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歌王誕生,她叫陳檸檸!

2024年12月23日06:22:14 娛樂 1670

【來源:青島晚報】

新歌王誕生,她叫陳檸檸! - 天天要聞

陳檸檸獲得新一季“歌王”冠軍。

新歌王誕生,她叫陳檸檸! - 天天要聞

《雲上歌王》第四季總決賽八強歌手實力不凡。

“這個冠軍獎盃,是對我過往努力的肯定,更是我未來征程的起點。”《雲上歌王 LIVE SHOW》第四季總決賽21日在夢幻劇場上演了巔峰對決,最終陳檸檸成為新一季“歌王”,她將從這個舞台出發,飛得更高。這也是《雲上歌王》這檔秀想要給予歌手的,青島演藝集團副總經理、《雲上歌王》總導演張樂群說:“讓選手從這裡走向更高的平台,讓青島音樂的發展在全國有新空間。這是我們舉辦《雲上歌王》的目標。”

更專業更年輕的第四季

《雲上歌王》第四季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演藝集團主辦,青島市歌舞劇院青島市音樂家協會青島市工人文化宮承辦,各區市文旅局、讀報參考融媒體、紅房子音樂家酒店、華紅文旅產業有限公司、山東健康集團青島華能大廈協辦。作為青島演藝集團歌舞劇院全力打造的大型直播歌手競演秀,《雲上歌王》經過前三季的成功舉辦已逐漸成為青島音樂的代表性文化品牌。

“第四季的歌手們從海邊出發,唱響他們逐夢的歌。”青島市歌舞劇院院長白潔介紹,第四季的歌手海選放在了戶外,讓《雲上歌王》的群眾參與度更高,社會影響面更廣。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參與選手的實力更強、年齡跨度更大。”今年報名參加海選的除本地選手外,還有來自湖北、四川、陝西、黑龍江等全國各地的音樂愛好者以及海外華人選手,報名參加海選的選手中有職業歌手、自由音樂人、音樂老師等帶有“專業色彩”的選手,也有建築工人、銀行職員、網約車司機、科技公司職員、咖啡館老闆、退休職工等業餘選手,更有學生們的積极參与。

“年輕化”是本季歌手的亮點,而年輕的學生歌手也取得了佳績,在闖入決賽的八強歌手中,高中生王曉彤獲得了亞軍,另一位高中生林可欣獲得“優秀歌手”獎。大學生歌手申宇恆、劉佳儀也獲得了“優秀歌手”獎。

台上台下提升青島流行樂

“《雲上歌王》開始創辦的宗旨,就是挖掘、打造年輕一代有創作能力、表現能力的歌手。”張樂群總結,經過四季的舉辦,確實挖掘了很多歌唱人才,“參與《雲上歌王》對他們是一種鍛煉。”

“感謝我的幫唱王廣鑌老師專業的指導,給我提出了非常有幫助的一些建議,讓我在決賽歌曲演唱上發揮了最好的狀態。也非常開心通過這個比賽認識了很多專業的樂隊老師和和聲老師。”陳檸檸說,《雲上歌王》的舞枱曆練,見證了她的成長與蛻變,“我將帶着這份榮耀,繼續在音樂之路上勇敢前行。”本季“優秀歌手”翟聖龍是一位創作型歌手,他參與《雲上歌王》的過程中“獲得了成長”,結識了好歌手、好朋友,一起交流音樂。“想留下好的作品在這個舞台,想讓大家知道在青島有這樣一個對歌手非常好的節目。”

前三季的優秀歌手,有的已經成為青島市歌舞劇院的簽約歌手,參與到院團的演出中。“目前前三季簽約了24名歌手,本季的歌手也會活躍在歌舞劇院的演出中。”白潔說,《雲上歌王》不斷解鎖綜藝新呈現,強綜藝、強網感、強場景化,給歌手和觀眾帶來多重音樂享受。每一季《雲上歌王》從海選到決賽,都採取線下競演、線上直播的形式,讓更多觀眾參與其中,“直播的平台每年都在擴容,聚集了更多粉絲。”而《雲上歌王》此前完成了120多場線下展演,歌手們在島城的社區、學校、網紅打卡地歌唱,參與到青島庭院藝術季、“藝”起來大鮑島等文旅活動中,成為青島流行樂舞台亮麗的風景。

《雲上歌王》不是比賽,而是一場全民秀,一張推動青島流行音樂發展的文化名片。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