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老人就醫難,他們用6000小時做了一件事

2025年03月14日09:40:22 情感 2783


 

答應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遇到就醫難題,就找蓮心陪診。

——第11013個天天正能量獲獎故事


在山東煙台龍口市各家醫院,有一群特別的“陪診人”,他們幫着患者挂號、排隊、問診、檢查、繳費、拿葯……甚至還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雖然百般細心,他們卻並非家屬,和患者之間可以說毫無關係。
但是正是一次次陪診,也讓他們和數百患者之間,建立了比親人更親的情誼

“看見”老人就醫難,他們用6000小時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聞

“在俺最困難的時候,恁可幫俺解決了一個大問題。”近日,龍口市徐福街道窪里社區的居民鄭淑香拉着蓮心陪診志願者的手,連連道謝。
鄭淑香的老伴田型和今年64歲,1995年在井下幹活時發生意外,導致下肢癱瘓,此後一直坐輪椅。
“以前就是去定點醫院拿葯,我自己就去了。近幾年,他的腎功能不太好,插了尿管,每個月必須去醫院檢查兩次,還要換尿管、拿葯,到了時間不去的話就容易發燒。”
鄭淑香無奈地說,“兒子有時間,兒子拉着我們去,兒子沒時間我們就得自己雇車去,後來我腿摔骨折了動不了,那時候愁得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2024年10月份,龍口市徐福街道窪里網格黨支部書記史佳歡到社區走訪時,了解到鄭淑香家的情況,隨後便聯繫蓮心陪診團隊看能不能提供幫助。
“當時我們來的時候,大叔坐着輪椅,大姨在床上也不能動,看着讓人心裡難受。”史佳歡回憶當時的情形,“我們就抱着試試看的心情,聯繫了蓮心陪診的負責人於灝學,沒想到他很樂意為我們提供幫助。”
“每次陪診的時候,我們也會安排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去。這個項目非常好,為居民解決了實際困難,對我們社區工作也起到了補充作用。

“看見”老人就醫難,他們用6000小時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聞

於灝學(右)到田型和(中)家中看望
“來回得六十里地,一到時間志願者們就過來帶着老伴去醫院,風雪無阻。”鄭淑香說起“被陪診”的經歷,眼裡泛起了淚花。
“有一次趕上下雪天,我們還想着路不好走,晚兩天去吧,結果志願者們冒雪來了,還幫忙掃了院子里的雪。這些志願者就像是我們的親人一樣,真的太感謝他們了。
“我們擔心晚一天去,會耽誤大叔用藥。”於灝學在一旁笑着安慰說,“答應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得有責任心。我們會把幫扶對象的需求放在首位,這不只是對您和大叔,對其他人也是這樣的。”
在龍口市像鄭淑香一樣受到蓮心陪診志願者幫助的人還有很多,大家口口相傳着一句話,“遇到就醫難題,就找蓮心陪診。”

“看見”老人就醫難,他們用6000小時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聞

於灝學是龍口市東方青少年社會事務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因陪母親看病,體會到老年人看病的不易,便推己及人,2020年發起了“蓮心陪診”志願服務項目。
該項目主要幫助老年人挂號、排隊、問診、檢查、繳費、拿葯等。服務對象從最初的孤寡老人,擴展到殘疾人、困境兒童及失獨家庭等群體。

“看見”老人就醫難,他們用6000小時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聞

在陪診服務過程中,“蓮心陪診”團隊也逐漸發展壯大,從最初的4人擴展到41人。
志願者們來自各行各業,有醫生、護士、社工、普通上班族和醫護專業的學生。“在醫院工作感受尤其深刻,因為醫院很大,而且很多就診流程都是線上操作,對老人來說比較困難。盡自己所能,幫助到大家,挺有意義的。
龍口市人民醫院的護士慕君是最早加入該項目的,後來在她的帶動下,她的愛人高雲也參與到該項目中。“我愛人是骨科醫生,很多老人會有腿疼腰疼的問題,就想邀請他加入,他也很感興趣。”慕君說。
聊起最難忘的陪診經歷,慕君沉思了一會兒說:“最難忘的是陪小涵涵去濟南做手術,她是一個特別乖巧懂事的小女孩。”

“看見”老人就醫難,他們用6000小時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聞

慕君(左二)來到小涵涵家中接她就診。
慕君回想起陪小涵涵就診的經歷。小涵涵是一名“煙霧病”患者,自小父母、奶奶相繼離世,她和爺爺、哥哥相依為命。
“煙霧病是一種罕見病,她情緒緊張的時候會暈倒或抽搐。當時她也就五六歲吧,我們幫她聯繫了去濟南一家醫院做手術,她爺爺年紀大了,怕途中出現突發情況,需要志願者陪同過去。剛好我懂醫護知識,就報名了。”
慕君說,“每次聊起這個孩子,總是忍不住掉眼淚,她懂事得讓人心疼,知道自己是去做手術的,但她不哭不鬧,特別配合醫生,特別堅強。看着她慢慢康復了,我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小姑娘也很有禮貌,每年都會給我拜年。”

“看見”老人就醫難,他們用6000小時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聞

自2020年成立以來,四年間,“蓮心陪診”志願者的腳步遍及龍口市的社區及村鎮,計幫扶500人次,累計服務里程5490公里,出動志願者1671人次,累計服務時間超過6000小時。
據介紹,經過幾年發展,“蓮心陪診”在志願者培訓方面,分為初級培訓和中級培訓,每個月固定組織一次。
初級培訓的內容是關於陪診流程、幫扶對象的特點以及陪診過程的注意事項。
中級培訓則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復蘇等內容;在陪診方面,他們也摸索出一套高效的陪診流程,在了解到幫扶對象的情況後,先確定到哪個科室就診,然後提前挂號,再匹配志願者帶幫扶對象前往醫院診治。

“看見”老人就醫難,他們用6000小時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聞

蓮心陪診項目團隊進行培訓
“蓮心陪診項目的志願者都熟悉掌握急救知識、了解醫院的就診流程,其中9個志願者還取得了應急培訓的教練資格證書。
“目前,蓮心陪診項目已和龍口市所有的社區及鄉鎮建立聯繫,遇到需要幫助的情況,社區和鄉鎮會第一時間聯繫志願者。”
於灝學說,“比如說遇到患有高血壓的幫扶對象,就會匹配志願者張蕾,因為她本身患有高血壓且住過院,與醫院的醫生護士都比較熟悉,方便照顧幫扶對象。”
為了使該項目可持續發展,於灝學也考慮不斷拓展服務範圍,“我們針對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開展的‘海默燈塔’活動已經起步,接下來,志願者將針對這個群體開展陪護服務。”
從看見到行動,從4個人到41人,他們幫助“鄭淑香”“田型和”們求醫路上成功翻越大山。
4年,5000公里,6000小時,這是他們風雨無阻書寫的答卷。探索着社會問題的公益答案,也激發、帶動着更多人的互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聯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用一份特別獎向龍口市“蓮心陪診”公益項目服務隊致敬、助力。

“看見”老人就醫難,他們用6000小時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聞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見小微公益的價值與未來。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杜曉丹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 天天要聞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頭條創作挑戰賽#☉作者 | 暮歲十點讀書會出品相親這個標籤,曾與奇葩經歷、焦慮吐槽等內容緊密綁定。無數年輕的單身男女,或是迫於家裡的壓力,或是無法拒絕熟人的介紹,紛紛踏上了相親之路。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 天天要聞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有人認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隨着年華老去便會黯淡。我卻認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顯現出獨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憑藉底氣、才氣與和氣,把歲月沉澱為自己的財富。年紀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書,每翻一頁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有位作家曾說過:無論男女如果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沒有人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終的庇護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與他人無關,有一個愛你的人是福氣,能夠愛自己則是能力!深以為然,發現了嗎?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 天天要聞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家中長輩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這做法對嗎?生活往往充滿了無法預料的複雜與衝突,尤其是家中長輩離世,親情,責任,習慣和現實之間的拉鋸,往往讓人無法喘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無情無義,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報喪,不通知親朋好友,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 天天要聞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十年辛勞換寒心晨光透過紗窗灑進廚房,陳玉蘭揉了揉發酸的肩膀,將剛蒸好的小籠包端上餐桌。案板上,剁碎的豬肉還帶着新鮮的涼意,那是她今早五點就去菜市場挑的前腿肉,為的就是讓小宇吃上一口熱乎的鮮肉包。“媽,小宇校服找不着了!” 蘇曉雯的喊聲從卧室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 天天要聞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18歲的女孩,本應該坐在教室里好好地學習,在父母面前撒撒嬌,好好享受地生活,享受大好青春,可花兒一般的年齡,她的生活卻沒有那麼美好。李艷君,18歲,來自廣西,在當地的一所民族商業學校讀中專,5月1日這天學校放假,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
出軌敗露,巴西健美先生給18年結髮妻喂致命滅鼠藥,母親也參與了 - 天天要聞

出軌敗露,巴西健美先生給18年結髮妻喂致命滅鼠藥,母親也參與了

路易斯·安東尼奧·加尼卡 (Luiz Antonio Garnica) ,是一名在巴西里貝朗普雷圖開辦私人診所的醫生,從事運動醫學和骨科工作,他將自己的工作描述為針對“想要更高生活質量的人們”提供私人護理。現年38歲的加尼卡還曾是一名健美運動員,榮獲過“健美先生”之類的殊榮。帥氣的外表加上醫生的職業,這讓加尼卡在當地也是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