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交際談吐,語言溝通都是一門藝術,毛遂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蘇秦以“一張嘴”攪動七國風雲。
生活中,有些人並不擅長多說話,但這並不代表他沒有與人打交道的能力,而是他懂得有些話該說,有些話壓根就不值得說,很多時候,說什麼話,比多說話更重要。
在為人處世中,如何與他人打交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能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就像在生活中,有很多性格內向的人,他們看着雖不擅長與人打交道,但是他們取得成功的比例往往高於外向的人。
如果一個內向的人,想與人打好交道,懂得把握好度,和古人的銅錢一般“外圓內方”,請牢記這3條,便能順風順水。
第1條: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不能用同樣的言辭對待所有人。
雖然說“見人說人話,遇鬼說鬼話。”確實有點讓人討厭,但是,換個角度想想,這樣的人正是掌握言語精髓的人。
他身邊的那些人,往往都十分喜歡他,因為他的言語給身邊人帶來了歡聲和笑語,誠然,當他去做事的時候,往往都會比較順暢,更容易獲得成功。
第2條:看人評人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更要通過事來識人。
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很多差異的,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有着自己的風格和方式。就像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他苦,未必有他善。
對待身邊的人,剛開始時或許存在不足,讓你不爽,但後續可能對方是為你着想,以免片面的認識,讓自己錯過一個好友,客觀變化地對待他人,而不是帶着有色眼鏡去識人,一個人到底是怎麼樣,就看他所做的事來定。
第3條:不要聽風就是雨,輕易下結論,了解事實後再做決定。
當你聽到一點風聲時,就認為某某不好,甚至將恩將仇報,或許就掉入了小人的陷阱。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平常交往的人,彼此了解不深,只有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相處,對方的本性才會真實地表露出來,你才能知道對方到底是什麼人。
如果在自己不確定事實的風聲下,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時間自會給你答案,很多事情的真相最後都會反轉。
老一輩人經常教導我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些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哲理名言,確實是很有道理的,更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請牢記以上“3條”處世之法,讓你在為人處世中,與人打交道與眾不同,順風又順水。
寫作是一種修行,渡人亦渡己。
如果寫得對你有所幫助,或者看完有所醒悟,感謝你的關注和分享,因為下一篇更精彩。
有緣相識,願我們一起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