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春節檔乃兵家必爭之地。
每年的春節檔都可謂是如火如荼,然而今年卻變天了,可謂是史上最奇葩的一屆春節檔。
如今,春節檔到了尾聲,《我們一起搖太陽》和《紅毯先生》卻相繼退出春節檔。
要知道,這次春節檔一共上線8部電影,但現在卻有整整4部電影撤檔,也就是說50%的春節檔電影都在無奈之下選擇了逃離春節檔,這操作實在是太讓人意外了。
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次春節檔最後勝出的作品居然是一部韓國電影。
不少人都說,它是春節檔最佳電影。
甚至,有人稱它是《寄生蟲》之後最震撼的韓影。
它空降成為韓國電影年度票房榜冠軍。
該片到底有多牛?
一個只有5100萬人口的國家,觀影人數超過1300萬,這意味着每4個韓國人中,就有一人看過。
並且這個數字依然在不斷攀升,用奇蹟來形容並不為過。
口碑也是現象級的爆棚,豆瓣有7萬多人給出了8·8的高分。
不瞞大家講,這部影片廠長已經「偷瞄」很久了。
如今,終於出資源了。
奉勸大家早點看,且看且珍惜。
因為它隨時都有可能被和諧——
《首爾之春》
該片改編自韓國真實歷史上的黑暗時刻——1979年12月12日全斗煥軍事政變。
對於那段歷史完全不了解的觀眾,看本片可能還是有一定的門檻。
廠長極力推薦大家去看一下:
《南山的部長們》→《首爾之春》→《XXX司機》,《華麗的假期》→《狩獵》→《請回答1988》→《製造王者》
看完你就會明白整個時間線,以及廠長為什麼連片名和海報都要打碼的原因。
因為有些話題過於敏感,所以你會不斷的驚嘆道:
為什麼他們這麼敢拍?真的再一次被韓國電影業界折服了。
本片的導演金成洙,繼續延續《南山的部長們》成功風采。
《首爾之春》的背景就設定在,朴正熙被刺身亡之後…
人們都以為18年極權統治結束,終於熬過了政治寒冬,滿懷憧憬“首爾之春”的民主新氣象之時。
但現實卻未能如願,不僅沒有迎來新時代的曙光,反而在群龍無首,那個人人都垂涎權力的時代,首爾迎來了更深的黑暗…
全斗煥,就是那個製造黑暗的人。
本片中他是由黃政民所飾演的保安司令官全斗光,被任命為聯合調查本部長。
負責全權調查總統遇刺案。
他的上司是李星民所飾演的陸軍參謀總長鄭祥鎬(原型為鄭昇和),被任命為戒嚴司令官。
他是軍隊的一把手,直接對總統負責,掌握人事任免。
隨着全斗光的勢力不斷擴大,鄭祥鎬也開始有所察覺。
為此他找到了將軍李泰臣原型為張泰玩(鄭雨盛飾演),讓他出任為首都警備司令官,以防不測。
自此,一明一暗,局面逐漸顯現出來。
表面上,風平浪靜。
其實,水面之下,早已波濤洶湧。
全斗光魯莽,果斷,野心勃勃。
眼瞅着自己即將要被發配邊緣地帶,所以他決定先發制人。
他以“調查總統被刺殺真相”為借口,直接將自己的上司陸軍參謀總長鄭祥鎬強制綁架抓走。
自此,叛亂開始,大戰展開。
9個小時的叛變,濃縮為2個小時的電影。
節奏相當緊湊,張弛有度。
從鏡頭的切換,全景及特寫,背景音樂鋪墊,人物刻畫,劇情銜接,都是很流暢。
如果說《首爾之春》被刪減哪一環,這種緊張感都會缺失至少20% !
有人說,導演拍出了針鋒相對的“伯仲之間”,任何一分一毫的念頭和動作,多一秒少一秒,都可以再次改寫歷史。
在該片中,關於“戰爭”的緊張感刻畫的十分酣暢淋漓,讓人隔着屏幕都屏住呼吸,最開始的“電話搖人”,每一個電話都直接關係到這場行動的成敗。
後來的武力戰鬥,更是將人的腎上腺素提高到了極點,雙方的僵持,智斗,以及後來的武力懸殊。
都讓人揪心,每一秒都在猜測最後結局。
然而,本片的結局毫無疑問是「好人」失敗了。
是的,這就是本片的過人之處。
在觀眾已經知道結局的情況下,還能拍的如此緊湊,引人入勝。
不少人最後都在感嘆,居然沒有反轉,甚至是全斗光獲得了勝利!
甚至有人說:第一次看惡人當主角,不習慣。
可這就是現實,這就是歷史。
《首爾之春》
現實中的合影
就連片尾中的合照都一絲不苟的與現實中一模一樣。
對於歷史,本片沒有魔改,只是現實讓人更難以釋懷。
那個不顧自己安危,一心想要拯救國家的李泰臣將軍(李泰信原型),在此事變後4個月,父親自殺身亡,留下一句“國家遭遇謀反 ,忠臣豈能因奸臣而活?”。
2年後他的獨子失蹤後離奇死亡。
2010年,他在醫院辭世,享年79歲。2年後,其妻從高樓一躍而下。
至此,他們一家人都消失在歷史中。
而製造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全斗光(原型全斗煥)。
2020年,他被判8個月有期徒刑,緩刑2年。
次年,他才去世,享年90歲。
他的妻子,兒子,女兒,孫子,孫女至今都在逍遙快活。
正派家破人亡,反派活到九十,享盡天倫之樂。
直到現在,都有人震驚於全斗煥居然2021年才去世……
有人將這一切歸結於命運,看完本片你會發現,當然有運氣的成分,任何一個偶然的變化都會改變這場事變的結局。
雖然總有人說,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但,失敗者未必就毫無意義。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那一年,首爾的冬天如此漫長。
可是誰也不知道,這背後有多少的血雨腥風。
在那個黑暗與曙光交替,血腥與希望重疊的夜晚。
有些人通過反抗讓同胞看到了光明,而有些人則仍然在黑暗中掙扎。
只是,首爾之春無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