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做成一件事之前不要告訴別人不然會失敗

一直發現一個現象,有些神奇還有些“迷信”。

有時候我們準備做一件事,事情還沒開始或者剛開始就對別人說出來,那最後這個事情多半是實現不了的。

不知道有這樣感覺的人多不多?

娃爸以前談的一個大項目,剛開始有眉目高興地就回來跟我們說,這個單子要談成,成功了會有什麼好處。

我就說,事情沒板上釘釘成為既定事實以前,不要說出來,默默努力就好,說出來容易失敗。

他不在意,覺得我胡諏。

結果沒幾天回來說,客戶不做了。

第二次,是在擬合同期間了,一高興回來又說了。我還是那句話回他。他還是沒太在意。結果又沒成。

第三次,是雙方也已經達成協議,合同都已經擬好了,就等確認時間簽字了。

那天他回來吃飯時又跟我們說了。我還是以一樣的話回答他。這次他信誓旦旦地說,這次應該不會的,口頭協議已經達成,合同也都寫好了,只等簽字了,說說沒關係的。

結果最後,因為客戶公司一些不可抗力因素,還是沒簽字,也就是這個單子還是沒達成。

從那以後,他就記住了,事情沒最後成功以前,不要說出來,否則容易失敗,默默努力就好。

自然之道:人,越是說什麼,那它就越是不會實現。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周易繫辭第八章(資料來源於網絡)

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之所以總有‘亂’發生,其亂之源往往是由言語引發的。君說話如果不慎密,就會失去臣子的擁護;臣子說話如果不慎密,就會失去生命;進行中的事情如果不慎密就會辦不成功。所以,君子處事說話謹守慎密,不亂出去,也就不會亂說話。

事情說出來之後就難以實現。

在你做成一件事之前不要告訴別人,不然會失敗。

因為語言還沒說出時,大腦還在憋着勁要達成目標。

一旦說出來成為語言,大腦對自己組織說出過的話,就會默認目標已經達成。所以遇到困難,大腦也就不太想再去為之而運轉思考問題所在,不太想繼續為之而努力了。

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彼得格威特曾經為此就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

他讓所有參與測試者寫下一個小目標,然後將他們分為兩組。

接着,他要求其中一組向房間內其他人說出自己的目標,另一組則保持沉默。

之後,每個人都有45分鐘的時間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時被告知,如果遇到困難,也可以隨時放棄。

實驗結果就是:說出目標的人都失敗了。沒說目標的人最後都成功了。

實驗結果可能出乎你的意料,為什麼會這樣?

就是因為:沒有把目標說出來的那一組,在整個時間段內一直處於努力狀態,他們一步一步地朝着目標邁進,同時也能認清現實。在測試結束後的訪問中也坦言,需要再多花一些時間方能達到目標。

而說出來的那一組,平均33分鐘後就放棄了。後來的訪問中也坦言,普遍有一種“目標似乎觸不可及,我好像離它很近,但伸手又夠不到”的複雜情緒中。

他們把目標說出來後,大腦就沉浸在目標已經實現的幻想中,導致缺乏有效的行動力。同時也感覺,目標說出來後就掏空了人們進一步的熱情,不想前進,那失敗也就是必然。

聞一多先生說過: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所以,我們決定要做什麼事情時,就不要到處宣告了,默默而又專註地為之努力就好。

有句話也說:還不能登上C位,就偷偷練習,再成為掌控全場節奏的那一個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確定目標後,踏實的一步一步走好。一點一滴地為之付出、堅持,距離目標就會越來越近,有一天就會實現。

把高調的亮相,獨自變成發光的作品。

有時候,不說話也能表達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