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2025年04月13日20:50:19 娛樂 1180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2025年1月1日,相聲劇《赤壁》跨年演出謝幕時主演和觀眾合影留念。(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舞台上,黃梅戲《天仙配》選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未落,包袱已抖出合肥杏花公園相親角梗,引得滿場觀眾舉起手機同步錄製。這種被觀眾稱為“古風相聲”的表演,實則是劇場獨創的“沉浸式相聲劇”。

  “之前只在線上聽過傳統相聲,來了才知道相聲還能這麼玩,我錄製了視頻發在朋友圈,好幾個朋友都說要來打卡。”“z世代”張倩是這家相聲館的“老粉”,每周從不缺席。“我還‘安利’給了丈夫和孩子,我們經常一家三口來聽相聲,孩子現在都能說兩句貫口了。”張倩說。

  薛培森說:“我們把《三國演義》里的一些故事解構重塑,打扮成裡面人物的模樣,用相聲輕鬆詼諧的方式訴說歷史。”

  “今天我們演《赤壁》,把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與相聲結合,年輕人自然覺得親切。”“95後”相聲演員王沖頭戴綸巾,手拿白羽扇說。

  “合肥話‘過勁’什麼意思?這是誇你厲害!”“蚌埠住了?我們真有個包袱叫‘淮河岸邊的破防瞬間’!”相聲演員們將合肥、蚌埠、阜陽、蕪湖等地特色編入段子。“觀眾在聽相聲的同時還能學安徽各地方言,每當丟出這些包袱時,來自當地的觀眾都會熱情互動。”王沖說。

  “我在上海讀書,每次放假回來必打卡。”“00後”觀眾張曉雯展示着相冊里各個季節的“相聲打卡照”。“上次我帶江蘇室友來這聽相聲,她聽完居然會說幾句安慶方言。”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統計,2024年,中國劇場類演出(含演出新空間和小劇場等)29.64萬場,票房收入119.29億元人民幣,觀眾人數5424.11萬人次。小型戲劇、戲曲、相聲等更多藝術類型的演出入駐城市新空間,以創新的表演形式和觀演場景,豐富的沉浸式、互動式體驗,贏得年輕消費者青睞。(完)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楊老爺子才去世第二天,楊議就不裝了? - 天天要聞

楊老爺子才去世第二天,楊議就不裝了?

2025年7月9日,94歲的楊少華先生與世長辭。按說都活到90多歲的年紀,怎麼也算得上喜喪,但是他的兒子卻被網友罵上了風口浪尖,網友認為如果他的兒子不瞎折騰,老爺子會活得更久。
大快人心!抖音這群未成年網紅,終於要涼了 - 天天要聞

大快人心!抖音這群未成年網紅,終於要涼了

大家好,我是小雷。 今天我在刷微博的時候看到,臨近暑假,抖音又重拳整治了一批“網紅兒童賬號”。簡單來說,未滿 16 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出鏡直播、16-18 周歲的未成年人開播需家長書面同意....
懷舊90年代港星:華語影后-舒淇,憑3次轉折改變了一生(No.92) - 天天要聞

懷舊90年代港星:華語影后-舒淇,憑3次轉折改變了一生(No.92)

經典永流傳,提到90年代港星,你腦海中是否會浮現舒淇的名字?[微風]世人只知舒淇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背後暗藏的“辛酸史”。家境貧寒、被迫輟學,走上養家之路的她,也就此走上了“歧路”。當“艷星”之名成為她的標籤,得到人氣的同時
京彩紛呈,E路消謠,2025年北京網絡闢謠宣傳月活動圓滿收官 - 天天要聞

京彩紛呈,E路消謠,2025年北京網絡闢謠宣傳月活動圓滿收官

近期,“智啟京彩·E路消謠”2025年北京網絡闢謠宣傳月活動圓滿收官。活動期間,北京市委網信辦聯動各相關單位、各區及屬地重點網站,共推出70餘項闢謠宣傳作品及活動,總曝光量超6億次,在首都網絡空間形成共抵網絡謠言、共建網絡文明的強大聲勢。凝聚闢謠聯動合力充分發揮闢謠聯動機製作用,協同職能部門專業力量,調動各...
國劇上半年盤點:頭部演員輪番“帶貨”,帶不動,就是帶不動 - 天天要聞

國劇上半年盤點:頭部演員輪番“帶貨”,帶不動,就是帶不動

用一句話來形容今年上半年的國劇市場,最貼切的無疑是“熱鬧有餘,爆款不足”。細數這半年的劇集市場,孫儷、王寶強、段奕宏、姚晨、高圓圓、肖戰等頭部演員輪番“帶貨”,《大奉打更人》《漂白》《國色芳華》《難哄》《藏海傳》《臨江仙》《折腰》等大熱內容輪番推出,但整個市場的反響卻依然沒有太多聲量,不但沒有像《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