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莫
01、卷首語
一個家庭,就像是一個書櫃,每個人就是一本書,有着自己的領地。如果,書隨意亂放,便很容易讓書櫃顯得一團糟。
自古以來,婆媳矛盾便如亂麻一般,理不清。
許多家庭,婆婆和兒媳的關係水火不容,兩個人相處,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必須要分出勝負,才能罷休。
兩個人站在對立面,鬧得家裡一地雞毛。
《原生家庭》中寫道:“對於操控型父母來說,子女的婚姻是極具威脅性的。他們將子女的配偶視為爭奪子女感情的競爭對手,與之發生激烈戰爭,而子女為了兼顧兩邊的關係,往往腹背受敵。”
其實,婆媳關係,也是需要經營的。
真正高情商的婆婆,懂得堅持“三不”原則,無論關係多好,不會對兒媳做以下事。
02、不會和兒媳生活在一起,保持距離
同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如果婆媳之間沒有保持距離,容易產生矛盾。
《原生家庭》寫道:“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體系,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家庭成員作為個體,擁有多少表達自己想法的自由度。”
婆婆與兒媳的年齡差很多,彼此的立場不同,看問題很容易站在對立面上。
比如:家務問題,婆婆心疼兒子,希望兒媳能承擔更多的家務,讓兒子回到家吃上熱乎飯,然後擁有更多的休息時間。
兒媳,則希望男人能多分擔些家務,這是他的責任,也是愛妻子的一種表現。
作為一個母親,對自己兒子關心,是一種常態。
但是,不留神就會過界,造成兒媳的困擾。干涉太多,並不能給兒子帶來更多的幸福,而且還會影響小兩口的婚姻。
聰明的婆婆,不會和兒媳生活在一起,懂得保持距離。
畢竟,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而老年人也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間。
距離產生美。婆婆與兒媳保持距離,能減少許多來自生活、價值觀的磨合與衝突。
03、不管兒媳怎樣花錢,尊重她的生活方式
兩代人生活方式不同,消費觀有不同。
婆婆,生活半生,苦了半生。在生活中,養成了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但是,兒媳出生的年代,物質條件好了,對於錢的控制力往往弱很多。
我曾經見到這樣一些婆婆,兒子結婚後,對兒媳挑剔,嫌棄她不夠勤儉持家,說天天收快遞;還有一些婆婆,兒子結婚了,依然強迫兒子兒媳上交工資讓她保管……
如此一來,勢必會和婆婆產生很大的矛盾。
婆婆的本意是為了家庭更好地發展,不想隨意揮霍錢。但是,年輕人對於生活,有不同的活法。他們樂於花錢,但是更樂於賺錢。
如果,沒有了花錢的快樂,他們也容易失去賺錢的動力。
高情商的婆婆,不會過多干涉兒媳對財政的管理。
婆媳之間,如果在花錢問題上,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兒子、兒媳是一個整體,他們有權利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規劃,管理自己的經濟。
如果,管理不善,造成經濟危機,也由他們自己去承擔。這樣,會讓他們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
04、不插手兒媳的決定,不干涉她的選擇
婆媳之間,尊重,是保持體面的方式之一。
兒媳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夢想,高情商的婆婆不會幹涉他們的生活。
如果,婆婆以關心兒子為理由,處處干涉兒媳的選擇,很容易讓兒媳覺得自己是外人,並且沒有自主權。
高情商的婆婆,與兒媳相處時,不會對兒媳反覆“催生”孩子,不會強調她身上有“相夫教子”的責任。
兒子和兒媳,有權決定兩個人的生活方式。
婆婆對兒媳充滿信任,兒媳也會更感激婆婆,在往後相處中也會多一份敬重和孝順。
高情商的婆婆,懂得孩子成家立業之後,自己就成了一個“外人”了。兒媳和兒子才是攜手相伴走完一生的人。
聰明的婆婆懂得,對兒媳好,支持她的決定,她才會更愛自己的丈夫,為家付出更多。
當婆婆不干涉兒媳的自由,不控制她的人生走向,兒媳受到尊重,也會真正地把婆婆當成一家人。
若如此相處,當兒媳遇到重大人生抉擇時,反而會主動去徵求婆婆的意見,兩個人的關係反而會更好地相處。
05、總結
美國婚姻專欄作家亨利·克勞德說:“越界者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越界,因為刺痛的都是別人。”
情商高的婆婆,善於經營婆媳關係,懂得與兒子、兒媳保持距離,懂得放手。
不過多參與他們的生活,不打擾他們的生活。不干涉兒媳花錢,給予她更多的自由。
生活是他們自己的,婆婆不干涉,保持距離,把精力和時間用在過好自己晚年生活上,大家庭才會更和諧。
懂得放手的婆婆,往往會讓兒子、兒媳生活得更幸福。
婆媳之間,兩個人的關係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礎上,才能讓感情在歲月的洗禮下更加深厚。
高情商的婆婆,往往是懂得過好自己人生的人,她們會在合適的時間,卸下子女們的重任,讓他們在婚姻里自由安排與生活。
-END-
作者:夏莫,新銳情感導師,心理學學者,全網超10億人氣情感作家,幸福女人管理師,專註情感、兩性、婆媳答疑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