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過好當下,你就贏了

文\沐兮卌、江左梅娘

楊絳先生曾說:

“在最艱難的時候,別老想着太遠的將來,只要鼓勵自己過好今天就行。這世間有太多的猝不及防,有些東西根本不配佔有你的情緒,人生就是一場體驗,請你盡興。”

“活在當下”,其實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在當今的社會裡,每個人的生活節奏都在不斷加快,尤其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夾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多少都有些身心疲憊,然後,容易胡思亂想。

人生其實不需要想得太多,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不管你的未來處境如何,都取決於你今天做了些什麼。所以,現今的你如何做就至關重要。

01.拒絕焦慮和內耗,你才能挺過當下

人到中年,很多災禍總是猝不及防。

同事的婆婆最近陽了,重症肺炎,在ICU病房已經三天了,目前還在高熱狀態。同事的老公上個月剛摔了一跤,也在醫院。

同事的二胎寶寶只有三歲,正是粘媽媽的時候,但現在婆婆沒法幫忙帶孩子了,她只能把孩子帶在身邊上班。

她去上課,只能拖我們看着孩子,雖然我們百般逗弄,孩子總也得哭個半節課。很多人建議她可以找個保姆,但同事說,找保姆,那寶寶得哭一天了。

說的也是,這個年齡的孩子都是要跟着媽媽的,找到了保姆也沒用,所以同事只能就這樣艱難地帶着,但是幸好,她一點兒也不焦慮、不內耗。

她說,過一天就是贏了一天,人不會總是那麼慘的,扛過現實的坎,相信總會越來越好的。

是的,不焦慮,不內耗的人,就是通透。

余華說:

“精神內耗,說白了就是自己心裡的戲太多了。言未出,結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動,心中已過萬重山;行未果,假想苦難愁不展;事已閉,過往仍在腦中演。”

沒錯,其實人生的大道路上,最大的敵人就是焦慮內耗。如果不能改善的話,我們就會焦躁不堪,睡眠不振,精神不濟,長此以往,就會進入惡性循環。

像同事面臨的情況,她若是一直想太多,哭哭啼啼的,那情況自然只會更糟。

所以,嘗試着與自己和解,不去想那些沒有發生的事情,專心做好當前力所能及的事情,挺過一天那就是一天。

把你的注意力在放在當前做的每一件事情上,不要一心二用,之後,你就會感到自己的心神得到了空前的寧靜,同時你也會發現自己,做好一件事就有一件事的成就感。

當事情越處理越少,你的心情也會變好,你的能力也會提升,你生活中的這捆亂麻,才會越理越順。

02.專註當下,腳踏實地,你才能夠奠定好未來的基礎

如今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出現了“快餐效應”。

思維、行動都顯得越來越浮躁,很多人迷失了自我,喜歡想東想西,擔心未來的發展,不再專心做眼前的事情,最後反而毫無成果。

如果經常憂慮未來生活,一,很難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和快樂,二,你會因為患得患失而丟了現在的積澱。

王陽明說:

“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是的,只要讓此心在此時,就能將學問做起來,對於那些還沒到來的事,想它有什麼益處嗎?胡思亂想,只能白白丟失了清明的本心,對未來無益。

唯有我們專註於當下的生活,不去想未來,做好當下的每件事情,踏踏實實地過好自己的日子,這樣為未來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托馬斯·卡萊爾有這樣一句話:

“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處模糊的事情,而是去做手邊清楚的事情。”

是的,專註當下,腳踏實地,你終將收穫你想要的未來。

03.梅娘說

如果,當你憂慮從未發生的事情的時候,你可以嘗試着自我提問:

1、我是否經常自我內耗從而忽略了當時的生活?

2、我每天起床是否對當天的行程有精準地把握?

3、我是否為了擔心未來而忽略了眼前的生活?

每個人的一生,其實只有一次體驗的機會。不能總是想着以後怎樣怎樣,而是應該鼓勵自己過好今天。

我們需要全身心投入,用自己的能力去辨別哪些是自己不需要的,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心態,做好現在應該做的事,你才能不讓今天成為未來的遺憾。

人的一生總有起起伏伏,與其去擔心不確定的未來。不如過好當下,靜待逆襲翻盤,一步步地走向美好的明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