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這部噱頭滿滿,自帶腥風血雨體質的傳記片,
除了在威尼斯電影節賺足眼球,更是迎來兩極分化的口碑。
被導演近三小時的男凝鏡頭掃視的觀眾,有人高贊:
更像是夢露一生最恐怖的十大瞬間。
感到被冒犯的觀眾,則評價這部時代巨星的傳記對於性感女星:
死後還要遭世人樂此不疲地消費鞭屍。
不管爭議如何滿天飛,起碼話題度是有了——
《金髮夢露》
導演安德魯·多米尼克(《再一次體悟》《心靈獵人 第二季》),對於這部片子,可說是野心滿滿,
官姐看來,幾乎是用恐怖片的手法拍攝了一部性感尤物的傳記。
為名流巨星拍攝傳記,選角自然非常重要。
而這一重任,這次落到好萊塢上升勢頭最迅猛的小花安娜·德·阿瑪斯身上。
網飛這部影片,同樣耗資不菲,製作成本2200萬美元,
除了場景和服裝的還原,就連夢露的各種名場面,也得到了完美復刻:
性感飛吻,飛揚的白色連衣裙,穿着鑽石禮服為總統肯尼迪獻唱……
畢竟看了幾百遍夢露電影的女主安娜都說了,導演面前兩台顯示器,一台放着夢露,一台則是安娜,
為的是完全還原夢露的神態和動作。
除此之外,這部影片還成為網飛第一部被評級為NC-17((NC-17,即17歲及以下不能觀看的限制級))的原創電影。
影片還未上線,就把期待值拉滿。
只可惜,上線之後,爛番茄新鮮度32%,IMDb5.6,豆瓣目前口碑也跌到了5.6.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先說幾句影片劇情。
跟其他傳記片類似,影片從夢露的童年講起,並為片子奠定了一個”爸爸去哪兒“的主題。
瑪麗蓮·夢露還沒闖蕩好萊塢時,還是一個跟單身母親生活在一起,叫諾瑪·簡的小女孩。
家裡牆上掛着克拉克·蓋博的照片,暗示諾瑪·簡被一個大明星父親拋棄,
而不得不生下她的母親,對待這個女兒,心緒複雜。
當她問到父親時,等待她的,只有母親的暴打,甚至把她差點溺死在滾燙浴缸的酷刑。
之後母親被送往精神病院,不願撫養小諾瑪的鄰居,將她送往孤兒院,開始了她在孤兒院和寄養家庭中輾轉的動蕩生活。
從這段慘痛的童年故事開始,導演便有意把諾瑪·簡長大後的言行舉動,都簡化成”找爸爸“這一目的。
於是,大家抱着看瑪麗蓮·夢露的人生,卻變成了哭哭啼啼的諾瑪·簡演繹”爸爸去哪兒“。
比如她投身娛樂圈,只是為了離自己的大明星父親更近一點。
更不用說,影片直接將她的入圈起步之路簡單粗暴歸類於被電影製片人推倒在選角沙發上,
毫無反抗的潛規則,就讓諾瑪·簡一腳踏入影視圈,亦步亦趨走上頂級明星之路。
影片特地用一些細節,刻畫男性視角佔主導的好萊塢,諾瑪·簡這樣一個天真又性感的金髮姑娘,是如何被一步步吃干抹凈。
比如一開始諾瑪·簡為了一個角色準備了很多,還能講出自己對劇本和角色的揣摩和體會,卻被製作方嗤笑毫無演技。
而她最終獲得這一角色,卻是因為boss的一句“看看那小姑娘的屁股”。
在好萊塢初露光芒,夢露又開始和她的緋聞對象小查理·卓別林和小愛德華·羅賓遜交往,
除了跟小查理·卓別林的大尺度床戲,她們更是玩起三人行。
而夢露之所以和兩人交往,原因僅僅是彼此對於父親光環的迷茫——得,又是爸爸。
接下來是夢露的兩段婚姻,一段是跟棒球明星迪馬喬,一段則是和作家亞瑟·米勒,
然而導演煞費苦心給前一段婚姻安排了一個找爸爸的求婚場面不說,
還讓夢露在同兩人相處的時候,多了個“叫爸爸”的癖好。
更不用說,在跟迪馬喬九個月的婚姻中,對方因為夢露的性感照片大發雷霆,甚至動手家暴時,她裸着身子,跪在地上辯解:
“爸爸,我需要工作……”
而這些所謂的靈魂伴侶以及丈夫,對待她的方式,與外界的觀眾不無兩樣。
比如跟她一起度過了夢幻青春的小卓別林,分手後拿着夢露的裸照敲詐勒索迪馬喬;
而迪馬喬呢,前腳因夢露的性感愛上她,後腳卻輕視侮辱她,嘲諷她的性感。
更不用說後一任丈夫,與她結婚,只是為了獲取寫作素材。
而在導演的鏡頭下,這個需要滿足外界對金髮美人期待值的夢露,除了時常給自己的頭髮補色外,
脆弱,敏感,膚淺,只是個花瓶——一如過往夢露飾演過的一些電影角色。
比如成名之後,她接劇本時,考慮的並不是角色的挑戰性,第一關心的只是片酬問題。
身在名利場,這樣的女性,最後等待她的,顯然只能是毀滅。
片中諾瑪·簡被當作是滿足生理需求的工具,毫無尊嚴地“獻給”總統,淪為名流圈的玩物。
最後更是因為失去了所謂的“爸爸”,走向了死亡。
堪比好萊塢版《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外,導演還不忘給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夢露安排了幾段墮胎戲,
甚至安排第二次成型的CG胎兒在漂浮的空間里,質問夢露:你這次不會傷害我了對嗎?
當然,你可以解讀為這個胎兒只是夢露的自我投射,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何嘗不是對墮胎人士的攻擊?
不難看出,影片基本上圍繞着夢露的名言,塑造了一個有着童年陰影的純真女孩,被娛樂圈一步步毀掉:
“男人願意花大錢買我一個吻,卻沒人願意花五十美分了解我的靈魂”。
然而,備受爭議的地方也出現了,影片主角換成另一個女性來說,可能更有說服力一些,有種今敏未麻的部屋》真人化既視感。
而影片打着夢露傳記的噱頭,其實是虛構了大部分關鍵劇情,在真實和虛構中遊走,很難不激起粉絲的反感。
乍一看,影片從夢露的形象構建,到之後的兩段婚姻,跟瑪麗蓮·夢露的人生節點都能吻合,
但實際上,影片改編自女作家喬伊斯·卡羅爾·奧茨的暢銷小說《浮生如夢》,並不是真實考據後撰寫的人物傳記。
因此,網飛在官方主頁特地用小字註明:本片系小說改編(based on books)和“虛構”(fictional portrait)
但製作團隊顯然並不滿足於此,從立項起就一直打着夢露旗號宣傳,然而片中夢露被製片人潛規則,與小卓別林等人的三人行,當性禮物送給總統,都是根據無良小報杜撰的八卦進行的演繹。
包括電影有意略去了夢露的第一段婚姻——她剛到法定結婚年齡,就隨便找個鄰居嫁了,隨着後來夢露進入演藝圈,這段四年時間的婚姻宣告結束。
而夢露踏進演藝圈,也是因為第一任丈夫從軍,自己為了補貼家用,在附近兵工廠當女工時,偶然拍的模特照片意外走紅。
只靠美色顯然不足以讓夢露成為一個時代符號,片中也有突出夢露愛讀書這一點,比如安排她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訶夫等作家,
只是一帶而過,留給觀眾的,還是唯唯諾諾的空心花瓶形象。
除了虛構的情節,影片的大尺度船戲,其實都毫無必要,對於劇情的推動,並無太大作用,只能說是為了滿足導演的個人審美需求。
因此片中的夢露,如同導演鏡頭下的工具人,只是為了展現女性破碎的主題而展現,冰冷而沒有力量。
其實不獨女主,就連其他的配角,都是夢囈般片段的碎片,幾句台詞,單薄如紙片,純純工具人。
不可否認,導演卯足了勁炫技,鏡頭的切換,流暢絲滑。
像夢露三人行這段,床單切換成電影中的瀑布;
璀璨的星空變精子,暗示這段戀情的唯美浪漫與短暫。
影片也沒有那麼一無是處,至少在拍攝凝視這一點來說,應該是全片最出彩的地方。
以抽屜放攝影機這樣的拍攝手法,以小諾瑪的視角,呈現幼年跟母親相處的窒息場景。
電影首映時,每個面露笑容的觀眾,與目瞪口呆如同提線木偶一樣,在心中喃喃自語的諾瑪·簡
——完全是恐怖片名場面。
如果你不熟悉瑪麗蓮·夢露,你至少見過那張地鐵通風口白裙飛揚的照片。
其實是比利·懷爾德導演的《七年之癢》的宣傳照。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年拍攝時,夢露周圍有着100名男性攝影師與2000-5000名觀眾,
現場需要警察出面維持秩序,而這一經典鏡頭被反覆拍攝了14次。
代入夢露的視角,大型恐怖現場
以及夢露走紅毯時,這些烏泱泱圍觀的男性,被導演的鏡頭放慢,誇張變形,顯得驚悚又猥瑣
——這何嘗不是夢露過去的親身經歷?
當然,影片之外的夢露,並沒有導演刻畫得這麼滿世界找爸爸。
她後期除了和躁鬱症作鬥爭,整個演藝生涯中,做過太多值得稱道的事情。
比如27歲的她,在雜誌上發表文章《我所知的狼》,直言好萊塢的性騷擾現象,還提醒女孩們要小心這些“狼”。
在同工不同酬的時代,她除了向影視公司施壓,還在1955年成立自己的製片公司——瑪麗蓮·夢露製片公司。
她學歷不高,卻一直在努力學習,愛讀書,愛思考。
然而導演僅僅以單薄的形象,在自己鏡頭下塑造一個任人擺布的櫥窗芭比娃娃,
只能令人感到可惜。
因為這樣的女主,跟希區柯克提到自己電影里的金髮女郎設定並無不同:
“金髮美女是最適於作為謀殺對象的,當紅色的血液從她們雪白的皮膚上流出,是多麼美麗啊!”
你又是怎麼看待這部片子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跟官姐嘮個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