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美智出版的第一本兒童書《The Lonesome Puppy》(2008)講述了一隻身材龐大的充滿喜感的狗和一個意志堅決、看上去有一絲邪惡的小女孩之間的友誼。而這本書正是令奈良美智從眾多藝術家之間脫穎而出的關鍵:他對孩童獨樹一幟的描繪,以及將藝術創作延展到可供收藏的玩具和書籍,為他在當代藝術的傳統邊界之外吸引了眾多粉絲。
自從1990年代留學德國,奈良美智就開始持續創作,其標誌性的小女孩肖像令他風靡全球,並在很多地方和人群中家喻戶曉。尤其大型女孩畫作《背後藏刀》於2019年以1.95億在香港蘇富比易手,成為日本史上最高身價的藝術家後,奈良美智一躍成為能與草間彌生相提並論,最受歡迎的日本藝術家之一。
台北藝術大學官渡美術館“奈良美智特展”現場
Dallas Contemporary展覽“奈良美智 - 我經常忘記他們的名字,記不清他們的長相,但我一直記得他們的聲音”現場,2021
LACMA展覽“奈良美智”現場,2021
今年春季,奈良美智再度火力全開,三場重要展覽接連在台北、達拉斯和洛杉磯舉行,其中洛杉磯 LACMA的藝術家同名個展更是其至今規模最大的一次回顧展,展品包括1984年至今奈良美智創作的上百件的重要繪畫、雕塑、裝置作品,超過700件的紙本作品,以及奈良美智的350多張私人黑膠收藏。展覽規模之大,讓從來不用助手的奈良美智看來都覺得不可思議,並且發出 “這些作品真的全部都是我做的嗎?” 的感慨。
而在即將到來的香港春季拍賣會上,各大拍賣行也看準這個時機,呈現了眾多奈良美智的重磅作品。展覽為線,拍品為點,為我們交織出奈良美智奇妙的藝術圖景。無論你是要去參觀特展,還是有計劃收藏奈良美智的作品,或只是單純對這個帥大叔感興趣,都不妨藉著這個機會一起回顧他的藝術旅程。
01
ROCK YOU !
奈良美智 1959 年出生於青森縣弘前市,在日本最大的島嶼本州島長大,他通過耳朵發現了外面的世界。1960年初,越戰爆發。1975年,美國撤退結束了戰爭。這期間湧現了大量優秀的、具有反戰思想的搖滾樂隊。年輕人的憤怒、聽覺上的刺激讓奈良美智深陷其中。那些年打工賺的錢、父母給的零花錢大多都被他花在了買唱片上。當時的唱片封套,奠定了他對於影像的概念。
舞台上的奈良美智,那年他23歲
LACMA展覽現場,2021
奈良美智在創作早期手繪的一些唱片封面,圖片來源:藝術家 twitter
而在LACMA的回顧展上,一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奈良美智收藏的352張唱片,形成32x11的巨大矩陣,這些跨越40多年的黑膠收藏,從音樂到唱片封面都深刻的影響了奈良美智的創作。因為對他來說,兩者從來都沒有分開過。“當我在畫畫的時候”,他說,“音樂就會進入我的耳朵,然後直接從我的手中傳出。”
可以說搖滾改變奈良美智的整個青春走向,他沒有像同輩人一樣安安分分,而是總有許多叛逆的想法。後來他進入美術大學,兩次窮游歐洲,畢業當美術老師後,又覺得“自己更應該接受藝術教育”,最後孤身留學德國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師從AR彭克,並且一留就是12年。
奈良美智《Little Prince》,1988年;奈良美智兒時作品曾被批沒有孩子氣,像大人畫的畫。
奈良美智《The Girl with the Knife in Her Hand》,1991年
奈良美智《Sleepless Night(Standing)》,1997年
德國歲月常被看作奈良美智藝術生涯的起點。由於言語不通、文化差異、性格內向等原因,奈良美智再度陷入孤獨之中,藝術創作成為他的逃生出口,並在不斷摸索中,確立了描繪叛逆女孩、動物的個人符號。奈良90年代的女孩常常目光銳利,偶爾揮舞着刀或香煙,透露着模糊的不吉之感,似乎與整個世界保持着對抗的姿態。
德國求學時候的奈良美智
奈良曾經說,筆下的小女孩也好、動物也好,都象徵著一種自尊心,其實都是他自身的寫照,就像是與別不同的自畫像。他的小女孩有時可愛倔強、有時寂寞孤單、有時更略帶陰暗和侵略氣息,諸般形象都是他的人生寫照。
在即將到來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奈良美智《青蛙女孩》可以作為他留德時期創作的鮮明註解。這幅畫完成於1998年,當時奈良已經在德國定居10年,畫風已然成熟。畫中可見一個身穿綠裙,站在單色珠光背景前的小女孩,眼睛、鼻子和嘴巴的描繪如青蛙一般,呼應畫題。
奈良美智《青蛙女孩》
布面亞克力 120x111cm 1998年作
估價:40,000,000 - 80,000,000 港元
香港蘇富比2021年春拍
正是創作《青蛙女孩》的1998年,奈良美智展現出一種明顯的轉變,當中最為人熟悉的就是作品背景中的珠光底色;此後,這種特徵成為奈良美智的代表性創作特色。處於這種模糊真空狀態中的女孩,呈現出身處於巨大、冷漠又疏離的世界中的渺小自我。
此外,與1990年代早期頭部誇大、肢離破碎的人物相比,奈良美智在90年代晚期所刻畫的小女孩展現出“可見的擬人化特徵:她們的頭部變小,神態溫和,身體比例和真實的小孩更為接近,表情態度反映出成人的深思熟慮。同時刀劍槍支等元素消失不見,但那種矛盾、衝突的氛圍感卻以更加隱晦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說,《青蛙女孩》是奈良美智第一批風格真正成熟的佳作之一。
02
像大人一樣
2000年,奈良美智回到日本,舉辦了名為“I DON’T MIND, IF YOU FORGET ME”的展覽。參觀人數超過九萬,創下了現代畫展的紀錄。家鄉弘前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美術館,為了舉辦他的展覽,老鄉們組織了三千個義工,將一個大正時代的倉庫改造成會場。18萬人口的弘前市,最後有五萬人前去看展。
「奈良美智+graf A to Z」吉井酒造煉瓦倉庫、青森弘前
奈良美智《Girl with Cigarette》,2001年
面對大量的觀眾,奈良美智總需要解釋為什麼畫這樣的人物,但似乎他自己也說不清:“為何會畫這樣的人物,為何眼睛長成這樣,我也不知道,不知為什麼最後就變成這樣了。如果我有意識地創作,畫出的人物就會漂亮很多。但是由於不帶意識,所以這些人物有可能會很真實。真實的東西不需要理由。”
在日本各地的展覽中,奈良美智逐漸累積的大量的人氣,越來越多人來看他的畫,但害羞的他總覺得無所適從。“我很驚訝,我的畫這麼受歡迎,不只是搞藝術的人,一般年輕人也認識我的畫。讓我漸漸有作為名人的壓力,原因我也說不上來。”
2007年電影《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記錄》海報,該電影在豆瓣的評分為8.5。
這樣的壓力讓奈良美智感到了明顯的不自在,他把自己的手稿集中在一個小屋子裡,像極了他大學時曾住過的房間,不僅大小接近,就連畫釘在牆上的方式也沒有改變。在他各地的展覽中,廳內中央都保留了這樣一間小「屋企」,逐漸成為他展覽的標誌。
在LACMA的展覽中,就展出奈良美智的裝置作品《My Drawing Room, 2008》,這間木質小屋還原了藝術家的創作環境,其中的每一件裝飾物都曾是陪伴奈良度過了無數日夜的心愛之物,每一幅手稿也都出自藝術家親筆繪製。
奈良美智《My Drawing Room》2008年作,LACMA展覽現場,2021
《My Drawing Room》內部細節
而在這一季春拍中,也有一件這樣的小屋子《柏林 巴拉克,1號室》將在保利香港亮相。在這間綜合性的作品是為2007年德國柏林展覽而專門打造,其中包括奈良生涯唯二的畫作《溫室女孩》,另一幅曾在去年拍出1.03億港元,為藝術家第二高價。此外,屋裡還有看板繪畫《三姐妹》,描繪了一支由孿生姐妹組成的小小樂團。
奈良美智《柏林 巴拉克,1號室》
綜合媒材 裝置 263×317×279cm 2007年作
諮詢價
保利香港2021年春拍
將這些作品囊括的「屋企」成了畫中孩童的完美蔭蔽所。它是奈良美智關於本真的重溯旅程,也是每位觀者找尋自我的理想烏托邦。奈良說:“我一直都想找回‘確定性’,它不是為了觀眾的視覺觀感,也絕不是‘刻意炫技’,而是一個真正回歸本我的最舒適場所。”
而在這個時期,奈良也逐漸脫去青年時期的叛逆,融入日本本土文化,並從大人的視角反思童年的孤獨與痛苦。如巨幅作品《無常人生》,畫中簡單的“Life is Only One!”字字鏗鏘,曾經用作藝術家2015年首個香港大型個人回顧展的標題,並成為奈良美智廣為人知的標語。
奈良美智《無常人生》
木板丙烯 169×254cm 2008年作
估價:15,000,000 - 20,000,000 港元
香港蘇富比2021年春拍
這簡單的話語道出了關於童年與生命的個人領悟以及眾所周知的真諦;奈良也曾解釋,這個表述“並非寄語生命有限,而是強調永遠不滅的精神”。漸漸感受到生命流逝的藝術家,並不屈服於世界的主流法則。在他眼中,只要我們有意,成年人也可以永葆純真。
這或許也映射出一種成長。“我不再畫那些憤世嫉俗的小孩了。他們仍舊清冷,卻不再轉瞬即逝,我認為,作品已邁向更深層次。關於這種變化是否意味着畫法的進步,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站在我的層面,它影射出我開始學會如何與人交流…畫出從未想象自己能實現的圖像,與此同時,這也預示着我再也無法回到過去,但我想,有所突破總比一成不變要好…”
03
逝者如斯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奈良的家鄉青森恰好距離福島核電站非常近。家人彷彿與死神擦肩而過,奈良美智太悲傷了,那段時間他幾乎什麼都沒有創作。但這場災難着實深刻地影響了奈良美智的創作思維和藝術方向。
當他再次拿起畫筆的時候,他思考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如何成為一位正經的大人。“我變成熟了,我開始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要了……”
同一年的夏天,他的父親過世,死亡並非遙遠的事,他決定敞開心靈感受生活。於是他筆下的女孩少了敵意,奈良美智開始與這個世界和解。
而即將在嘉德香港上拍的《萌芽》正記錄了奈良美智這個重要轉變的節點。畫面中沒有此前經常出現的旁白的文字、符號、張揚的表情,輪廓線亦不復往日尖銳直截,轉而柔軟,而主角在冥思內省中,展現一種經年累月的智慧體悟,與靜謐而炫人的光彩。
奈良美智《萌芽》
壓克力彩 木板 135.5×82.5cm 2011年作
估價:12,000,000-22,000,000 港元
嘉德香港2021年春拍
畫中的“樹芽”不僅是新生的象徵,其橢圓的造型更如奈良自言,象徵著福島正在燃燒的核電機組,透過破壞後的新生更深刻的言說了破壞與建設的“一體兩面”。
除了繪畫,幫助奈良美智走出傷痛的還有直接使用自己的雙手進行的雕塑,其體積之大,就像和泥土摔跤一樣,如同LACMA展廳內外所展出的那樣。
奈良美智《森林女孩(LACMA Version)》 2020
LACMA展覽中的雕塑作品
奈良用粗糙的紋理和嚴肅的深思來塑造只表現兒童頭部的雕塑。他用粘土手工製作這些作品,並把它們複製成青銅材質,成為永久的藝術品,以至於不會在災難來臨時毫無意義。與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創作的近乎玻璃般的雕塑形成了鮮明對比。而且在製作過程中,他沒有把它們打磨成光滑的表面,而是保留了原本的質感,甚至保留了奈良美智留在陶土上的指紋。
同時繪畫也是不曾停歇的,尤其近幾年,奈良美智在用色上更加豐富多彩,尤其是在對於人物眼部的刻畫上,非常花心思,注入了很多色彩和光影細節。
奈良美智《十顆星》
壓克力彩 木板 180.5×160cm 2014年作
估價:18,000,000 - 28,000,000 港元
香港蘇富比2021年春拍
其筆風在此後也更趨精細,一筆一畫和每處用色皆流露出畫者的深思熟慮。用藝術家自己的話說:“從前,如果我有一幅想創作的畫作,我會立刻執筆,直至完成。現在,我會花時間慢慢畫,層層遞進,務求找到最好的方式”
那些原本直白地寫在臉上的情緒,開始內化而後透過眼睛流露出來。之前畫中粗重的線條也被模糊化,營造出一種夢幻而又隱秘的氛圍。這些作品在三場展覽中都有所體現。
台北特展現場,奈良美智新作《朦朧潮濕的一天》(2021)和《月光女孩》(2020)
LACMA展覽“奈良美智”現場,2021
無論他的作品在哪裡展出,觀眾都能透過他獨樹一幟的風格領略他畫筆描摹的那些細膩的人類情感。他的作品就是有這樣的魅力,不論是誰,在他的畫面前都會安靜下來。
經歷過一甲子人生閱歷,奈良美智筆下的小女孩雖然如舊,但卻寄予了更多的人間苦與樂。正如他所說:“懂我的人,能夠從畫中看到更嚴肅的東西,而不僅僅是說:‘哇,這幅畫真可愛’。”
奈良美智《Light Haze Days/Study》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