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男性的視角告訴你:
男人是如何感受被愛的
姑娘們,來,
對號入座一下這個場景:
你花了心思,
精心準備了禮物、燭光晚餐,
或者某個驚喜,
滿腦子都是他感動到不行、
抱着你轉圈圈,
甚至熱淚盈眶的畫面。
結果呢?他確實笑了,
說了“謝謝老婆”,
但……就沒了?就這?
跟你預想的“山呼海嘯”般的反應差太遠!
你心裡那個失落啊,
忍不住抱怨兩句:
“你都不感動嗎?”
“我白準備了?”……
結果他一臉懵圈,
甚至有點煩,
最後可能還鬧個不愉快。
為啥會這樣?
根源就在於:
男女表達愛和感受愛的方式,
真的不一樣!
很多姑娘下意識地把自己渴望的,
“粘在一起”和“甜言蜜語”
直接套用在男人身上,
以為這就是他需要的愛。
結果用力過猛,
反而變成了一種“情感勒索”——
“我為你做了這麼多,
你必須給我XX反應!”
一旦沒達到預期,
失望和怨懟就來了,
還得男人反過來哄你。
男人心裡就苦啊:
這哪是驚喜?簡直是驚嚇!
太麻煩了,還不如啥都別做,
大家都輕鬆點。
那男人真正渴望的愛是什麼?
是能增加他“主體性”的愛!
比如《天龍八部》里,
馬夫人夠美夠有手段吧?
阿紫夠痴情吧?
為啥喬峰死心塌地愛阿朱?
因為阿朱給了他最純粹的,
“專屬感”和“主體性認同”:
我不管你是漢人還是契丹人,
你是喬峰,我就認你這個人!
你想做契丹人?
好,那我也做契丹人!
這份認同,
超越一切外在標籤,
直擊靈魂。
馬夫人呢?
她的愛帶着高高在上的施捨感:
“我對你是真情,
你怎麼能不感動?”
我告訴你,男人最怕這種。
我處理的案例中,
有些姑娘家境優越,
找了條件不如自己的老公,
像“鳳凰男”是吧?
如果平時相處中,
帶着“下嫁”的心態、
“施恩”的姿態,
言語間不經意流露出優越感:
“沒我家你哪有今天”,
甚至娘家人也看不起他。
那麼一旦女方家失勢,
或者他自己起來了,
有些男人,注意是“有些”,
不是所有啊,
他可能會爆發出驚人的報復。
他會把那些年積壓的、
關於“屈辱”的細節,
一筆一筆翻出來算賬。
當然,報復行為絕對錯誤且陰暗,
這暴露的是他人品的卑劣。
但這本質上確實是長期“主體性”被壓抑、
被踐踏後的痛苦爆發。
包括我們在處理一些越軌案例時,
我們發現:
在男人流露悔意、
嘗試回歸時,
有些原配因為巨大的傷痛和憤怒,
採取了持續貶低、
道德綁架、否定價值的方式,
恨不得讓全天下都知道他忘恩負義。
結果呢?
男人想回歸的路,
生生被堵死了。
他可能覺得:
在她眼裡,我已經爛透了,
永遠翻不了身了,
回去也是繼續被釘在恥辱柱上。
算了,破罐破摔吧。
當然,我不是為越軌男平反,
他越軌當然是他的錯。
只是如果我們想要修復關係,
就需要理解人性,對吧?
那講到這裡,
這個“主體性”到底是什麼呢?
說白了就是:
尊重、需要、價值感、被支持,
而不是被說教、被壓制。
“被需要”很好理解,
就是讓他感受到:
“這個家,或者你,沒我不行”,
而不是“有我沒我都一樣”。
關於“被支持”和“價值感”,
這裡要注意一種常見情況:
很多姑娘特別實在,
一聽男人訴苦,
立馬想要幫他解決問題。
比如老公說:
“唉,最近項目壓力大,可能搞砸了。”
你馬上:
“我認識XX,要不要找他幫忙?
或者你應該這樣那樣。”
老公說:
“最近家裡開銷大,錢有點緊。”
你立刻:
“我們把XXX開銷砍掉……”
停!打住!
男人跟你訴苦、吐槽、甚至哭窮,
絕大多數時候,
不是為了向你尋求具體解決方案。
他們自己心裡可能早有盤算,
或者知道這事無解。
他們真正需要的,
是情緒上的接納,
是價值感的確認,
是“被相信”的感覺!
那怎麼辦呢?
誒,你可以就說這句話呀——
“那怎麼辦呢?”
配上你溫和、關切的眼神。
“項目壓力好大呀!”
“那怎麼辦呢?”
“錢有點緊呀!”
“那怎麼辦呢?”
為什麼這句“那怎麼辦呢”這麼神?
因為它是示弱,是信任:
把解決問題的“主體性”交還給他,
暗示“你是一家之主,
這事你主導,
我信任你的能力”。
避免說教:
男人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或責任範圍,
天然有保護欲和掌控欲。
你直接給建議,
尤其是不請自來的建議,
容易被解讀為“你不信任我”
“你覺得我不行”。
給他“被需要”的感覺:
你的“無助”當然是裝的啊,
反而激發他的保護欲和責任感。
打開他的話匣子:
他可能本來只是想發泄下,
你這一問,
他反而可能自己把想法和計劃說出來。
他要的是:
“老公你這麼厲害/有擔當/有經驗,
肯定能處理好/扛過去”,
而不是你真的給他列個12345的行動清單。
比如我跟小倩說:
“最近壓力大,
那課都不知道出啥!”
小倩笑笑:
“老公你這麼聰明這麼帥,
你可以的!”
你甚至可以帶點幽默:
“沒事老公,
真過不下去了我自己會跑,
你別擔心我哦~”哈哈,
用玩笑化解焦慮。
所以說,除非他明確求助:
“老婆,這事你怎麼看?”
否則,請牢記這個心法:
關我P事?
不僅把解決問題的“球”溫柔地踢回給他,
還傳遞了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
最後說說尊重,大家都懂,
這裡就講一點:
尊重他的精神空間。
比如你知道他6:30就能到家,
但你會說“7點開飯哦”。
為啥要晚說半小時呢?
為了給他一點時間和空間,
安放那個疲憊的靈魂。
他可能在車裡靜靜地抽完一支煙,
刷會手機;
可能在便利店門口喝罐冰啤酒,
看着天發獃;
可能就聽聽車載音響里喜歡的歌,
放空大腦……
這是他一天中為數不多的、
完全屬於自己的“精神放風”時間。
是卸下“員工”“領導”“丈夫”“父親”“兒子”
這些沉甸甸的社會角色,
單純做回自己的片刻喘息。
一個能在外面頂天立地、
看上去很強大的男人,
內心往往住着一個需要被滿足,
至少不被苛責的“小孩”。
他需要在養家糊口、
履行責任的間隙,
偶爾想想:
“拋開這一切,我是誰?
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也許他永遠找不到標準答案,
但擁有這點精神空間的他,
回家後,眼神會更柔和。
所以說啊,愛,
從來不是驚天動地的宣言,
也不是必須按劇本上演的儀式。
愛他,就請愛那個完整的他,
尊重他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需求和價值。
當他感受到自己的“主體性”
在你這裡被穩穩托住、
被深深認可時,
那份踏實、安心和涌動的愛意,
會遠比任何“儀式感”
都更讓他眷戀這個家,
以及眷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