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匹夫
編輯/匹夫
前言
《都市劍客》是香港第一部以穿越題材為背景的電影,是從一九八九年開始的,後來還有了2001年的《尋秦記》、2003《九五至尊》、2004年《隔世追兇》。
到了2007年,大陸的穿越劇開始流行,作者們按照網絡點擊率和購買率,選出了《鸞》、《木槿花西月錦繡》、《迷途》、《望天》這四本穿越作。
作家出版社隨即以12%的版稅,各10萬冊的首印量高調宣布簽約。這件事,作者出版社投資了一百萬,很多報社都在跟進。
“穿越”這兩個字在網絡上火了起來,緊接着,《神話》、《宮》、《古今大戰秦俑情》等等一批又一批的穿越者被搬上了屏幕。
本文運用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新歷史主義理論解讀這一文化現象,分析穿越影視劇的類型並探析其盛行原因,進而探尋穿越影視劇存在的危機及解決方案。
影視劇的時空穿越類型:想象與虛構
穿越是在時間上從現在以一定的方式回到古代、穿越到未來或者進入虛擬的時空,以現場的身份參與到歷史、未來或者虛擬時代。而這些穿越性的電影,大致分為如下。
最普通的一種,就是現在的人類,直接從地球上穿越到遠古時代,也就是所謂的時光倒流。
回歸古代是最典型的一種穿越,指的是一個當代人,以靈魂穿越或身體穿越的形式,以現場的形式與古人進行對話,並以現代人的感情和觀念,親身體驗歷史、譜寫歷史,並以當事人的身份重新解讀歷史、演說歷史。
舉例來說,《神話》中易小川就是從現代穿越到了秦朝,憑藉現代人的智慧參與並重演了秦末漢初的歷史。
在香港,《尋秦記》也有類似的情節。上述兩個故事都是關於現代男性參加遠古時代的戰鬥,實現自己的理想。
而《穿越時空的愛戀》中的《宮》,就是一個現代的女人,在這個時代,她們憑藉著與其他女人不同的獨立和平等的理念,愛上了皇子和王爺,並且幫他們擺脫了註定要被拋棄的宿命,簡直就是一個真正的“灰姑娘”。
當然,所謂的時光逆流也是指一個人,他可以通過時光逆流來重生。比如周杰倫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就像外國電影《回到18歲》、《恨不相逢未嫁時》等,都是通過時間倒流,來改變他現在的人生
主角以一個現代人類的身份穿越到了未來,這種類型的電影和電視劇大多出現在外國的科幻電影中。透過對將來的幻想,喚起當代人對未來的無盡的期望和憧憬。
以2009年度的電影《機器俠》為例,故事發生在2046年,機器人Kl以一名特種警察的身份混跡於普通民眾之中,並最終與警察局的女刑警產生了愛情。
另一種則是關於古人的穿越者,以喜劇為主,比如《隋朝來客》、《急凍奇俠》、《古今大戰秦俑情》等等,這些都是關於古人誤打誤撞進入現代,然後在大都市發生了把汽車當武器、把電視當妖魔等一系列笑話。
現在的人們,都喜歡進入網絡,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這種類型的電影,突出了人們的想象空間的無窮無盡,比如《大話西遊》、《魔幻手機》、《靈珠》等等。
最近幾年,國外也出現了不少關於異世界的電影,比如《阿凡達》,比如《盜夢空間》,比如《蝴蝶效應》,這些電影,都是關於異世界的主角,他們甚至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的人生。
如果說,返回過去和進入未來是一種讓人想象向前和向後的延伸,那麼,進入虛擬的空間就是一種讓人想象擁有的至上的自由。
與此同時,這一過程也更加極端地呈現出了,一種對現實世界已有確定真實的反叛與超越。
可以說,這三種穿越性電影都是當代人們的一種幻想,是一種對人們想象與情緒緊張的狂歡。
影視劇“穿越”的狂歡式:“交替”與“新生”
巴赫金曾說過:“狂歡節,是人民大眾以詼諧因素組成的第二種生活。這是人民大眾的節慶生活。”
所以,對於現代人來說,電影和電視劇都是他們的另一種人生,甚至是第三、第四種人生。這就是當代的狂歡,用來逃避已有的現實。
在嘉年華里,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國王”的登基。這是一種象徵著由選舉產生的,地位低下的人所飾演的王,將王袍和王冠,以及其他國家的王權授予他們。
“國王加冕脫冕儀式的基礎,便是狂歡式世界感受的核心所在。這個核心蘊含著交替與變更、死亡與新生的精神。”在穿越劇中,嘉年華的構成是以時間與認同為核心的兩大要素。
首先是時間上的變化,然後是個體的認同。在這個時期里,每一部穿越性的電影和電視劇都是以主角進入另外一個空間為背景的,主角在這個空間里完成了一次穿越性的勝利,就等於主角在這個空間里死去,然後主角得到了理想的生活。
而他的地位,就是從一個凡人,來到了一個古老的時代,然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擁有着各種天賦,或者是強大的力量,從而重生。
如2011年創下收視佳績的穿越劇《宮》。晴川一開始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學生,在生活中,她也和其他人一樣,為了生計而奔波;
但是在清代,她卻能寫出一首又一首的詩歌,而且她還能在朝堂上做出一些預測,得到了許多王子的愛戴,簡直就像是女神一般。
這是一種脫胎換骨的變化。輪迴與再生的持續演繹,就是脫下與加身的動態版本,給人們帶來永不停息的,動感的狂歡。
任何一種狂歡方式,都能給人帶來精神和肉體上的愉悅和滿足,而以“笑”為象徵,它能讓人從等級制度和出身地位的壓制中解脫出來。穿越影視劇中,新生與死亡的狂歡形式引發的是情感的滿足與主體能動性的彰顯。
在真實的世界裡,我們都有自己的規矩,我們都是按照規矩來的,只不過我們的規矩不同而已。沒有領導力。
但是,在這個世界中,主角卻成為了無所不能的存在,決定了世界的走向,打破了原有的規則,帶來了巨大的快樂。
在《尋秦記》里,項少龍利用趙盤假扮秦始皇,使他成為秦朝的開國皇帝,就是如此。
在那些電影里,人們的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男人在那裡統領軍隊,被封侯拜相,女子則橫行於宮廷,眾多皇子傾慕。
影視劇“穿越”的文化背景:改寫與補償
穿越影視劇的盛行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他受到了虛構歷史戲劇的熏陶。1984年的《武則天》和1991年的《戲說乾隆》和以後的《至尊紅顏》、《康熙微服私訪記》和《還珠格格》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戲劇作品。
在“新歷史主義”思想的推動下,近年出現的一些具有戲劇色彩的歷史劇,其本質是以現代美學和感情為基礎,對歷史進行再詮釋,從而產生了一種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戲劇式歷史。
“新歷史主義”的敘述策略就是站在作者角度、當代角度、“後現代”的角度去對過去的歷史重講,而重講的過程就是一個重新建構的過程。
其中,選取與重組是其中的重要方法。至於如何取捨,如何改編,則完全取決於作者自己,取決於電影和電視劇的製作者。
所以,在這本書中,不可避免地會留下一些作者自己對於歷史的認識,尤其是在歷史的盲區或斷裂處。這些痕迹,往往是為了縫合歷史,消除裂痕。戲說若嫌不夠,穿越就勢在必行。
於是,那些穿越性的電視劇,就成了一部虛構的小說,通過作家的“在場”,來記錄和改變歷史,來迎合觀眾的好奇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於是穿越影視劇伴隨着穿越小說蔚然成風,逐步升溫。
其次,它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特別是受到了年輕人的熱烈歡迎。這一現象所蘊涵的,是當代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補償心態。
補償心理“當一個人的目的因為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制約和阻礙而不能達到的時候,就會嘗試用新的目的來取代原來的目的,用現有的成功經驗來彌補原來的失敗帶來的傷痛,這就是所謂的補償心理”。
然而,在這個社會中,卻並不能讓人滿意,在生活中,很難找到自我實現的途徑,也很難得到滿足。
在將自己的生命與過去進行了一次跨越,將自己的生命背景進行了替換之後,現代人可以像神人或聖人那樣去對待過去的人;
在過去的歲月中,他們可以找到放任自由、實現自我、成就美好愛情的機會,這是一種現實的心理補償。
影視劇“穿越”的存在問題及對策:傳承與真實
雖然穿越影視劇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情感和慾望,能使觀眾得到心理補償,但隨着其逐漸升溫,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首先,跨時代影視作品極易造成對歷史認識的錯覺。穿越者的戲謔感和情感需要戰勝了沉重和肅穆的歷史。
即使是對歷史沒有研究的人,也不能接受這種毫無意義的歪曲和毀滅。雖然我們不能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穿越戲劇;
但是,就像美國一位傑出的傳播家約翰·菲斯克說過的那樣,“電視就其根本而言是現實主義的媒體,因為從社會角度來看,它所表現的現實比較令人信服。”
因此,觀眾們,特別是年輕人,更傾向於相信電視劇里的故事,而不是虛構出來的故事。這不僅會造成年輕人對過去的錯誤解讀,更會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延續產生不利的作用。
其次,營造一種超現實的,不加節制的休閑氣氛。看到穿越影視劇中的主人公穿梭在歷史隧道、未來世界、遊戲空間之中,人們更樂意於把非現實的世界理解成完美的世界。這會加深人們對現實的反叛心理。
如果只有一兩個,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並不嚴重,但如果數量多了,後果就難以預料了。
根據“盛大文學首席執行官侯小強的微博消息,目前已經有將近十本的網遊,《納妾記》、《慶余年》、《星辰變》、《凡人修仙傳》等,即將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劇。2012年將會迎來穿越劇的播出高峰。”
一股新的歷史題材電影和電視劇的熱潮,開始興起。然而,在這場狂歡的背後,隱藏着的,卻是一場逐漸失去控制的消遣,除了商機之外,再無任何意義。
娛樂的本意是為了讓人們可以釋放焦慮,放鬆心情,享受快樂,從而對現實生活產生更多的熱愛。
然而,大部分的穿越者都把主角的快樂設定在了古代,或者是虛擬的世界,這就導致了現實世界中的一切都被抹去了。這樣做只會造成消極的社會影響。
結語
所以,在跨界題材電視劇熱潮到來的時候,既要抓住其中的機遇,又要對觀眾進行適當的指導,以建立他們的世界觀。
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應該盡量避開現實中的歷史場景,而應該選擇虛擬的時代和時間。此外,在設置情感,價值取向上,也應該更多的面向社會。
其次,在保持穿越者的娛樂性質的前提下,應注重在穿越影視中加強優秀文化的宣傳,尊重歷史,正面引導,減少情感、慾望的比重。
表現出勇敢,正直等優良素質。這應該是一條能夠被人們認可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邢虹《“穿越小說”成出版界新寵》
[2]陶春軍《“穿越小說”《夢回大清》的歷史想象與心理補償》
[3][前蘇聯]巴赫金《拉伯雷研究》
[4]袁建軍《巴赫金狂歡化詩學理論中的人本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