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如梭,東方衛視《我們的歌》歷經四載時光,用實踐證明真正優質的節目不僅有經久不息的生命力,還有歷久彌香的沉澱力和與時俱進的創新力。

《我們的歌》第四季在延續“新聲歌手+前輩歌手”搭檔模式的同時,格外強調“中堅力量”的獨特魅力,讓承上啟下的中生代歌手豐富“我們”的意蘊層次,調頻“我們”的內在共振,並以此為契機撬動了節目從質感到底色再到理念的全面升級。
形具神生,提升節目質感
蕭敬騰、陸虎、張遠、黃霄雲……《我們的歌》讓身為華語樂壇中堅力量的中生代歌手帶着他們所獨有的時代特質自然而然地走到節目的中央。中生代力量的凸顯推動了節目形式和內容的雙重革新,使得節目之“形”更加具象,節目之“神”愈加生動,增加了節目的深度。
細化節目模式,深化“盲選”內涵
伴隨着中生代力量的強化,《我們的歌》第四季開啟全新盲配規則,寓意獨特的“身份代號”讓三代歌手以不同的方式、藉助相同的數字“遙相呼應”。新生代歌手馬嘉祺出生於2002年,30歲的楊坤則在這一年如願發行了自己想要的唱片。1989,1998,2004……一個又一個暗藏玄機的時間“代碼”鐫刻着每位歌手的音樂記憶,讓他們在時光長河的綿延流淌中結緣、相遇。

低音譜號、中音譜號、高音譜號三大房間的設置在豐富敘事空間、擴容節目立體感,為中生代提供“上下兼容”的多樣選擇的同時,也強化了“聲音”之於配對選擇的核心意義。隔屏初相見環節,每組選手只能在屏幕中看到兩位歌手的“影子”。9位歌手合唱《光陰的故事》,最大限度地摒除“外型”與“身份”的干擾,僅憑藉聲音鎖定目標搭檔,進一步回歸於音樂的初心。
激活創作靈感,加深音樂的厚度
第四季節目播出的同時,根據《我們的歌》節目模式製作的西班牙語綜藝《不可思議的二重唱》也在西班牙國家電視台開啟首播。節目總監卡門·伯德赫阿認為,它會聚不同代際的歌手,“他們既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又有觀念碰撞,這種狀態下進行二重唱,特別有意思。”
節目在積極拓推國際市場的同時,仍不忘自我完善、追求卓越。機制和規則的調整給予了中生代歌手更多的發揮空間,他們承上啟下,串聯起不同的“音樂時代”,以其獨特的能量和別緻的創作,在柔化代際邊緣的同時,為歌曲注入別具一格的“夾心”層次,增加音樂的厚度。
在A組第二次PK中,蕭敬騰首次大膽挑戰京劇,攜手張淇全新改編《武家坡2021》,在韻味悠長的京劇唱腔中揉入了流行音樂的符號和旋律,讓傳統戲曲和流行音樂在碰撞與對話之中水乳交融、和諧共生,讓觀眾在一唱三嘆的曲調中感受中華戲曲文化的現代風采和時代活力。

濃抹底色,強化“專、家”氛圍
三代歌手各有屬於自己時代的經典,他們在節目中彼此分享,在製作團隊的傾力配合下重新界定“經典”的含義。中生代歌手在其間散發出特有且耀眼的光芒,串聯起過去、現在與未來幾代音樂人的夢想,他們的活躍推動着節目氛圍在專業性和溫馨感雙重維度的強化,提高了節目的溫度。
“音”“像”極致配合,打造視聽盛宴
歌唱類節目的專業水準不僅要通過歌手的演唱來呈現,還有賴於樂隊伴奏的現場發揮。國內頂尖的音樂團隊在第四季節目繼續保持超高專業水準,傾情貢獻着他們的每一個音符,與歌手之間在音樂世界裡結成配合默契的知音,攜手為聽眾呈現頗具新意且震撼人心的現場效果。
與此同時,舞台設計與節目內容的配合也更加純熟。無論是絢爛的“星河通道”,融合通達的空間布局,還是恰如其分的歌曲背景舞美,都為觀眾提供了美輪美奐的沉浸式觀感。“星河通道”燈燭輝煌,將時間具象為視覺符號,鐫刻着光陰的記憶。嘉賓區和主舞台打通延展,呈現出置身光陰的體感錯覺,激活時光的漣漪。

未聞其聲,先見其美。在歌手開口演唱之前,第四季的第一首歌《飛花》率先以其燦如繁星、精美絕倫的舞美背景俘獲了觀眾的芳心,珠零錦粲的舞台收穫了“舞美牛呀”“真的絕美”“舞台真高級”等一致好評。音響、燈光、舞美,加之導演與攝像,精益求精的製作團隊時刻為選手的表演做出最完善的準備。
“回家”式在場,營造溫馨氛圍
兩代人成“對”,三代人成“家”,中生代歌手在豐富人物關係的同時,也進一步軟化了節目氛圍。歌手們在台上秉持着競技精神心無旁騖地專註於每一場比賽、追求盡善盡美,在舞台之下卻頻頻互動、插科打諢、其樂融融。最讓觀眾難忘的除了歌手的專業度,還有他們由內而外散發的“鬆弛”感。正是這份鬆弛感讓歌手們大膽創新、釋放天性、散發魅力。
中生代歌手不僅是繼往開來的紐帶,也是活躍氛圍的主力,與工作人員協力打造了“像家一般自由自在的舞台”。在這裡,陸虎在周傳雄的陪伴下獲得了安全感;在這裡,黃霄雲一路走來都深受林志炫的照顧;在這裡,蕭敬騰以“睡衣風”穿着、“回家”式姿態享受終極PK。溫暖如家的氛圍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讓他們“不將就”;也給予了他們最大的空間,讓他們“享自由”。

自由的土壤滋養了傳承的火種,“傳幫帶”精神的真諦在此演繹。台前幕後,前輩歌手與中生代歌手像“老師父”一樣向“徒弟”口傳心授寶貴經驗。周傳雄安排陸虎的好朋友為其打氣助力,林志炫選歌時以能夠充分展現黃霄雲的演唱功底為依據。而徒弟們則傾力詮釋了“弟子不必不如師”,林志炫向黃霄雲學習“彈舌”,張淇逐字逐句“指導”蕭敬騰成功跨界京劇。
觀念升級,傳遞治癒系能量
主創團隊表示,本季節目“更加聚焦深挖音樂故事、時代情感,以此展示華語音樂在時代背後的風采與故事……展現跨代歌手在屬於他們的空間中的那種專註音樂、放飛心靈的狀態”。其中,中生代歌手的故事尤其融合著細膩的情感體會和獨到的生活感悟,提升了節目的高度。
把溫暖做到極致,深挖情感傳播
節目立足於選手關係的打磨和歌曲情感的捕捉來深挖情感傳播,花字使用、人物關係和歌曲選擇都充分詮釋了本季節目細膩溫情的風格。音樂節目本該保持優雅,《我們的歌》卻“活潑好動”。“一個上台階,一個撤台階”“大齡花童在線營業”“大實話太扎心”“時刻零距離的兩個男孩兒”等頻頻出現的“調皮”字幕在外化人物內心的同時,也展現了詼諧又融洽的選手關係。
在一次又一次的雙聲合作中,在一段又一段的成長旅途中,來自不同年代的歌手之間建立“忘年”友誼,組成靈魂搭檔。大張偉與焦邁奇感慨“我們的歌讓我們在一起”;蕭敬騰與張淇“在音樂的道路上相互陪伴”;陳慧嫻和孟慧圓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對方每天開心;林志炫與黃霄雲“相互給予底氣”;詹雯婷和張遠成為“彼此的翅膀”。

花式字幕和人物關係之外,歌曲也是情感傳播的重要助力。節目的選曲非常考究,既要足夠經典,又要有創新空間;既要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又要切中“代代傳承”的主題。最後一次表演中,超氣人大邁場在《一個Nice!》中堅定相信“一切都會晴朗,明天永遠都是光!”“炫上雲霄”組合用《Time to Say Goodbye》深情起誓“我將與你同航”;飛鳥組合借《青鳥》熱血言志“我們目之所向,是那片湛藍穹蒼”。
在舞台上尋找真我,傳達積極價值
對《我們的歌》第四季而言,如果說燦爛炳煥是它的外衣,溫情脈脈是它的底色,那麼積極向上就是它的內蘊。節目用聲情並茂的故事講述和以“我”為關鍵詞的主題設置挖掘選手的個性,引入“找尋自我”的哲思;以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和語摯情長的價值引導傳遞中生代歌手在平淡中獲得快樂的積極生活態度。
節目伊始,歌手們依次進入時光之門,在“星河通道”中以年代數字為光陰密碼,拾取自己專屬的時光印跡。隨後,每位嘉賓化身靈魂畫手,以“抽象派”畫風畫下了自己眼中的自己。節目推進,從“我是誰”到“這就是我”,主題遞進推動着歌手們解放天性,唱出更好的自己。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雖不如前輩歌手技藝醇熟,也不像新生代初生牛犢,正直壯年的中生代歌手以其略有積澱的閱歷和剋制而堅毅的勇氣,散發著“青澀的成熟”的魅力,傳達着“追逐快樂、昂揚奮發”的生活態度。在蕭敬騰看來,“最快樂的就是把舞台當作家,回歸純粹的舞台”;張遠攜手詹雯婷借《青鳥》走入動漫世界,感悟熱血,獲得相信世界的力量。

“光陰的故事”是本季節目的主題。如主持人林海所言,“光陰的故事”不是“時間的故事”,不同於時間只是一個刻度,光陰會給予我們內在的力量和寶貴的禮物。在中生代歌手的光陰之旅中,前輩在身後,“新聲”在前方,音樂之路因此悠遠綿長。
對於已然四歲的《我們的歌》來說,時光帶給它的不僅是推陳出新的勇氣,還有日益沉穩的氣質和愈加豐盈的內涵,讓其得以藉助“中生代”之力,在三代歌手融洽無間的對話交流之中打破年齡桎梏、傳承熱血與真情,講述跨時代的光陰故事,觸動超時空的音樂共鳴。
圖片:節目官微等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