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吳麗蓉
近日,入選中國戲劇梅花獎數字電影工程的中國首部潮劇數字電影《東吳郡主》在北京舉行專家觀摩研討會。該片改編自同名經典潮劇,由曾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的著名電影導演馬崇傑執導,獲首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的范莎俠編劇,飾演女一號孫尚香的張怡凰則是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其他主演還包括鄭健英、林初發、林武燕等潮劇表演藝術家。

潮劇被譽為“南國鮮花”,迄今已有近600年歷史,是潮汕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潮劇《東吳郡主》獲獎無數,電影以原版舞台劇的原班人馬為依託,並在其基礎上進行提煉升華,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東吳郡主孫尚香立志嫁一個扶危平亂的天下英雄,在其兄孫權與劉備的霸業爭鬥中,孫尚香陷入一場政治假聯姻的兩難之中……

中國電視家協會名譽主席胡占凡表示:“廣東能夠推出這樣一部潮劇電影,難能可貴,對潮劇文化的傳承、弘揚是一種貢獻。更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對於孫尚香的塑造非常成功。《東吳郡主》沒有受到三國原著或過去的藝術作品、民間傳說的束縛,正確處理了史實和虛構的關係,通過藝術手段,塑造了一個豐滿、立體的巾幗形象。”
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認為,這部電影體現了正確的戲曲電影導向,當代女性觀眾看完這部電影,會從孫尚香身上汲取到正面的精神力量,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
《東吳郡主》出品人、廣東潮劇院黨委書記黃奕瑄表示,潮劇與光影藝術在歷史長河中相逢,為非遺傳承開闢新航道。在這過程中,創作團隊以電影化思維,藉助視覺特效技術做到虛實結合,光影運用獨樹一幟,並在敘事表達、視聽語言構建與審美範式創新等維度展開探索,有效突破傳統戲曲電影的“記錄性”創作局限,成功構建起兼具戲曲藝術神韻與當代審美特質的銀幕表達。
《東吳郡主》主演、汕頭文化藝術學校副校長張怡凰表示,舞台表演講究的是情感的連貫性和現場的感染力,而電影拍攝則需要在分鏡頭的框架下精準把控每一個表演細節,“這種轉變起初對我確實帶來了挑戰,但正是這種挑戰促使我對角色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與詮釋,最終呈現出來的表演比舞台版更加細膩動人。”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夏衍電影學會主辦、佰安影業(北京)有限公司承辦。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