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余年2》:看似普通的候公公,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2024年05月18日23:25:08 娛樂 1989

《慶余年2》:看似普通的候公公,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 天天要聞

慶余年》時隔五年再次回歸,在第二季中,原班人馬大部分都回歸,一開篇范閑的死,就驚動了京都,大街小巷都有祭奠他的,甚至賣起了范閑的周邊,生生把悲劇弄成了喜劇。

然而,在這份熱鬧的背後,在隱藏着無限的殺機,太子和二皇子關於皇位的爭鬥從未停歇。各處勢力在黑暗中涌動。

《慶余年2》:看似普通的候公公,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 天天要聞

跟第一季一樣,陳萍萍,范建,慶帝這三個人,依然以自己的方式,或明或暗的護着范閑,正是因為各種人的護佑,范閑才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然而在這些人的背後,卻有一個小人物,他看似不起眼,卻是最人間清醒的那一個,他就是候公公,

01 如履薄冰的候公公

身在皇宮,尤其是皇帝的貼身太監,如果沒有足夠高的情商,沒有足夠的審時度勢的能力的話,恐怕會死的很慘,候公公尤其是這樣。因為他要伺候的慶帝,就是一個非常多疑,且喜怒無常的人,面對儲君的問題,慶帝有自己的考量,他既想考驗太子,是否可以勝任一國之君這個設定,又要防着太子過早的忌憚皇位。

《慶余年2》:看似普通的候公公,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 天天要聞

而對於范閑,慶帝更是另眼相看,由於是和葉輕眉的私生子,所以范閑雖然沒有皇子的身份,但慶帝心裡卻給了范閑足夠多的權利和自由。同時,也把范閑置於了一個危險的環境中,是各路勢力的眼中釘,肉中刺。

對於這一點候公公看的是最仔細的,但作為一名太監,他卻又懂得如何在亂局中求生存。

在第二季的一開篇,有一個特別搞笑的細節,范閑為了見慶帝,不惜私闖皇宮,一個小太監找到候公公說,有個刺客想見你,把候公公都整不會了。

《慶余年2》:看似普通的候公公,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 天天要聞

去見了才發現是范閑,於是立刻讓范閑走,自己就當沒看見過他,所以,候公公還是懂得左右逢迎的,他能看清自己的位置,但卻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對於范閑,他也是能保護就保護。

02 候公公的那些搞笑日常

毋庸置疑,候公公是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他掌握着皇宮幾乎所有的秘密,他的行為直接牽動着政局。而慶帝的那些暗殺,或者陰謀,從沒有瞞着候公公,有些其實都是候公公親自參與的,所以,他的雙手也是沾滿鮮血的,進而,對很多事情也都瞭若指掌,但又要保持謙遜的樣子,實在是不容易。

《慶余年2》:看似普通的候公公,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 天天要聞

對於范閑,候公公也是有諸多的無可奈何,因為他不像其他人一樣,按常理出牌,范閑不時就有些驚人之舉,讓人始料不及,所以,范閑在皇宮出現的每一次,都能把候公公嚇出一身冷汗。

因為范閑是從現代穿越到古代,所以,他的很多思維方式都很現代,所以他的離經叛道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候公公理解不了啊,在第一季中,他帶着范閑見皇帝,在路上的時候,候公公告訴范閑,一定不要抬頭,見到皇帝要畢恭畢敬,但真的見到了皇帝,范閑卻完全忘了候公公的囑託,完全沒有半點兒規矩,把候公公嚇的在一旁直擦冷汗。

《慶余年2》:看似普通的候公公,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 天天要聞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當范閑和候公公在皇宮裡,目睹刺客在飛檐走壁,驚奇的問侯公公那是什麼人,侯公公處亂不驚的說:當然是刺客。並且雲淡風輕的說:皇帝都習慣了。對刺客問題能這樣淡然處之,可見這些事在皇宮裡發生了不只一次兩次。真的是十分搞笑了。

其實,侯公公的位置,不是誰都能勝任,既要表面看上去波瀾不驚,又要時時處處的提防皇帝對自己投來的目光,得第一時間判斷時局,稍微遲緩一些,都容易釀成不可估量的後果,此外,侯公公跟皇子們,大臣們的關係,也是非常微妙的,所以,侯公公很多時候的處境,真的很像被人架在爐子上烤。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