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好的配置:能力標配,家庭高配,心態頂配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中年人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有個回答引起無數人共鳴:

年輕的時候,總想去改變世界,到了中年,卻發現進退兩難。工作不上不下,家裡雞犬不寧,每日行色匆匆,卻又憂心忡忡。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歲月靜好是奢望,一地雞毛是日常。隨時有被淘汰的風險,迫切嚮往一份歸屬感。千帆過盡幡然醒悟,原來這三樣才是人生最好的配置。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一種現象:30歲之前,人與人在收入和地位上的差距並不大,可一旦到了35歲,就會出現天壤之別。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一事無成。“35歲危機”讓人充滿了焦慮,不知哪天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正如張泉靈所說:
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招呼都不會跟你打。
其實,不管處於哪個時間段,沒有能力都是存在危機的,每個年齡都要有自己的優勢。有人說,讓自己不被替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做了別人不願做的事,一種是把人人都能做的事做到極致。只有保持終生學習的習慣,才有抵抗瞬息萬變的底氣。看過杭州快遞員李慶恆的故事,很受鼓舞。李慶恆沒有什麼學歷,但他一直刻苦鑽研,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剛入行時,他主動接觸自己分外的工作,遇到大型活動,還幫忙打包發貨。後來他轉做操作,積極地跟一線快遞員學習派送,反覆訓練肌肉的投放力度。每天下班後,還要抽出兩小時練習挑揀禁寄物品。他能從數百件物品中,快速挑出固體膠、打火機、人民幣、乒乓球等航空禁寄物品。他逐漸掌握了全國各地的郵編、城市區號和航空代碼。甚至在12分鐘內,作出19件快遞的派送路線設計,確保快遞準時準確送達。李慶恆憑藉過硬的業務能力,作為高層次人才落戶杭州。除了獲得100萬購房補貼,他還在醫療保健、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優待。 很認同一句話:
這個時代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具備穩定的技能,才有主動選擇的權利。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但可以是與時俱進的。一個人最好的護身符,就是打造自己的專屬IP,對新事物保持熱度,不斷突破自己。有技傍身,就有了抵抗風險的能力,收穫滿滿的安全感,活得從容坦然。 人到中年,為了生計四處奔波,有了委屈不能輕易訴說,除了忍耐硬扛別無選擇。蕭伯納有句名言:
家,是世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同時也蘊藏着甜蜜的愛。
家,是一個人棲息的港灣和最後的退路。它讓人卸下偽裝、袒露軟肋,為自己加油鼓勁、賦能續航。可如果家庭職責缺失,家就成了牢籠和戰場。網友@秋葵講述了自己的煩惱。她和丈夫平時工作很忙,收入卻不高,經常要靠家裡老人接濟。老人身體不好經常住院,秋葵夫妻倆卻沒有時間陪伴。秋葵的兒子上初中,正處於叛逆期,動不動就跟父母對着干,成績一塌糊塗。他們一家人總是相互埋怨,有時因為一點點瑣事就爭吵不斷。秋葵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真想儘快逃離那個家。人到中年,成不了父母的靠山臂膀,做不了孩子的正面榜樣,親人之間勢必分崩離析,對未來失去希望。電視劇《王貴與安娜》中,王貴本來什麼家務都不會做,結婚後他開始學着做飯,還在外面做兼職代課,忙得不可開交。安娜之前比較強勢,不過王貴在外工作的兩年時間,都是她一個人拉扯孩子,還幫着照顧婆家人,一起省吃儉用共度難關。王貴總是讓着安娜,安娜也很明事理地給王貴台階下。兩個人互相體諒,共同經營,慢慢驅散了霧霾,日子越過越有滋味。有句話很經典:
對於中年人來說,最大的成就不是做了多大事業,賺了多少錢,而是能營造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
家庭關係是一個家的風水,決定着一個人的喜怒哀愁和前程未來。家庭不和,是一場災難,會把所有好運拒之門外,讓家庭逐漸落敗;家庭安定,是堅實的後盾,再暗淡的日子也會放出光芒、時轉運來。
滿眼青山未得過,鏡中無那鬢絲何。只言旋老轉無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杜牧的《書懷》道盡了中年人的酸楚。美景無心觀看,轉眼兩鬢成霜。本以為行至中年可以怡然自得,沒想到煩心事更多了。歲月不曾饒過誰,唯有樂觀是解藥。汪曾祺一生經歷了無數苦難和挫折,受過各種不公正待遇,但他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他在西南聯大讀中文時,因外語不好被迫肄業,到昆明的鄉下去當老師。當時的昆明經常遭日軍轟炸,令人極度惶恐。可在汪曾祺看來,警報響起時恰好是談戀愛的最佳時機,因為這時候女同學想被人照顧,男同學正好可以獻殷勤。昆明多雨,許多人惱得不行,汪曾祺卻說雨季是明亮的、令人動情的。後來他被下放到農村,乾的都是體力活,經常累到說不出話。可在孤寒的馬鈴薯研究站,他覺得日子猶如神仙一般自在:早上,對着馬鈴薯葉子寫生;晚上回來,就盡情讀書。稻盛和夫說:
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內心的磁石吸引而來的。
人不能完全靠心態活着,但心態卻能左右你的人生,解讀你的幸福密碼。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也被心病狠狠地折磨過。曾國藩一手創建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卻遭到咸豐帝的猜忌和同僚的排斥,被剝奪軍權,回籍守制。他不禁萬念俱灰,脾氣越來越暴躁,持續性失眠,盡做噩夢。他有三次想要自殺,幸好被救起。後來,他經一位道長點撥,終於大徹大悟,開啟了勢如破竹的人生。林清玄說:“看開是福,看淡是幸。” 人到中年,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家庭責任不堪重負,稍作鬆懈生活就扭成一團亂麻。修鍊一顆平常心,無形中錘鍊了與困難抗衡的彈性和韌性。凡事看淡看開,心情豁然開朗,問題迎刃而解了,好運也就隨之而來了。 有位作家這樣形容中年:
這是一個最好的年紀,也是一個最壞的年紀。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也是一個黯淡的季節。這是失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
中年,是歲月沉澱的心境,也是自我修行的饋贈;是生命的分水嶺,也是盛華的開幕式。紮實的能力是生存的底氣,和睦的家庭是生活的意義,樂觀的心態是生命的智慧。把這些配置打造好,人生便會漸入佳境。往後餘生,願你的生活風平浪靜,偶爾狂風駭浪也會處亂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