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置許久的中俄“西伯利亞2”天然氣管道項目,竟要因為以伊衝突迎來春天?
日前美媒報道稱,儘管以伊實現了停火,但是考慮到中東地緣政治風險,中國依賴伊朗石油終歸不安全,以伊衝突點燃了中國對中俄項目的興趣,“西伯利亞2”有望復活,甚至可能繞過蒙古國,從俄羅斯直通中國。
按照其說法,這些年因為受到美西方制裁,伊朗石油幾乎被中國包圓了,9成以上出口到了中國,於是中國對伊朗石油越來越依賴。
但是透過這次衝突,中國不太可能一直享受伊朗的廉價石油,以伊這場12天的大戰是暫停了,可美以可能再次動武。
就算中國沒有伊朗石油依賴症,中東不穩定的地緣政治,照樣是一個巨大隱患。
這次以伊衝突爆發後,伊朗高層一度揚言,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很明顯是把這個“世界油閥”,當成了對付美以的一塊籌碼。
美以對伊朗動武,伊朗出招反制,這本身沒問題,可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一招,有點綁架全球利益,去對抗美以的意思,一旦伊朗真這麼干,對中國的影響尤其大。
咱們從卡塔爾和阿聯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要途經霍爾木茲海峽,這佔到了中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的30%左右。
中東這個隨時可能爆燃的火藥桶,對中國的能源供應威脅太大了。
而應對上述風險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能源供應渠道多元化,這也是“西伯利亞2”有望復活的內在邏輯。
這兩天,有俄媒報道稱,中國着急讓這一項目回歸,今年9月俄總統普京訪華期間,中俄可能討論此事。
除能源合作本身的必要性之外,一些消息人士認為,政治因素也在促使這一項目回歸。
今年上任以來,特朗普沒少向普京拋橄欖枝,其意在“聯俄制華”,鑒於此情此景,中國很有可能加速“西伯利亞2”落地,用能源合作強化中俄關係。
從各方報道的意思看,擱以前“西伯利亞2”停滯不前,着急的是俄羅斯,可現在着急的一方似乎成了中國。
那麼,“西伯利亞2”有沒有可能像外界分析的那樣很快復活,並直通中國?
說實話,中國確實有讓能源供應渠道多元化的需求,但是這種需求,並不是在以伊衝突爆發後才產生的。
早在很久以前,咱們就意識到了中東的潛在隱患,所以這些年在購買中東能源的同時,又開發了俄羅斯和中亞等新的能源供應渠道。
這麼多年搞下來,咱們的能源供應安全總體是有保障的。
中國並不會臨時抱佛腳,僅僅因為一場衝突,就匆忙讓“西伯利亞2”落地,眼下中俄確實在商討推進這一項目,可這並不代表着中國很着急。
從啟動到擱置多年,“西伯利亞2”進展到眼下這個現狀,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蒙古國討要天價過境費,對這一項目的立場一變再變,還有中俄在天然氣價格上沒談攏等。
只有把這些影響項目進展的問題捋清楚解決了,“西伯利亞2”才能復活,中國絕不會因為某些場外因素,在這一項目被某些國家拿捏,做賠本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