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三年嬌妻去世,岳父心疼要把三女兒嫁他,他不為所動孤身66年

2020年11月13日19:12:19 情感 1134

新婚三年嬌妻去世,岳父心疼要把三女兒嫁他,他不為所動孤身66年 - 天天要聞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

世界上最讓人羨慕的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愛情,而最讓人悲哀的莫過於本應該攜手至老,卻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候戛然而去,唯留下一人孤獨終老。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有這麼一個人,婚姻始於一人,終於一人。他除了在學問上很出色之外,他在愛情上也很忠貞,他傳奇的一生不應該被後人遺忘。

千年國粹 一代儒宗

學者戴君仁說:中國歷史上大學者,陽明先生之後,當推馬一浮。說到馬一浮,也許你會感到陌生,但是在民國時期,他有一定的文學成就,是中國現代的傑出思想家,是一代宗師。

新婚三年嬌妻去世,岳父心疼要把三女兒嫁他,他不為所動孤身66年 - 天天要聞

馬一浮是浙江紹興人,是"新儒學"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更是有"一代儒宗"的稱號。

他家境優渥,出生於官宦之家。父親馬延培是在四川一個縣裡做知縣,母親何定珠是一個大家閨秀,家裡都是知識分子受過教育的人,因此他從小就受到熏陶,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性格孤傲獨立,同時他也很自信,在民國時期自詡為"大師"

上學期間,父親也為他請了一個當地有名的儒家名士來家裡教學,馬一浮天資聰穎,同時加上後天的努力學習,他在很多的考試當中都取得了好的成績,都是名列第一,羨煞旁人。

十六歲就已經是縣裡的第一名。他從小就認真努力學習,為他以後的成長鋪了很多路。成年後的馬一浮更是了得,取得了很多學術方面的成就。

新婚三年嬌妻去世,岳父心疼要把三女兒嫁他,他不為所動孤身66年 - 天天要聞

結髮妻子湯儀

清光緒二十四年,馬一浮參加縣級考試,成功奪得榜首,名聲很旺。清末時期著名的清流派代表人物湯壽潛,他曾在官府做官,在當地也很有威望。

令人意外的是他與馬一浮的父親馬延培是好友。在機緣巧合之下,湯壽潛看到了馬一浮的文章,也了解到了馬一浮的為人處世。他大為震驚,年紀輕輕就能有所成就,實在是天才,認為馬一浮將來必成大器。於是湯壽潛便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馬一浮。

在那個時期,自由戀愛和包辦婚姻兩種觀念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很多留學歸來的年輕知識分子都倡導自由戀愛。

雖然馬一浮非常聰明,流着先進知識分子的新鮮血液,但是他對家裡包辦的婚姻並不反對,而是欣然接受。他認為兩個人慢慢相處,可以逐漸磨合,了解彼此。湯壽潛與馬一浮的父親都認定這門親事,兩家也一拍即合。十七歲那年,馬一浮與湯儀成為了夫妻。

新婚三年嬌妻去世,岳父心疼要把三女兒嫁他,他不為所動孤身66年 - 天天要聞

縱然情深 奈何緣淺

湯儀是有着溫良賢淑的好名聲,她與馬一浮才子可是門當戶對。馬一浮與妻子湯儀相處特別融洽,湯儀在娘家時其實還不認識字,在與馬一浮結婚之後,她深受自己丈夫的影響,也努力學習,與丈夫一起研究文學。

湯儀也天資聰穎,也並不是一個傳統舊式的女子,在短時間內把全部的漢字都認識了。馬一浮感到很欣慰,因此也越來越喜歡自己的妻子,漸漸地兩個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他們的婚姻雖然是包辦的,但這對於馬一浮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是一件美事。湯儀知書達理,對家人畢恭畢敬,很賢惠。馬一浮對自己的妻子很喜歡,一見傾心,他們結婚後的生活幸福美滿,過着常人羨慕的生活。

新婚三年嬌妻去世,岳父心疼要把三女兒嫁他,他不為所動孤身66年 - 天天要聞

他們的感情越來越深厚,馬一浮經常在外學習,妻子就在家裡打理家務,孝敬父母。儘管相聚的日子並不多,但是也絲毫不影響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可惜,原以為馬一浮和湯儀能從此過上美好的生活,能夠"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奈何紅顏薄命,這幸福的日子只持續了三年。湯儀就因病消香玉殞了。

信守誓言、身體力行,真大丈夫也

"我知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暫。然而,然而"。妻子湯儀的突然離世對馬一浮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他悲痛不已。

往後的歲月里,馬一浮只鑽研學問,對婚姻的事毫無興趣,也隻字不提。他覺得妻子在世時,他沒有好好對待他,沒有多表達自己的愛意。於是他暗自發誓,自己終生不再娶妻。

新婚三年嬌妻去世,岳父心疼要把三女兒嫁他,他不為所動孤身66年 - 天天要聞

年僅二十歲的馬一浮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可他卻留有長長的鬍鬚,心境特別的成熟,像一位歷經滄桑,經歷很多事的老人。這讓家人特別擔憂,也讓湯儀父親感到深深的愧疚。

他們都勸他要好好生活,重新開始。作為父親的湯壽潛雖然對自己心愛的女兒去世,但是為了能讓女婿傳宗接代,不再消沉下去,他對馬一浮說:"只要你願意,可以將我的三女兒帶走"。作為岳父,願意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足以說明馬一浮在他心中的地位是如此深,分量如此足。

新婚三年嬌妻去世,岳父心疼要把三女兒嫁他,他不為所動孤身66年 - 天天要聞

可是馬一浮不為所動,拒絕了岳父的好心好意。弱水三千,他只取一瓢飲。他堅定自己的內心說不再續弦。岳父聽後也是深受感動。沒有了感情羈絆,他可以好好專註於學術領域。他全身心投入,比以前還認真努力,做出了好多卓越成就,名聲大噪。

他醉心於治學,鑽研學術。一年之後,他在國外學習了很多西方的先進思想,把《資本論》介紹到了中國。從此只談工作,不談風月。他對學術一直在執着,就像他對自己去世的妻子執着一樣,步履不停。在學術方面我們稱他為大師,在愛情這方面,他對愛情從一而終的態度我們也值得為他感到稱讚。

新婚三年嬌妻去世,岳父心疼要把三女兒嫁他,他不為所動孤身66年 - 天天要聞

結語

古代三妻四妾很常見,然而一個男人為了一個女子失了儀態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在那個年代,一個男人只愛一個女人是非常難得的。而馬一浮做到了,他終身不娶,從始至終只愛湯儀一個女人。他是不幸的,至少是在情場上,就彷彿上帝為他關上了愛情這扇窗戶。直到85歲高齡那年,馬一浮去世了。他孑然一身自己一個人孤獨度過了66年,他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推崇的大師。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有人給52歲單身的堂哥介紹女朋友,家人卻勸他還不如單身到底 - 天天要聞

有人給52歲單身的堂哥介紹女朋友,家人卻勸他還不如單身到底

遲來的春天"楊建國相親成功啦!"廠區大喇叭里播出這則消息時,我正推着二八大杠往家走,不由得停下腳步,心裡五味雜陳。那刺耳的廣播聲傳得老遠,引得路過的工友們紛紛朝我投來好奇的目光。"老趙,你堂哥終於捨得娶媳婦啦?"車間的王師傅扯着嗓門喊道。我
姑姑葬禮剛結束,她兒子就找到表姐:我媽給你的20萬快點給我 - 天天要聞

姑姑葬禮剛結束,她兒子就找到表姐:我媽給你的20萬快點給我

姑姑的遺願"馮表哥,我媽臨走前給你的二十萬,你得還給我,那是我的遺產。"姑姑的骨灰盒還熱着,張明華就站在我面前,眼裡只有錢。我一時語塞,看着他急不可耐的樣子,心裡又酸又澀。我叫馮長河,今年四十有五,在縣裡一所中學教書。已是小有名氣的語文組組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 天天要聞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在情感的道路上,人們偶爾會誤入複雜的境地。愛上有家庭的人,內心糾結與掙扎叢生。不少人在這份特殊的情感中徘徊,以為能堅守出別樣美好,卻不知這常是布滿荊棘的迷途。其實,這份愛看似熱烈,卻可能不經意間灼傷自己與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老子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人們日常行事時,常因衝動或慾望,做出損人利己之事。可他們沒意識到,這背後藏着因果關聯。我們總覺得自己行為,不會有嚴重後果,可事實並非如此。世間萬物,都遵循因果定律。種下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 天天要聞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人們常說:“難得糊塗。”在人際交往裡,不少人一門心思事事精明,處處顯擺自己聰明。但其實,真正的智慧,並非鋒芒畢露,而是懂得適時“裝傻”要是。一門心思追求精明,事事都較真,往往會把自己拖進沒必要的紛爭和困擾中。“裝傻”就像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能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 天天要聞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漫漫人生路上,不少人總想逃避一些事,在逃避中混日子。然而,一味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困境緊緊相隨。要是總選擇躲避,那些問題就會像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將自己吞沒。這些躲不過的事,就像橫在人生路上的巨石,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 天天要聞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人與人相處時,一些冷漠反應,正悄悄啃噬着關係的美好。很多人在關係里,面對冷漠行為,選擇默默忍受,期望用包容化解。然而,一味忍受,並非總能改善關係。有時,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深困境。
一個男人想你了,可能不會說,而是默默這樣做 - 天天要聞

一個男人想你了,可能不會說,而是默默這樣做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在情感天地里,愛意的表達,並非總是直白傾訴。有一種含蓄深沉的情感,通過無聲行動,緩緩流淌。人們常認為,情感傳達,需直白言語。卻不知,有一種思念,藏在心底,通過行動展現。要是男人只用言語,表達想念,沒有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