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為什麼不能破格錄取17歲天才少女?

2024年06月16日14:40:10 娛樂 3845
01


13歲中專天才少女的故事,已經感染了很多人。

但坊間的熱度和學界的冷靜,卻形成了對比。

儘管向姜萍遞出橄欖枝的學校有不少,但真正定下來的,幾乎沒有。

常熟理工學院:歡迎報考,以後會提供去浙大的機會,意思就是還是要走高考形式。

香港中文:沒有主動聯繫,歡迎報考(坊間傳聞錄取和全額獎學金為假)。

浙大:沒有相關規定,不好辦。

清北:置若罔聞。

國外:坊間傳聞哈佛來搶人,實際是營銷號在編段子。

原創 | 為什麼不能破格錄取17歲天才少女? - 天天要聞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學校為何不能破格錄取,難道都不重視人才嗎?

不是的。

清北也好,浙大也好,包括很多國內頂尖高校,都有破格錄取的規定。

比如清華的“領軍計劃”,面試成功的,可以降分數。

此外,在在全國中學生奧林比亞競賽(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決賽中獲得一等獎的,也可以特別招收。

但問題是,阿里的這個競賽,並不是教育部認可的競賽。

而且初賽也比較寬鬆,48小時線上開卷做題,還是一些彈性的。

以中國人的聰明程度和對人情世故的深諳,如果國家放開口子,讓阿里競賽初賽成績優異的人,得到破格錄取的機會,你猜會發生什麼?

首先,是報名人數可能會突破百萬人次,甚至出現小學生二年級學生擠進前幾名的情況,不要問為什麼,因為小學生也有當數學教授的爹。

線上考試,安能辨我是雌雄?

而且現在很多中小學舉辦的科技競賽中,已經有教授爹,教授爺爺幫孩子造假了。

到時候要是和某青少年大賽一樣,湧現出一大堆能治癌症,能轉基因的天才,場面會十分難看。

原創 | 為什麼不能破格錄取17歲天才少女? - 天天要聞

要知道,姜萍參加這個競賽,是沒有什麼功利心的。

而一旦競賽和入學資格掛鈎,就會出現第二個問題:

對大多數人的的不公平。

其實,國內高校對於“特招”的口子,幾十年來一直在縮小。

這是因為但凡有“特”,就經不起人鑽漏洞。

你數學好就能上名校是吧,你競賽棒就可以保送了是吧。

行,那以後名校要麼就是關係戶,要麼就是教授家的小孩了。

此外,眼見阿里搞得這個競賽流量搞得那麼大,宣傳搞得那麼成功,字節會不會搞?百度會不會搞?

肯定會搞。

今天你搞數學大賽,明天我搞物理大賽,後天我搞甲骨文大賽,一方面彰顯自己重視科技、重視人才的情懷,一方面又能賺足流量,何樂而不為。

所以我認為,這些名校不放開口子,恰恰是對的。

畢竟,如果為了少數人的公平,去破壞大多數人的公平,那也是不公平。


02


但是,姜萍的故事並非沒有意義。

一方面是啟迪我們的中高考,繼續優化考試形式,制定更現代化的考核標準。

另一方面,也在提升全社會的認知。

這個認知先是在於“英雄不問出處”。

我們過去總以為,清華北大的就是人才,其他高校的就是一般人才,中專、職校的就是“次品”。

考不上大學就完了!

不是這樣的。

原創 | 為什麼不能破格錄取17歲天才少女? - 天天要聞

在德國,職業學校的學生並不會受到太多偏見,但中國不一樣,考試成績不好的孩子,哪怕性格是善良溫潤的,也會被大多數人戴上有色眼鏡看。

這一點,真的要改。

清華北大也出禽獸,985里也有變態。

考試成績就能代表能力,就能代表一切嗎?

讓人欣慰的是,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確定新成立職業大學或職業技術大學,層次定位為本科教育。

“普職融通”的改革方向,大大提高了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此外,中國也和世界接軌,積極鼓勵職校學子參加各種技能大賽。

無論從事的是汽車修理還是美容美髮,如果能在世界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就可以享受等同於教授級的待遇,包括國家級的退休津貼。


03


第二個認知,是認識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力比學歷更加重要。

在學歷貶值的年代,我們越發認識到:

能力才是檢驗人才的核心因素。

興趣的專註,是一個人能走多遠的關鍵。

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都是輟學的人,華羅庚、錢鍾書也都是考試垃圾。

原創 | 為什麼不能破格錄取17歲天才少女? - 天天要聞

姜萍這樣的孩子,雖然沒有上名校,但如果我們的企業、我們的研究院能夠不拘一格降人才,獲得的回報,肯定比只看學歷招人來得大。

我之前就舉過數據,目前中國無論是專利申請數量還科研轉化率上,企業都佔到80%以上,而高校只有零頭。

放眼世界,也是如此,美國的科技突破也是靠谷歌、微軟等科技企業牽頭。

比起姜萍能不能上浙大,我更希望,能有研究所,有大企業能為這樣的人才提供一個發揮天賦,專註興趣的崗位。

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要讓姜萍這樣的人才,看到羅馬,找到去羅馬的路。

原創 | 為什麼不能破格錄取17歲天才少女?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好的制度?

其實就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希望姜萍的故事,不僅能像《心靈捕手》那樣激勵人心,更能像《我不是葯神》那樣優化制度。

乾脆就拍個電影,叫《我不是學霸》好了。

--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零部件百強榜出爐,15張中國面孔 - 天天要聞

零部件百強榜出爐,15張中國面孔

6月23日,《美國汽車新聞》發布了2024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今年的榜單有三個較為明顯的變化。一是上榜的中國企業多了兩家,分別是國軒高科和三花汽零,從而使得上榜的中國企業數量合計達到15家。二是寧德時代晉陞到了第四位,僅次於博世、采埃孚和麥格納這三家傳統國際零部件巨頭。三是隨着2023年全球主要汽...
激情唱響 點燃夏日 |“東融好聲音”歌唱大賽熱血開唱 - 天天要聞

激情唱響 點燃夏日 |“東融好聲音”歌唱大賽熱血開唱

6月22日,東融科技集團蘇州區域公司首屆“東融好聲音”歌唱比賽成功舉辦。12名實力非凡的選手參加了比賽,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音樂盛宴。22日下午,比賽正式拉開序幕。現場氣氛熱烈非凡,東融科技集團董事長鬍玉建作為特邀嘉賓親臨現場,為選手們加油打氣。他指出,本屆“好聲音”活動的舉辦,意在豐富員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為給大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