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當安東尼·麥凱飾演的“獵鷹”山姆·威爾遜以全新身份——
第二代“美國隊長”出現在大銀幕上時,標誌着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作為漫威宇宙中的標誌性人物,美國隊長自克里斯·埃文斯在2011年的首部個人電影《美國隊長》中初次亮相以來,便以他那鮮明的個性、標誌性的盾牌以及堅定的信念,成為了無數觀眾心中的英雄典範。
然而,在《復仇者聯盟4》之後,史蒂夫·羅傑斯的時代宣告結束,而獵鷹的接任,則預示着漫威宇宙的一次重大變革。
上周五,正值浪漫情人節,中國觀眾迎來了美國隊長的繼任者——
《美國隊長4》Captain America: Brave New World
這部影片由獵鷹接過美隊的衣缽,引領新的故事線。
然而,與漫威宇宙以往作品的高期待值不同,《美隊4》自上映以來便飽受爭議。
爛番茄網站上的新鮮度僅為49%,位列漫威電影宇宙(MCU)第33名,幾乎墊底,僅高於《永恆族》和《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
這一成績,無疑給曾經風光無限的漫威宇宙潑了一盆冷水。
想當年,MCU的每一部新片幾乎都能在爛番茄上獲得95%以上的好評,伴隨着“有笑有淚、漫威最佳”的讚譽,忠實粉絲們滿懷期待地迎接每一次新冒險。
然而,《美國隊長4》卻似乎連粉絲也難以買賬。
這部影片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會讓觀眾和評論界如此失望?
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的尾聲,史蒂夫·羅傑斯選擇將象徵著榮譽與責任的美國隊長盾牌交給了山姆·威爾遜。
這一決定不僅標誌着一個時代的落幕,也預示着新的傳承。
然而,對於這一選擇,不少觀眾表示難以理解。
獵鷹,這位始終站在美國隊長左側的忠誠夥伴,以其低調謙遜的個性,贏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然而,在許多人眼中,他始終缺乏那種與生俱來的主角光環。
相比之下,冬兵擁有複雜的背景和深刻的人物弧光,而美國密探則在劇中展現出了強烈的領袖氣質。
然而,導演羅素兄弟在採訪中曾解釋,選擇獵鷹是因為巴基的精神狀態並不適合承擔如此重大的責任,而美國密探則在《獵鷹與冬兵》劇集的結尾因公眾形象崩塌而被政府剝奪了盾牌。
儘管漫威試圖通過劇集為獵鷹的接任鋪路,但觀眾似乎並未完全買賬。
從市場角度來看,獵鷹的票房號召力也遠不及其他高人氣角色。
與冬兵等早已積累大量粉絲的角色相比,獵鷹作為獨立主角的敘事顯然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儘管《獵鷹與冬兵》劇集試圖通過細膩的情感描繪和人物轉變來塑造獵鷹的新形象,但效果似乎並不理想。
許多觀眾甚至未能堅持看完這部劇集,更不用說對獵鷹的新身份產生認同感了。
除了主角魅力的缺失,《美國隊長4》在反派塑造上也顯得力不從心。
影片試圖通過引入新反派“毒蛇幫”以及與經典角色紅浩克的聯動,來構建一個充滿陰謀與鬥爭的故事世界。
然而,最終呈現出來的卻是反派戲份不足、角色塑造薄弱的問題。
海報上和預告片中看似與美國隊長勢均力敵的紅浩克,在正片中僅變身了短短十分鐘。
而獵鷹的三段重要打戲,竟然全都是與老年人對戰——這不禁讓人回想起《美國隊長2》中那些精彩絕倫的動作場面,對比之下,《美隊4》的動作戲顯得臃腫而遲滯。
此外,影片在邏輯上也存在一些漏洞。
例如,同是凡人之軀的山姆戴上振金翅膀後,竟然能夠輕鬆接住紅浩克的大招,這一設定顯然與漫威宇宙中的戰鬥力體系不符。
而這種不合邏輯的情節設計,無疑進一步削弱了影片的說服力。
《美國隊長4》原本計劃於2024年7月上映,但由於前期試映口碑不佳,漫威不得不推遲上映時間並進行大規模補拍。
這次補拍持續了長達22天,影片的總成本飆升至1.8億美元。
然而,這些努力似乎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補拍過程中新增的反派“炸雞叔”吉安卡羅·埃斯波西托的戲份以及三場大型動作戲的重製,都未能挽救影片的頹勢。新舊素材之間的割裂感、炸雞叔與整體劇情的格格不入,都讓觀眾對影片的質量產生了更多的質疑。
在影片的創作方向上,漫威似乎陷入了左右搖擺的困境。
一方面,它試圖延續政治驚悚的風格,通過緊張刺激的劇情和複雜的政治陰謀來吸引觀眾;
另一方面,它又試圖通過各種彩蛋和聯動情節來進一步拓展MCU的版圖。
這種搖擺不定的創作思路,導致影片的敘事重心變得模糊不清,既未能將政治驚悚的元素髮揮到極致,也未能讓宇宙聯動的情節自然融入。
最終,影片被觀眾批評為“抄襲《美隊2》”、“缺乏原創性”。
除了影片本身的問題外,《美國隊長4》還面臨著外部環境的挑戰。
在影片中,有一個頗具爭議的角色——以色列超級英雄露絲·巴特-塞拉夫。
在巴以衝突的敏感背景下,她的出現引發了更大的爭議,導致不少觀眾抵制這部電影。
而在中國市場,《美國隊長4》的預售票房和排片率都遠低於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
這與中國觀眾對MCU作品的熱情逐漸減退有關,尤其是自《復聯4》之後,MCU作品在中國的票房表現就開始下滑。
國產電影的崛起,尤其是像《哪吒之魔童鬧海》這樣高質量、高口碑的作品,進一步壓縮了漫威電影的市場空間。
《美國隊長4》所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影片本身的問題,更是漫威宇宙深層危機的體現。
長期以來,漫威過度依賴IP擴張,忽視了作品本身的質量和創新。
在角色傳承方面,漫威也未能平衡好粉絲情感與敘事創新之間的關係。
新角色的接任往往伴隨着爭議和質疑,可惜的是,漫威似乎並未找到有效的解決之道。
對於這部“漫威宇宙”大片,你們的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