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時,她和倪萍並稱為“央視的台柱子”,主持的《曲苑雜壇》更是伴隨着幾代人的記憶,
然而在鼎盛時期,節目卻突然停播,而她也隨之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
對於她離開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和相聲大師姜昆的糾葛,揭露姜昆的醜聞被封殺了,也有人認為,她是年齡大了,想卸甲歸田。
而當年她為何會和姜昆起爭執?她的離開又是否因為姜昆,如今已離開熒幕十多年,70歲的她又生活的如何呢?
今年的這位主角,就是有着“央視名嘴”稱號的汪文華,說起她的人生經歷,堪稱爽文小說女主逆襲記。
1955年,汪文華出生於河北,家境並不富裕,三歲那年的一場變故,讓她們本就貧窮的生活,更加的雪上加霜,母親意外癱瘓。
家中的勞動力全靠父親一人承擔,好在汪文華從小就很懂事,別人都在追求漂亮精緻衣服時,她已經開始幫父親分擔家務了。
這段艱苦的歲月,養成了她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生活雖貧瘠,但擋不住她對藝術的追求,自幼她便喜歡音樂,後還喜歡上了表演。
中學時的一次文藝匯演,還讓她獲得了武漢空軍文工團的團長青睞,後來她成功進入文工團,成為了一名文藝兵。
剛進文工團時,她能力並不算突出,但從不缺自我突破的精神,開始嘗試各種知識技能的學習。
工作上她吃苦耐勞,還很上進,從不抱怨苦,從不抱怨累,做事也很有幹勁,
她的努力周圍人都是看在眼裡的,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沒多久,她成功躋身一線,成為了團中的骨幹人物。
在團中立足後,她又喜歡上了評書和京韻大鼓這些富有時代古韻的技藝,為了能透徹的學習,她滿心歡喜的找到了著名曲藝大師袁闊成。
但能拜在名師門下,可沒有她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學藝並不是一件易事,光有天賦是不夠的,還需要堅韌的耐磨力。
看到如此年輕的汪文華,再加上是女孩,害怕她吃不了這個苦,第一次拜師,她就被袁闊成拒絕了,但她並沒有放棄拜師的決心。
可謂是三顧茅廬,此後經常去拜訪他,沒時間去就給他寫信,
敘述自己對藝術的想法和追求,就這樣日復一日,袁闊成最後被她真誠和求知若渴的態度給打動了。
成功收她為徒,汪文華也沒有讓老師失望,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刻苦訓練,一遍又一遍的練嗓,只為發出更有京腔韻味的腔調。
在老師辛勤的教誨下,她的藝術才能更上一層樓,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她先是被調入空政文工團,後又被調入了中ji委工作。
中ji委人人羨慕的鐵飯碗,汪文華卻志不在此,早在文工團時,
她就想進入電視發展,為追求心中的夢想,1991年她放棄鐵飯碗,進入央視,她的命運也因此再次被改寫。
俗話說:“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即便是所處人才濟濟的央視,她照樣靠着自己的真才實學,闖出了一番天地。
創辦了《曲苑雜壇》和《電視書場》兩檔節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彙集相聲、魔術和雜技等多項文藝的《曲苑雜壇》。
節目火爆的背後,是汪文華用無數汗水的澆灌,可以說這檔節目是由汪文華一手創辦的,剛進入央視,汪文華就被委託這檔節目的重任。
算上她才三個人,所以她是既當製片人,又要做主持,不管是策劃,還是選題,又或是邀請嘉賓,都由她一手操辦。
除此之外,舞台細節和燈光服飾這些瑣碎的事情,也要她去做,與此同時,同行業的施壓,不得不讓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創新。
終於在她的不斷努力下,節目播出後大火,多元化的節目風格,深受熒幕前觀眾的喜愛,多年來,節目的收視一直穩居央視前列。
節目大火,隨之汪文華這個掌舵人也有了不小的名氣,但她卻一直保持着虛心的態度,當別人誇讚她節目做的好時,她只會說是節目本身就好。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人喜歡,就有人不喜歡,例如姜昆,2005年一場研討會上,
追求傳統的姜昆對這種新穎的節目方式,進行了批判,在他看來,這種“雜”文化,不倫不類,誤人子弟。
並因此和汪文華產生了理念衝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傳統相聲發展迫在眉睫,姜昆希望節目可以更側重於發展相聲。
但汪文華卻並不認可他的觀點,認為節目之所以爆火,就是它的多元性,節目的目的就是迎合大眾的需求,如果單方面追求個人利益,是不妥的。
雙方各執一詞,誰也不肯退讓,後來矛盾更是一觸即發,汪文華直接公開稱“姜昆走後門”,揭對方短處,此言一出,更是引發了軒然大波。
起初不少觀眾還是站她這邊的,但揭短行為的確有些不妥,曾因此遭受了不小的罵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經歷過這場風波後。
不管是節目,還是汪文華都消失在大眾的視野,因為和姜昆曾有過過節,所以很多人一致認為,她的離開是遭遇了姜昆的封殺。
但也有一部人反對,認為播出多年的節目,怎麼會僅憑藉姜昆的一己之力就消失了呢,而且汪文華的身份並不是只有主持和製片。
她還是女兒、妻子和母親,因工作原因,她和丈夫長期分居多年,對家庭缺少的陪伴,再加上飛速發展的時代,想要節目屹立不倒,也伴隨着很多壓力。
即便是很努力的做節目,但跟隨不上時代的潮流,節目也隨時會被人們撇棄,
雖然退居了央視的舞台,但她並沒有因突如其來的變故所達到,反而一直堅守在文藝圈中。
創辦中華曲藝社,繼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還在老年大學教授評書和京劇。
除了對藝術的弘揚外,她還做起了公益,資助貧困兒童,最主要的是,她陪伴家人的事件也變多了,結束了和丈夫的異地。
如今已70歲的她,頭髮白了不少,老了不少但精神頭依舊十足,雖不再出現在舞台,但經常可以在公益事業中看到她的身影。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汪文華
深圳晚報——汪文華:不求亂鼓掌
搜狐娛樂——汪文華高調回應姜昆:為個人樹碑立傳?沒門
中國新聞網——中國“金話筒”主持人汪文華:鄉村振興更需要文化振興
《曲苑雜壇》主持人汪文華.搜狐娛樂頻道 [引用日期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