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佛說,人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放不下。
你會發現,這八苦,除了基本的生老病死,後邊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放不下,都跟一個“情”字有關。
愛別離,跟喜歡的人分離,心生痛苦,這是情;怨憎會,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心生痛苦,這是情;
求不得,很多事,都事與願違,心生悲苦,這是情;放不下,因為執念愛恨情仇,而放不下,心生悲劇,這也是情。
情從心生,也讓人陷入到“愛恨情仇”的痛苦當中。
一個現實:過不了“情關”的人,一輩子都很命苦。
02
越是重視感情,越會被感情折磨。
假設,你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動不動就為了感情而付出。
理想化的情況是,你為了某某人而付出,某某人也為了你付出。當付出得到回應,那你絕對是欣喜若狂的。
可現實的情況是,你為了某某人而付出,某某人非但沒有回報你,還各種壓榨、收割、欺騙你,那你絕對會懷疑人生。
在你懷疑人生、自我否定的那一刻,說明你已經被感情給困住了。
你本來可以薄情一點,不為了別人而付出,但你還是一廂情願去做了。這,不就是自討苦吃嗎?
千萬不要覺得,我付出,未來就一定有好報。
這,不過是自己欺騙自己的謊言罷了。那些過不了情關,而被感情困住的人,一輩子都沒有好報。
03
感情的本身,就是一種虛妄的執念。
禪師說:一念放下,萬水千山;一念釋懷,滄海桑田。
選擇放下,那痛苦也就消失了。選擇釋懷,那極端的情緒,也就沒有了。如此,就達到一定的境界了。
問題是,絕大多數人都無法破除虛妄的執念。
年輕人,會為了一次失戀,而要死要活,甚至於選擇輕生;中年人,會因為親友的背叛,而懷疑人生,甚至於走向極端。
不論是要死要活,還是走向極端,本質上,不就是被虛妄的執念,牽着鼻子走嗎?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那些你所接觸到的,你所看見的,其實都是短暫、荒誕、虛妄的事物,算得了什麼呢?
不如啊,將這一切當成夢幻泡影,我本是我,隨心隨緣就好。
04
過情關,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從古至今,那些過分沉溺於感情、妄想當中的人,都是沒有好結果的。
你看西楚霸王項羽,太過於猶豫、婦人之仁、念及舊情,結果,就將劉邦放虎歸山,必留大患,導致自己最終烏江自刎。
反觀劉邦,哪怕項羽抓了劉邦的父親劉老太公,劉邦依舊毫不在乎,聲稱“你煮了他,那你分我一杯羹吃”。搞得項羽手足無措。
對比這兩人,你會發現,劉邦有着上位者的成熟,而項羽,哪怕是戰無不勝的西楚霸王,也還是過分幼稚、單純了。
一個理性的人,對上一個沉溺於感情當中的人,結果,肯定是理性的人能夠勝出。
過情關的關鍵,就在於放下對於感情的執念。以理性,來分析問題。
有利於自己的事兒,才去做。而無利於自己的事兒,哪怕有感情的瓜葛,也不要去做。
05
寫到最後
人越經歷,越上了年紀,究竟是越熱情,還是越薄情?
毫無疑問,人越老,只會越薄情。
道理很簡單,經歷得多了,見識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什麼有意義,什麼沒有意義了。
為了毫無意義的人,而生氣,這是沒有意義的;
為了一份已然破碎的感情,而糾結,這是沒有意義的;
為了一段毫無未來的關係,而猶豫,這是沒有意義的。
既然沒有意義,那為什麼不割捨、放下呢?
真正的強者,絕對是理性、釋懷、放得下的。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