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誰來管管演出刺客#衝上微博熱搜。“刺客”即“天價”的代名詞,演出刺客則泛指音樂節溢價嚴重。
音樂節門票年年漲,早已是業內不爭的現實,大部分樂迷都是邊罵邊買。只不過今年的票價創造了新高:即將於9月10日在成都舉行的仙人掌音樂節,單日預售票999元,雙日通票預售價1800元,雙日通票VIP價格2999元。

2020仙人掌音樂節現場
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從7月16日到8月20日,成都將舉行10場音樂節。其中,票價最低的488元,最高的1700元,且許多都顯示為“售罄”。
票價水漲船高,固然受到疫情、成本、陣容飯圈化等的影響,但絕大多數樂迷還是希望音樂節能增加特色、完善體驗,才對得起越來越貴的門票。

2022成都仙人掌音樂節門票價格
最高票價近3000元
搖滾迷直呼要“退圈”
在豆瓣上,有樂迷列出了仙人掌音樂節從2018年到2022年5年間門票價格的變化:2018年的三日通票價格為800元,而今年的雙日通票預售票為1800元,雙日通票VIP為2999元。
“定價這麼囂張,公眾功不可沒。定價再高又怎麼樣,反正有的是人買單,之後只會越來越高,試探你們的心理底線。”對此價格,有樂迷吐槽道。
7月30日的成都·星巢秘境音樂節,和仙人掌音樂節是同一主辦方,最便宜的預售票為788元,雙人全價票為1700元。這樣的價格,讓沉浸“滾圈”二十多年的李小姐很無語,她在朋友圈直言,“高票價逼我退出搖滾圈。”要知道,從當年的熱波音樂節開始,李小姐幾乎沒有缺席過在成都舉行的任何一場音樂節。更讓她驚訝的是,如此高的票價、如此雷同的陣容,在票務平台上還幾乎全部售罄。

網友曬仙人掌音樂節5年票價
因為放暑假的緣故,學生成了音樂節的主力軍。可是幾年前只要300元的單日票,現在普遍在500元以上,這樣的價格,即便有學生優惠,也讓很多學生承受不起。
“原本大二暑假計劃是去看音樂節的,趕上疫情無限期延期。如今畢業,連學生優惠都沒了,這次硬着頭皮也要去打卡。”剛從成都某高校畢業的樂迷小毛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流行和說唱歌手佔主導
音樂節變大型追星現場
對於樂迷而言,陣容是他們最關心的。可讓重度搖滾樂愛好者豪哥失望的是,除了草莓音樂節和仙人掌音樂節外,其他基本上都是流行歌手和說唱歌手佔主導。
今年的仙人掌音樂節有朴樹、新褲子、痛仰、二手玫瑰、高旗&超載樂隊、刺蝟樂隊;草莓音樂節有痛仰、五條人、達達樂隊、木馬、馬賽克、大波浪、九連真人、聲音碎片。基本上涵蓋了國內最優秀的搖滾樂隊和音樂人。尤其是草莓音樂節,預售單日票580元,全價單日票680元,PRO單日票780元,算是業界良心。
其他的音樂節,薛之謙、熱狗、劉憲華、馬思唯、許嵩、劉聰、楊和蘇……不是他們不夠優秀,但他們並不是搖滾音樂人。

2022仙人掌音樂節陣容
這其實也是這兩年的一個趨勢:音樂節變大型追星現場。與動輒幾千元的演唱會相比,偶像粉絲對於音樂節價格的口徑非常統一:幾百元就能看偶像,很便宜。同時,因為最近這兩年像說唱這樣的垂直音樂形態逐漸成為主流,通過音樂綜藝湧現出很多自帶流量的說唱明星,相比傳統的搖滾音樂人,他們身上的潮流屬性更強,也更能獲得95後、00後的青睞。這一年齡段的歌迷,也正慢慢成為音樂節消費的主要人群。
紅星新聞記者還發現了一個現象,除了像草莓這樣的全國知名品牌音樂節外,全國很多城市的音樂節門票價格都比成都便宜。比如在南京,399元就能看朴樹、萬能青年旅店、逃跑計劃等;在山東棗莊,99元可以與朴樹、萬能青年旅店、面孔樂隊、夏日入侵企畫、稜鏡一起嗨翻全場。
“大家都知道成都這邊(樂迷)捨得消費。所以這邊的票價要比全國很多城市要高。”某大型音樂節的製作人阿倫坦言道。

2022草莓音樂節·成都陣容
音樂節門票可以漲價
但需要提升現場體驗
票價上漲是所有音樂節的共同趨勢,成因有很多,比如商業化的運作模式讓成本增加。
“成本正在增加,無論是製作成本還是運營成本,包括近幾年由於一些綜藝帶火了說唱歌手和搖滾樂隊,主要表演者的費用水漲船高,這符合市場經濟的動態。”阿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正因為現在有各類音樂綜藝,讓某些小眾樂隊走到大眾眼前,吸引了大量粉絲,從而提高了音樂節門票的銷售。“同時藝人成本的增加,還有一個顯著現狀就是流行歌手、流量明星的加入。”
此外,為了響應防疫工作,可容納幾萬人的場地,近一年的出票量基本控制在5千上下,好一點的可以達到7千左右。“成本上行,銷售量下行,只能從單價上找補。”草台回聲創始人、CEO戈非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幾年音樂節作為一種青年文化、一種娛樂方式,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如果音樂節成為大眾、尤其是年輕人比較重要的選擇,那麼他們(主辦方)從商業的角度去提升門票價格,可以理解。

兩季《樂隊的夏天》的播出,讓很多樂隊被觀眾熟知
客觀來講,相比國外頂級音樂節,國內音樂節的門票價格並非天價。對於熱愛音樂、搖滾樂的朋友來說,如果音樂節的陣容,以及現場體驗等,能達到他們的預期,也許他們對票價不會那麼敏感。
“音樂節陣容同質化,樂迷現場體驗不夠好這些都是問題。其實音樂節除了可以看演出,立體的娛樂、社交氛圍和服務也很重要。但這些體驗還可以更完善。音樂節要有獨特的吸引力,要不然新鮮感一過,疲勞期就出現了。”曾參與過多次草莓音樂節的工作人員小宇直言道。
紅星新聞記者 任宏偉 實習生 何艷玲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