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比如,我們最親密的家庭關係,在家庭這個環境中,一個家庭里的財務狀況,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有丈夫和妻子最清晰,考慮到各種因素,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知道的,這是在一個家庭中,較為普遍的一種“不坦誠”!
除此以外,在很多的事情上,面對我們的家人,我們都是不會隱瞞的,都是比較坦誠的。
比如說,一些家長里短,別人家怎麼樣了,有什麼好的或者不好的事情,我們對某些人最真實的想法和看法是什麼樣子的……,這些話題,在我們跟家人交流溝通的時候,有意無意間,都會“真情流露”,但是我們不會對外面的人說。
再比如,如果把這個環境擴大到家族層面,我們的兄弟姐妹、叔叔伯伯等都有各自的家庭,這個時候,有很多我們自己的家裡事,也是不會跟我們的叔叔伯伯說的,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但是,如果把家族環境與社會生活環境放在一起,這兩者之間,我們又會覺察到另外一種坦誠。
就像面對我們人生的規劃和選擇、事業、婚姻等等,很多的時候,我們會得到我們家族中的長輩們的關懷和關注,極少甚至不能夠得到在社會生活中所結交的一些朋友、同事的關注。
同時,我們內心的一些比較真實的想法,我們也只會跟我們家族中的長輩們說,因為他們給我們所帶來的那種真實的感受,能夠讓我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他們比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所認識的那些人,與我們的關係更近,更值得我們信任。
另一個層面,如果放下家族這個親密的環境,面對社會這個大環境中的各種關係,我們也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坦誠的。
就像面對跟我們關係比較近的同事、同學、朋友,我們會對他們說出我們對某位同事或者領導的真實看法,而面對那些跟我們關係一般的人,我們就不會向他們表達那麼多,更多的時候,只是閑聊而已。
比較典型的就是,有些人從某個公司離開以後,自己去了哪裡,在幹什麼樣的事業,這些個人層面的事情,只有在之前的公司里跟自己關係非常好的同事,或者是跟自己關係非常好的朋友,我們才會跟他們說實話,才會時常跟他們保持聯繫。
所以,總的來說,不是人與人之間不能坦誠一點,而是在這個紛繁複雜的大環境之下,我們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關係,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並且充滿了很多的不確定性,此時,為了增強我們的安全感,我們就會下意識的有所隱瞞,就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坦誠。
昌言昌語:
人與人之間,為什麼不能坦誠一點?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俗話還說:“家醜不可外揚”,俗話又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人不鬼說胡話”……
由此可見,從前輩們總結出來的各種經驗,以及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真實的一些行為表現中,可以看出,我們不是“不能坦誠一點”,而是“面對不同的人和事,我們必須有所保留,我們必須做到不同程度的坦誠”
-END-
我是昌談人生,一名家庭教育局中人,聚焦家庭情感,人生百態,我們一起用經歷傳遞正能量!
本文已簽約今日頭條原創保護權益,侵權必究!
原創作者:昌談人生
首發平台: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