。大兒子王也小時候可沒少挨老爸的"毒舌打擊"。
王也從小痴迷音樂,立志當歌手。但王志飛堅決反對,甚至在節目上當眾潑冷水:"你以為你唱歌有多好嗎?中國唱歌好的人千千萬,哪裡輪得上你!"
更狠的是,有次王也參加《我不是大明星》,王志飛被請到現場,主持人讓他說幾句鼓勵的話,他直接撂下一句"我訂的是明天上午的飛機",放下話筒就走人。
這種"中國式嚴父"做派,讓王也一度離家出走。高考前一個月,父子倆因為填報志願吵翻天,王也直接收拾書包走人,直到考前4天才回來。後來雖然王也如願考入北京現代音樂學院,還為多部影視劇演唱主題曲,但父子間的隔閡始終存在。
相比之下,王志飛對女兒簡直溫柔得不像同一個人。有次張定涵給女兒立規矩"吃完東西才能看電視",王志飛立刻護短:"孩子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說完就把女兒抱到沙發上換台。這種雙標操作,讓人忍不住想問:王也,你還好嗎?
不過話說回來,王志飛對兒子的"打擊教育"雖然方式粗暴,但出發點確實是"為之計深遠"。作為圈內人,他深知娛樂圈的殘酷,希望兒子少走彎路。後來看到王也在音樂上的堅持,他也慢慢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
快樂教育還是提前搶跑?
王志飛的"作業焦慮"絕非個例。如今打開家長群,十個有九個在吐槽教材難度。有家長總結出當代教育三大怪現狀:數學考語文、英語考記憶、家長考耐力。
數學題不再簡潔明了,而是變身"小作文"。"題目不難,但看不懂題目"成為常態,很多孩子不是不會算,而是讀不懂題在問什麼。英語教學更是顛覆傳統,不再從abc和音標教起,而是直接上單詞和短句,讓不少專八家長都直呼"超綱"。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不得不各顯神通。有的報班補課,錢包大出血;有的自學教材,重走求學路;還有的乾脆躺平,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突然開竅"上。難怪有人說,當代家長最怕的不是老闆的電話,而是班級群里的@全體成員。
教育專家指出,這種變化源於教改理念的轉變。比如英語教學現在更強調"語言環境",先培養語感再學規則;數學則注重思維訓練,而非單純計算。初衷雖好,但執行中難免出現"水土不服"。尤其當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小學又默認孩子有基礎時,家長就成了夾心餅乾。
王志飛的煩惱恰恰反映了這種結構性矛盾。作為明星,他本可以像其他家長那樣請家教、送輔導班,但他選擇親力親為。這種堅持雖然讓人敬佩,但也暴露出普通家長的無奈——在教育資源不均的現狀下,家庭教育負擔越來越重,甚至成了"拼爹拼媽"的競賽。
王志飛的多面人生
拋開"苦逼家長"的身份,王志飛的演藝事業依然風生水起。從《大秦帝國》的商鞅到《掃黑風暴》的幕後黑手,他塑造的每個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
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實力派演員出身特殊。父母都是聾啞人,小時候他常因"啞巴的孩子"被嘲笑。為了給父母治病,他立志賺錢,陰差陽錯走上演藝路。好不容易事業有起色,父母卻相繼離世,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或許正因如此,他格外珍惜現在的家庭,把對父母的虧欠轉化為對兒女的愛。
如今,王志飛事業家庭雙豐收。與張定涵的婚姻走過12年依然甜蜜,女兒聰明可愛,兒子也在音樂路上小有成就。雖然被四年級作業虐得夠嗆,但看他曬出的日常,陪女兒堆雪人、講故事,分明樂在其中。畢竟對老來得子的他來說,能陪着孩子長大,已經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