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和兒女處得不好的老人,大多有這5個特點,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2025年03月13日06:12:06 情感 1971

人上了年紀,誰不想兒孫繞膝、安享天倫?

可現實里,有些老人和子女的關係卻像隔了層冰,說句話都得小心翼翼。

其實啊,這多半是老人自己身上有些“刺”沒處理好。

今天咱就掰開揉碎了聊聊,希望您一條都不沾!

晚年和兒女處得不好的老人,大多有這5個特點,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 天天要聞


第一刺:認死理,活成了“老古董”

有的老人就像老樹根,扎進土裡就再難挪動。

子女說現在流行用手機買菜,他非說“網絡騙子多,我這輩子就用現金”;子女勸他少鹽少油,他偏懟“我吃鹹菜活八十,你懂個啥”。

論語》里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人老了最怕的就是把固執當經驗,把偏見當真理。

我鄰居張大爺就是典型,非要用搓衣板洗衣,說洗衣機“傷衣服”。

結果有天手一滑摔骨折,住院半個月。

子女既心疼又無奈,勸他:“爸,時代變了,咱們得學着和新時代握手啊!”老人這才鬆口。

所以說,活到老學到老,不是逞強,而是給自己留條和世界溝通的路。

第二刺:當“老黏糕”,把子女當救命稻草

有些老人像沒根的浮萍,非得纏着子女才安心。

今天讓兒子陪看病,明天讓女兒買衣服,連去菜市場都要人陪。

子女忙工作回個“晚點來”,他能念叨一整天。

孝經》里講“父母威嚴而有慈”,可過度依賴就像把子女捆在襁褓里。

我見過最誇張的,七十歲老太太非要和女兒睡一張床,說“怕黑”。

結果女兒新婚小夫妻天天睡沙發,最後鬧到要搬出去。

老人啊,得給自己找點事干,養養花、跳跳廣場舞,有自我的人,才能有輕鬆的親情。

第三刺:話比金貴,心卻隔座山

沉默是金?在親情里可不一定。

有的老人心裡裝滿了話,卻像鎖在保險柜里。

子女問“最近咋樣”,答“挺好的”;問“想吃什麼”,答“隨便”。

增廣賢文》說“一言能惹塌天禍,話不投機半句多”,可不說更糟!

老李頭就是這樣,子女給他買保健品,他嫌貴不說,轉頭扔垃圾桶。

子女以為他不喜歡,後來才知道他是心疼錢。

後來子女說:“爸,您要覺得貴,直說我們少買,可您總憋着,我們還以為您嫌棄呢!”

親情最忌猜謎語,敞開心扉比什麼都強。

第四刺:情緒像過山車,子女成“受氣包”

人老了,身體零件不靈光,脾氣卻像爆竹——一點就着。

早上子女沒買他愛吃的油條,能罵“不孝”;下午看電視劇哭半天,子女勸一句“別多想”,他能摔遙控器。

菜根譚》里說“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這道理放家庭里更對。

姑姑就是這樣,子女一回家她就緊張,生怕哪句話不對惹她生氣。

後來兒子學了個妙招:每次回家帶本笑話書,專門講搞笑段子。

姑姑慢慢笑了,脾氣也好了。

老人要學做“情緒主人”,別讓子女成“情緒垃圾桶”。

第五刺:手伸太長,活成“大家長”

有些老人退休了,心卻退不下來。

兒子娶媳婦要管,女兒生二胎要催,孫子填志願要插嘴。

就像《紅樓夢》里賈母說的“老來多事”,管得越多,心越累。

我同事老趙頭最典型,女兒三十歲談對象,他非說“男方家必須全款買房”。

女兒氣得說:“爸,您這是給我找老公,還是找提款機?”

最後鬧到半年不回家。

後來老趙頭看《論語》“君子和而不同”,才明白放手才是大愛,過度控制只會把親情擰成麻繩。

晚年幸福不是等來的,是經營來的。

老人和子女的關係,就像種花:太放任會枯萎,太勤快會爛根。

咱得學會“三分退讓,七分包容”,像鄭板橋說的“難得糊塗”,別和小輩較真;

也要像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守住自己的愛好。

子女呢,也別光抱怨,多想想《弟子規》那句“親有過,諫使更”,耐心比硬碰硬強百倍。

畢竟,父母的愛再“刺人”,也是這世上最暖的荊棘林。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 天天要聞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頭條創作挑戰賽#☉作者 | 暮歲十點讀書會出品相親這個標籤,曾與奇葩經歷、焦慮吐槽等內容緊密綁定。無數年輕的單身男女,或是迫於家裡的壓力,或是無法拒絕熟人的介紹,紛紛踏上了相親之路。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 天天要聞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有人認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隨着年華老去便會黯淡。我卻認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顯現出獨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憑藉底氣、才氣與和氣,把歲月沉澱為自己的財富。年紀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書,每翻一頁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有位作家曾說過:無論男女如果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沒有人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終的庇護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與他人無關,有一個愛你的人是福氣,能夠愛自己則是能力!深以為然,發現了嗎?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 天天要聞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家中長輩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這做法對嗎?生活往往充滿了無法預料的複雜與衝突,尤其是家中長輩離世,親情,責任,習慣和現實之間的拉鋸,往往讓人無法喘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無情無義,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報喪,不通知親朋好友,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 天天要聞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十年辛勞換寒心晨光透過紗窗灑進廚房,陳玉蘭揉了揉發酸的肩膀,將剛蒸好的小籠包端上餐桌。案板上,剁碎的豬肉還帶着新鮮的涼意,那是她今早五點就去菜市場挑的前腿肉,為的就是讓小宇吃上一口熱乎的鮮肉包。“媽,小宇校服找不着了!” 蘇曉雯的喊聲從卧室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 天天要聞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18歲的女孩,本應該坐在教室里好好地學習,在父母面前撒撒嬌,好好享受地生活,享受大好青春,可花兒一般的年齡,她的生活卻沒有那麼美好。李艷君,18歲,來自廣西,在當地的一所民族商業學校讀中專,5月1日這天學校放假,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
出軌敗露,巴西健美先生給18年結髮妻喂致命滅鼠藥,母親也參與了 - 天天要聞

出軌敗露,巴西健美先生給18年結髮妻喂致命滅鼠藥,母親也參與了

路易斯·安東尼奧·加尼卡 (Luiz Antonio Garnica) ,是一名在巴西里貝朗普雷圖開辦私人診所的醫生,從事運動醫學和骨科工作,他將自己的工作描述為針對“想要更高生活質量的人們”提供私人護理。現年38歲的加尼卡還曾是一名健美運動員,榮獲過“健美先生”之類的殊榮。帥氣的外表加上醫生的職業,這讓加尼卡在當地也是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