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6歲兒媳瞞着娘家,割69%肝臟給公公續命,父母:永不原諒

2025年05月18日04:32:08 情感 1575

醫生,我願意捐肝,請儘快安排手術。”

一個年輕女人坐在醫生面前,語氣堅定神情平靜。

醫生看着她的體檢報告:“你和病人不是親屬,怎麼匹配度這麼高?他是你父親嗎?”

女人搖頭:“不是,他是我公公,”一句話讓醫生愣住了。

非親非故,她為什麼願意為年過五旬的老人捐出自己69%的肝臟?

河北26歲兒媳瞞着娘家,割69%肝臟給公公續命,父母:永不原諒 - 天天要聞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場手術之後,不僅她的身體嚴重受損,還與最親的父母斷絕了來往。

當初她的選擇,真的值得嗎?

01 只能她救

王大龍昏迷送醫後,醫院建議立即尋找肝源移植,公公兩個兒子配型失敗,妻子也不符合條件。

王亮四處求人,托關係送禮金,結果仍是失望。

全家陷入絕望,“要不我也去試試?”張建霞悄悄提出。

丈夫勸她:“你又不是血親,哪可能匹配”,可她還是去了。

結果意外地完美匹配,她拿着報告找到醫生:“我能救我公公。”

醫生卻問:“你年紀輕輕,孩子又小,真要做這個決定嗎?”

她點頭:“這是兩害之中,我願意承受較小的那個。”

她瞞着父母瞞着丈夫,悄悄簽下了手術同意書

河北26歲兒媳瞞着娘家,割69%肝臟給公公續命,父母:永不原諒 - 天天要聞

手術進行得非常成功,王大龍的身體逐漸好轉,笑着對她說:“閨女,我這條命是你給的。”

可張建霞卻沒有那麼幸運,術後她患上“小肝綜合症”,膽汁淤積,腐蝕體內組織。

反覆手術反覆高燒,長達一個月都無法下床。

出院時,她已面黃肌瘦,體力嚴重透支,提一袋米都喘得上不來氣

這段經歷很快傳遍了村子,有人贊她大義,也有人說她愚孝。

但真正的風暴,是從她父母知道消息開始的。

02 丟了父母

“你瘋了嗎?把命都搭進去了!”

張建霞的父母趕來時,她還在病床上躺着。

河北26歲兒媳瞞着娘家,割69%肝臟給公公續命,父母:永不原諒 - 天天要聞

父親氣得當場甩她耳光,母親痛哭:“你連問都沒問我們一聲!我們是你親爹親娘啊!”

張建霞努力坐起身解釋:“我不後悔,爸媽,我只是……”

母親打斷她:“你是我們唯一的孩子,你考慮過我們以後怎麼辦嗎?”

父親更是怒不可遏:“除非你和王家離婚,不然別叫我們爸媽了。”

張建霞一邊是養育她的親生父母,一邊是含辛茹苦照料她的婆家人。

她哭着回到王家,父母從此不再和她聯繫。

公公王大龍在術後恢復良好,張建霞也努力調養身體,恢復得慢卻一直堅持。

她沒有抱怨沒有後悔,她說:“我知道我會被罵,但我不能眼睜睜看着我敬重的人死去。”

她因此被評為“感動河北十大人物”,也被納入“新二十四孝”榜單。

但天不遂人願。三年後王大龍病情複發,這一次他沒能挺過去。

河北26歲兒媳瞞着娘家,割69%肝臟給公公續命,父母:永不原諒 - 天天要聞

有人感嘆她的偉大,也有人諷刺她竹籃打水”,“拿命換命,結果人還是沒了。”

“她的父母怎麼辦?以後她自己生病,誰來管?”

張建霞的行為,一夜之間從“道德模範”變成了“愚孝案例”。

可她始終沉默……

03 寫在最後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選擇不是黑白分明,而是兩害相權。

張建霞的選擇,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太“傻”,太不“划算”。

但她知道,她救下的是自己深愛的家人,是那個曾為她端茶送水、哄孩子睡覺的公公

她說:“我不能看着他死,那種痛我承受不起。”

她失去了父母的理解,失去了健康的身體,也沒能最終保住公公的性命

河北26歲兒媳瞞着娘家,割69%肝臟給公公續命,父母:永不原諒 - 天天要聞

可她保住了自己的良知,保住了“我儘力了”的底氣。

人生中的某些時刻,根本沒有“完美選項”。

只有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才知道什麼才是我們真正放不下的東西。

你也許不同意張建霞的決定,但你不能否認:在愛與義的天平上,她沒有逃避

這是一次犧牲,也是一種擔當。

所以,你怎麼看?如果是你,你會像她一樣選擇嗎?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老伴先走了,再婚已經過時了,現在更流行這三種活法 - 天天要聞

老伴先走了,再婚已經過時了,現在更流行這三種活法

老伴先走了,再婚已經過時了,現在更流行這三種活法。一、重拾愛好,讓日子有滋有味人啊,有時候就得活得洒脫點兒,就像那句俗語說的“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這話擱喪偶的老人這兒,又有新說法了。以前啊,人一沒了老伴,就覺得這日子沒盼頭了,灰頭土臉的。
河北26歲兒媳瞞着娘家,割69%肝臟給公公續命,父母:永不原諒 - 天天要聞

河北26歲兒媳瞞着娘家,割69%肝臟給公公續命,父母:永不原諒

“醫生,我願意捐肝,請儘快安排手術。”一個年輕女人坐在醫生面前,語氣堅定神情平靜。醫生看着她的體檢報告:“你和病人不是親屬,怎麼匹配度這麼高?他是你父親嗎?”女人搖頭:“不是,他是我公公,”一句話讓醫生愣住了。非親非故,她為什麼願意為年過五
親家有沒有錢,一看便知:沒錢的親家,大多有這些窮習慣 - 天天要聞

親家有沒有錢,一看便知:沒錢的親家,大多有這些窮習慣

有些人過日子滋潤,做事大方又得體;有些人日子過得緊巴,行為習慣也透着窘迫勁兒。習慣這東西,可是判斷一個家庭經濟情況和家風的重要標準。古人講:“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親家有沒有錢,一眼就能看出來:沒錢的親家,大多有這些窮習慣。01:
一個家庭的衰敗,多半不是缺錢,而是不夠“鬆弛” - 天天要聞

一個家庭的衰敗,多半不是缺錢,而是不夠“鬆弛”

有的家庭,氣氛壓抑得很,就像拉緊的琴弦,一觸即發;可有的家庭呢,溫馨自在,鬆弛得當。家庭的鬆弛感,那可是維持家庭和諧特別關鍵的因素。老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能不能長久興旺,松不鬆弛,起着大作用。一個家庭的衰敗,大多不是因為缺錢,
如果有人不聯繫你,也不拉黑你,別胡思亂想,要這麼解讀 - 天天要聞

如果有人不聯繫你,也不拉黑你,別胡思亂想,要這麼解讀

生活里有些人,曾經跟咱們親近得很,突然之間,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一點消息都沒有。但還有些人,哪怕好久沒聯繫,再碰面的時候,還是感覺特別親切。對人際交往中這種“不聯繫也不拉黑”的狀況,咱得正確解讀,這對維護健康的人際關係可太關鍵了。古人說:“
挑選親家時,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低調觀察 - 天天要聞

挑選親家時,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低調觀察

有些人挑親家,動靜搞得很大,急着就把事定下來;但還有些人,不聲不響,在暗地裡琢磨考量。低調觀察親家,對兒女婚姻幸福來說,那可太關鍵了。古人講:“欲知其人,觀其所與。”挑選親家時,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低調觀察。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 天天要聞

光陰的故事丨一諾堅守16年 “三元錢”理髮店背後的溫情故事

在重慶市大渡口區翠園社區,有一家“唐姐理髮店”。3元錢能買到的東西並不多,但在這間社區理髮店裡,卻可以換來一次精心的理髮服務。沒有豪華裝修,也沒有昂貴的設備,這樣一間不起眼的小店,每天門庭若市。今天一起走進“唐姐理髮店”,看看發生在這間小小理髮店裡的溫情故事。 小小社區理髮店 平價惠鄰數十年邊理髮邊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