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二十不惑2》迎來了大結局,劇中姜小果面對“愛情只佔10%“的周尋和“100%付出”的齊頌,最終選擇了齊頌,這讓小瞳和很多觀眾為尋果cp最終沒握手感到惋惜。
說起尋果cp,大概很多追劇的小夥伴都不陌生。劇中,周尋向姜小果表白:“我喜歡你,但是現在我確實有更要緊的事情……比起我的工作,愛情最多只佔百分之十。”
周尋的10%的愛情觀,引得網友巨大的爭議,有不少人表示不能接受:“10%的喜歡,也太少了”;也有網友表示理解:“成年人的愛情只是生活的調味料,不是必需品”;“10%足夠了,工作才是第一順位”。
小瞳想知道,如果你是姜小果,你會選擇愛情只佔10%的男人嗎?
關於愛情在生活中的佔比一直是大眾討論的熱點問題,小瞳也從網上發現一個話題投票,#是什麼原因讓你不願意較高程度地投入愛情?
數據顯示,58.6%的人覺得,投入越多越容易在愛情里受到傷害;還有50%的人,是擔心自己的投入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那麼,當愛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呢?小瞳總結了以下三點:
01
帶着覺察步入愛情
小瞳認為,在步入感情之前,首先我們要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會讓我們更容易找到那個真正適合自己的那個人。
要知道,一個能把自己的內心看清楚的人,對自己的選擇也是篤定的,因為她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對方吸引,這樣的感情往往也會更長久。
劇中,姜小果面對周尋的表白最終選擇齊頌也是因為,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當下要的是什麼,周尋雖然是她的白月光,但是面對齊頌毫無保留的愛意,她很難不被打動。
在感情中,齊頌給足了姜小果面對困難的底氣,他讓小果知道只要她回頭可以隨時找到他。
他尊重小果,欣賞讚美小果,從不干擾她的選擇;他雖毫無保留地付出,但也會遵循自己的意願,而不是盲目沉淪迷失自我。
相比於周尋的權衡利弊,齊頌更能給予姜小果足夠的安全感。
02
一顆勇敢的心對待愛情
“人們都擅長試探,不擅長勇敢”。小瞳發現面對感情,有的人會認為,只要自己愛得不要太滿,在感情里有所保留,就不會在愛情里受傷害,也不需要害怕被人辜負。
在小瞳看來,不敢愛別人本質上是不夠愛自己。
正如TED演講《克服對愛的恐懼》中所說:“你拒絕一件東西,往往是因為,過去的經歷告訴你,這個東西是不好的。”
自我消極的戀愛觀會使人難以敞開心扉,當遇見讓自己心動的人時,可能會選擇壓抑內心的衝動,不敢主動靠近對方;又或是接收到了對方的信號後,選擇敷衍地回應,長此以往最終只會拉開彼此之間的距離。
小瞳認為,戀愛本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當我們以真誠對待這份感情,會讓我們很直觀的看到對方身上的優缺點,進而知道對方是不是對的那個人。
當愛情來臨的時候,只有毫無保留地去愛,勇敢將自己的真心交付出去,並認真地期待對方同等的回應,才不算辜負這段感情。
03
撕下過去固有的標籤
愛情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小瞳調研來瞳愛學習的學員發現有些人在感情中,會把過去受到的傷害,以及自我總結的經驗,帶入到下一段感情當中去。
她們會因為在感情中發現對方的某一個缺點,或是彼此暫時出現了沒有調和的矛盾,於是,覺得自己的“標籤”得到了印證。
“我最終會搞砸這段感情;他們都會離我而去”;我就知道到最後還是會失望的”;更有甚者自己給這段感情下定義:“我不配擁有愛情”。
要知道,當你對自己有一個堅固的標籤,這會影響你對別人行為的解讀和判斷,也會影響你經營感情的方式,這就是自我預言的結果。
小瞳認為,我們不妨試着用成長性的標籤替代這些固化刻板的標籤。比如:“我現在還沒有學會如何珍惜對方”,而不是“我一定會搞砸這段關係”。
“我只是現在還沒有學會如何經營感情“,而不是“我就知道我不可能擁有愛情”。
小瞳始終覺得,親密關係是為了讓雙方變得更好,是給生活增色,增添我們對生活的喜愛。
在感情中,只有彼此多投入、多一點耐心和了解,時刻覺察對方的變化,對方也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投入和關心,這樣雙方就能在不斷磨合中,朝着好的方向發展。
關注瞳愛,讓婚姻美好,讓家庭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