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作家韓寒發布了一條動態:“普通老百姓在市內連養條大型犬都不允許養,憑什麼孫儷就可以在上海養狼?”這裡的“狼”就是指卸磨殺驢的向海清。
乍一看韓寒似乎是在嘲諷孫儷,其實真相是在諷刺忘恩負義的向海清,為好友孫儷打抱不平。
正如孟子所說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富有同情心的孫儷曾經資助過一個名叫向海清的農村孩子。
這本該是一段樂於助人的佳話,沒成想卻發展成了現實版的“農夫與蛇”。這件事情的發生不由得引發我們思考:富有同情心真的好嗎?善良一定會有善報嗎?
一路追求,奔向夢想彼岸
孫儷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出於熱愛,5歲的孫儷便開始學習舞蹈。很快,孫儷母親便發現了孫儷身上的文藝特長。
孫儷母親開心不已,決定精心培養孫儷,於是她把孫儷送去上海市少年宮學習舞蹈。
孫儷不負所望,她的天賦和努力讓她的舞蹈成績名類前茅,多次獲得舞蹈大賽金獎,並且作為代表出訪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
即使孫儷父母都認為在女兒身上無論花費多少都不為過,但他們的家庭並不富裕,夫妻二人的大部分積蓄,基本上都花費在了女兒身上。
生活的重擔壓得這個家庭快要喘不動氣,夫妻二人也在“夢想”和“現實”的衝突上爭吵不斷。在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落下後,貌神離合的夫妻倆終於簽下了離婚協議書。
孫儷選擇跟着支持她夢想的母親生活。
父母的婚姻破裂,在小小的孫儷心中留下了不小的創傷。她更加想要拚命學習舞蹈,以便對得起母親的付出。
但孫儷母親為了供孫儷學習舞蹈,除了白天在工廠上班外,晚上又多打了一份工——做保潔員。可她們的生活依舊拮据,所以孫儷還是被迫放棄了舞蹈,去上海警備區文工團當了兵。
時至今日,舞蹈事業在孫儷心中仍然是一個意難平的存在,她也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我一直認定自己是一名舞蹈演員,覺得舞蹈是我一輩子事業的時候,我從部隊退伍了……因為還熱愛這份事業,無法繼續下去時會覺得痛苦。”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2002年,孫儷與海岩成功簽約,孫儷拿到了由海岩自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玉觀音》中安心一角。按照劇本的要求,拍攝的地點選在了昆明。
2022年11月29日,早起來到化妝室化妝的孫儷,無意間看到了一檔名為《希望在山區》的紀錄片。
在這部紀錄片中,她看到有一個名叫向海清的男孩子,身處大山深處,父母皆為農民。向海清的父母因為常年務農,身體落下了病根,一日三餐都要用藥。祖母身體孱弱,身患重病,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而向海清也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身處消瘦。但他渴望知識,熱愛讀書。他始終夢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夠走出大山,創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儘管他隨時都有可能因為家裡負擔不起他的學費而輟學,最終走上父母的老路。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把傘。
孫儷看到出身寒門卻始終不墜青雲之志的向海清,感觸頗深。她想起了自己不得已而放棄的舞蹈事業,這樣感同身受的經歷,讓她心裡頓時產生出一種同情之感。
推己及人,希望你能成功
正是因為初來乍到的孫儷擁有如此強烈的共情能力,當時收入並不高的她還是決定每月資助500元給向海清。在向海清高考失利後,孫儷還親自寫信鼓勵他,鼓勵他努力學習。
不過,孫儷並沒有向向海清透露自己的真實姓名。向海清並不知道這位善良的陌生人會是大明星孫儷。
向海清被孫儷感動地熱淚盈眶,他多次給孫儷回信並表達感謝,承諾自己會不斷努力,一定不會辜負孫儷對他的期望。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向海清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上海的上海水產大學。
孫儷在得知向海清成功考上上海的大學後,像是庄稼人久旱逢雨,又像漁人霧海中望見燈塔,很是開心。
她很慶幸自己沒有看錯人,也很愉悅向海清終於可以實現他的夢想了。她迫不及待地想跟向海清見面。
向海清看到孫儷的第一反應很是震驚,他根本不敢相信一直在背後默默資助自己的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孫儷。
心情平復之後,他跟孫儷聊了很多很多,還一起吃了飯、合了照。這一刻,孫儷彷彿在向海清的身上看到了那個曾經熱愛舞蹈的自己。
回想這麼多年的種種,少年對孫儷的感謝已經不足以用言語表達。和孫儷熟絡後,他也會給孫儷寄一些自己家鄉的土特產,有時還會用自己打零工賺的錢給孫儷買禮物。
孫儷很看好向海清,她向向海清承諾會一直資助到他大學畢業。
被虛榮心蒙蔽的你
剛剛進入大學的向海清仍然帶着學生的單純與懵懂,他時刻謹記的孫儷的恩惠和自己美好的初心,上課認真聽講、課餘看各種領域的課外書豐富閱歷、熱衷於校園活動增長眼界……孫儷也按照約定,依舊每月給向海清資助五百塊錢。事情到這裡一直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
可是好景不長,向海清在意識到上海的“物質鄙視鏈”後,逐漸不滿足於每月的五百塊錢。
魔都上海是有錢人的天堂,身邊的同學全身上下無一不是名牌,格格不入的窮學生向海清與他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讓向海心裡清感受到了很大的落差感。
同學的嘲諷、室友的奚落令向海清的自尊被狠狠踐踏,他開始不滿足於現在的生活,在慾望的驅使下,他逐漸開始變得虛偽。
他開始追求名牌,不求質量,只看價格。由此可見,五百塊的生活費是遠遠不夠的,隨着花銷越來越大,他也逐漸開始向孫儷“獅子大開口”。
起初孫儷還以為向海清是真的在物質方面遇到了困難,可是隨着索要的數額越來越大,孫儷逐漸察覺出一點不對勁:一個老實聽話的乖孩子,哪裡會需要那麼多錢呢?孫儷決定調查一下這件事情的原委。
她給向海清打去了電話,詢問他這筆錢的去處,向海清列出了一大堆理由:打疫苗;生病需要交住院費。
手機丟了需要買個新的……孫儷相信了向海清的話,並細心叮囑向海清出門在外要好好照顧自己。
按理說如果向海清所說的句句屬實,那麼花銷變大只是暫時性的,過一段時間便會恢復正常。
但向海清要求增加生活費的次數非但沒有減少,還越來越頻繁,這讓孫儷二丈和尚摸不着頭腦。思考再三,孫儷決定聯繫向海清的學校核實情況。
從向海清大學輔導員的口中得知,向海清每月兼職助教工資就有三百塊錢,加上貧困生資助的補貼接近一千元。
緊接着,孫儷了解了向海清在學校的活動,結果令她大吃一驚。
原來沉醉於紙醉金迷的象牙塔的向海清早已學壞,喝酒、逃課、蹦迪……向海清甚至逢人就說他和孫儷很熟,長自己的面子,敗壞別人的名聲。
這時的孫儷認識到,向海清早已不再是她認識的那個單純、積極、努力向上的向海清,他已經沉迷於奢靡生活,徹底墮落了。
停止資助,差點毀了事業
看到事態發展成了不可控制的樣子,孫儷當機立斷,決定停止對向海清的資助。
可是此時的向海清已經對別人的善意產生了依賴心理,錢財已經徹底蒙蔽了他的內心。
他認為孫儷資助他生活費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意識到孫儷根本沒有義務給他生活費。
沒了可以隨時提錢的“取款機”後,向海清多次撥打孫儷電話卻始終沒有打通。
他惱羞成怒,覺得孫儷就是個大騙子,明明答應了他要資助他到大學畢業,現在卻出爾反爾。所以他揚言要徹底毀了孫儷。
深陷困囿,及時止損是最佳解決辦法,可已經被徹底蒙蔽的向海清哪裡看得清孫儷是在為他好。之前他有多少感恩,現在就有多少仇恨。他向記者邱朝舉寫了一封長達六千字的長信,控訴他對孫儷的不滿。
2006年底,一篇名為《善良的種子為何結出變異的果實》的文章在網絡上廣泛傳播。文中雖用SL代替了孫儷,不過“神通廣大”的網友們還是發現了蛛絲馬跡。
一時間,正值事業上升期的孫儷陷入了輿論的漩渦,事業受到了很大衝擊。
鋪天蓋地的謾罵聲讓孫儷成為眾矢之的,可孫儷覺得清者自清,從來沒有為自己辯解過一句話。
好在有公正的媒體放出了向海清同學的採訪視頻,才得以向公眾暴露出向海清的真實面目,局勢才得以扭轉。
網友們認清了真相,紛紛對孫儷表示同情,同時斥責向海清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白眼狼,受了恩惠不表達感激就算了,還要反咬一口。
這件事情雖然澄清了真相,但還是讓孫儷的事業受到了影響。
而向海清呢,因為這篇邱朝舉的這篇文章在網絡上熱度很高,很多吃瓜群眾都已經看清了向海清的真實面目,所以他往後的求職道路也是充滿着坎坷和艱辛。
這隻能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作孽不可活啊。
結語
擁有一顆充滿愛的同情心是美好的、是神聖的。看到遇到困難的你,想起了那時困難的我。此時此刻同情心下驅使我為你做的事,恰恰是當時我渴望別人為我做的事,僅此而已。
有同情心不是件壞事,向別人伸以援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會讓人感到快樂。
善於助人為樂的人,本不應該抱着別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心態去幫助別人,但也要警惕同情心泛濫,出現風險時要及時止損,防止遇到那些忘恩負義的小人。
畢竟當利益至上時,人性也更為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