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內耗的最好方式:運動

2024年04月01日22:05:04 情感 1095

停止內耗的最好方式:運動 - 天天要聞

作者:洞見yangtuo

運動,是一場心靈的救贖。

多年前,我在北京做報紙和雜誌,突然有一天我若有所悟,辭職回了老家。

我深知紙媒到了快速萎縮的時代了,也知道自己遭遇職業瓶頸,耗下去毫無意義。

但是回家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茫然無措,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要怎麼走。

在朋友的建議下,我開始了跑步。

從1公里、2公里,到3公里、5公里……伴隨耳畔呼嘯的風聲,感受着有節奏的步伐。

我的頭腦竟越發清明,憂慮煩躁一掃而空,心也慢慢沉靜了下來。

也是那時,我才真正明白:原來運動,真的可以治癒情緒、停止內耗。

當我動起來的時候,所有的思慮、糾結,都會隨着汗水蒸發。

我不再為未來和生活煩憂,而是專註當下,沉澱自己。

哈佛大學講師Tal說:運動,才是最強勁的精神藥物。

它除了給你一個強健的身體外,更能予你一顆強大的內心。

01

早年在《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傳》中,看過一段格雷厄姆的經歷。

20世紀30年代,格雷厄姆和妻子離婚,精神遭受巨大打擊。

還沒等他緩過神來,股票市場又因戰爭引發動蕩,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熊市。

情感上的失意,事業上的困境,讓他頹廢不已。

短短時間,便引發了嚴重的頭痛、失眠。

但他沒有吃藥,而是選擇去滑旱冰,療愈精神低迷的自己。

剛開始時,他還有些不適應,會絆倒、會摔傷。

但漸漸地,伴着呼吸的律動,隨着肢體的舒展,情緒的枷鎖被悄然打開。

舒緩的音樂、持續地轉圈,甚至滑輪發出的刺耳聲,都成了一種神奇撫慰。

他不再沉浸在離婚的悲痛中,也不再因局勢變化憂心股票的走向,只是專註在滑冰的技巧上,在不動聲色之間,將自己拉出了內耗的泥淖,重拾起對生活的希望。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每個人總有挫敗、痛苦的時候。

無休止焦慮、咀嚼,只會讓你墮入內耗的深淵。

運動,就像一條通往內心深處的渡船。帶着你逃離內耗的漩渦,將精神包袱一樣一樣地拋諸腦後。

情緒低迷,壓力過大,心情煩躁的時候,不妨邁出門去,跑步、爬山、打球、習武……

當縈繞在心底的煩悶一掃而空,身心輕快了,你的內心,就不藥而癒了。

停止內耗的最好方式:運動 - 天天要聞

02

豆瓣上有一個“內耗人”小組,裡面寫滿了成年人的鬱結:

忙的時候,腦海里全是痛苦、壓抑;稍微閑暇,又不由自主地擔憂未來。

同時也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早睡早起,堅持鍛煉,減少瞎想的時間。運動完累到什麼都不再去想,真的有利於身心健康。”

因為運動,是具有“情緒價值”的。

人們在運動後,憂慮、抑鬱等負面情緒會顯著下降,愉悅度會明顯提升。

心理學家也表示,面對困境,我們腦中的杏仁核會不斷分泌壓力激素,讓人感到緊張、壓抑。

但運動能抵抗杏仁核的過度反應,從而緩解情緒,治癒生活。

運動,是治癒生活的良藥。

當你動起來的時候,人世間的煩惱憂慮,便壓不垮你。

作家楊熹文31歲那年過得很喪,但有件事她一直在做,就是跑步。

每跑完後,她都覺得神清氣爽,“要好好活下去”的熱情又全回來。

小說家喬伊斯·卡羅爾·歐茨也表示,在自己心情沮喪甚至絕望時,就會去跑步。

所有的不快都蒸發後,內心的昂揚鬥志又恢復了。

運動,真的可解萬千愁緒。

當你被瑣事纏繞鬱悶不堪時,不妨去路上暢跑一次。

當你工作不順自暴自棄時,不妨去籃球場酣戰一番。

那些無法排解、無法釋然的痛苦得到宣洩,你內在的能量才會重新恢復。

停止內耗的最好方式:運動 - 天天要聞

03

《世界日報》上曾發表過一項研究:

經常運動者比“四體不勤”者快樂感多出52%;

足夠運動者的快樂感,比不運動者多29%。

通過運動分泌的多巴胺、血清素等“快樂素”,是治癒情緒的良藥。

讓自己動起來,當身心被快樂填充,內耗自然也就消失了。

美國認知神經科學家約翰·瑞迪在書中提及的運動養成法,或許值得我們借鑒。

1. 從輕度運動開始

約翰·瑞迪做過一個統計,大約有50%的人開始新鍛煉計劃後,會在6個月到1年內放棄。

因為一上來就進行極大強度的運動,難免讓人產生心理和生理抵觸。

先從輕度運動開始,不急不躁、循序漸進,我們才能長久堅持下去。

比如步行。每天散步一小時,這種輕微的運動也會分泌血清素,穩定情緒,增添喜悅。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嘗試瑜伽、太極、高爾夫等運動。

久而久之,你的心態和精神面貌,都會有所改善。

2. 每周堅持6天,每天運動45至60分鐘。

當你有了一定體能基礎後,可以每周進行6次有氧運動。

保持4次中強度運動,比如慢跑、爬山、游泳、騎自行車等,每次1小時。

進行2次高強度運動,比如短跑、打球、開合跳、登山跑等,每次45分鐘。

此外,你還可以備一個心率表

每個人接受的運動強度不同,但都可以通過自身最大心率來衡量(最大心率=220-年齡)。

比如你今年40歲,那你的最大心率就是180。

做中強度運動時,最大心率保持在65%—75%之間;

做高強度運動時,則保持在75%—90%之間。

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運動節奏,你更能收穫身體和心靈上的放鬆。

3. 加入運動小組

普林頓大學神經學家伊麗莎白·古爾德說:

如果你把老鼠放進跑輪,每一隻都會獨自跑起來。

人並非如此,許多人買回去的跑步機都成了衣帽架。

人類的圈子有同化作用。

加入長跑、籃球、足球、游泳等運動圈子,與志同道合者一起運動。

這種社交互動的刺激,便會成為一種有效的推動,從而養成愛好運動的習慣。

歌德說,只有運動,才可以除去各種各樣的疑慮。

運動是一種治癒,也是一種救贖,能給你釋懷的空間,也能給你調整的時間。

春天來了,動起來吧。

只要願意,你就可以持續分泌“快樂素”,趕走內耗,治癒身體和靈魂。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