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行仙人掌
1
大家好,我是獨行仙人掌。
永遠不能指望婆婆像親媽對待女兒一樣對你好,把你放在心上。也不要像對待親媽一樣有啥說啥,隨意提要求。
這是所有已婚女性向未婚女孩傳授的婆媳關係秘訣。也是全天下兒媳婦自己總結的婆媳相處哲理。
我一直謹記於心,也把這句話奉為圭臬。然而,閨蜜的婚後生活打破了我一貫的認知。
她做了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說了我想說而不好意思說的話。
閨蜜比她老公老劉小7歲,純純的城市人,小輩里的第一個女孩,是所有長輩眼裡的眼珠手心上的寶兒。閨蜜的婆婆是地道的農村人,在小縣城裡開過飯店,賣過保險,折騰了大半輩子才積攢下讓人艷羨的家底。
一個是比自己兒子小7歲的,城裡嬌里嬌氣的小媳婦。
一個是比自己親媽大的,農村敢拼敢幹的當家好手婆婆。
誰看到這樣的婆媳組合,都捏一把冷汗,認為兩個人相處將會是天雷遇地火,火花四濺。
再加上,老劉非常敬重自己的母親。只要自己媽提出的要求不過分,老劉即使委屈自己,也會遵照執行。
在了解閨蜜的老公和婆婆的屬性後,我不禁咋舌,農村能幹婆婆和聽話執行老公,閨蜜這是遇到終極生存模式。
閨蜜反而輕描淡寫地說,無論哪個村哪個城,再能幹的老婆婆也要講理。老劉也不是媽寶男,只不過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憋屈自己式的孝順父母。
婆婆再講理,老公從中間和稀泥,你也得跟着受氣呀?我先用奉為圭臬的哲理勸慰她一番,又用我敗多勝少的鬥爭經驗為她出謀劃策。
閨蜜對我的話很不理解,如果婆婆提出的要求不合理,為什麼不能反對,為什麼不能當面說出來。現在的支支吾吾和敷衍應對,都是在為以後的生活埋地雷。
閨蜜給我講了一件他們家餐桌上發生的小摩擦。
2
婆婆不喜歡剩菜底,也不浪費糧食。一旦飯菜做多了,寧可都吃完,也絕不剩到第二頓。而閨蜜恰恰相反,絕不會做出寧可撐壞人,也不漚爛盆的事。
這天,婆婆茄子做多了。眼看着要剩了,婆婆一個勁兒地勸閨蜜都吃掉。閨蜜嫌棄地看了眼茄子,直接告訴婆婆,自己從來不吃茄子。
婆婆好像沒有聽到她的話,還是一個勁地勸她把剩茄子都吃掉。理由是茄子補鐵,對生完孩子的女人最好。
閨蜜瞟了一眼默不作聲地老劉,迅速把盤子推向他並說:老劉也該補補鐵。
老劉一臉無奈地要端起剩茄子,婆婆卻一把端回盤子,還是一個勁兒推給閨蜜,笑呵呵地勸她多吃茄子多補鐵。
閨蜜向後躲開,臉上對茄子的嫌棄都要實體化了,一臉嚴肅地對婆婆說:我真的非常不喜歡茄子,是吃了馬上會噁心到嘔吐的那種不喜歡。
婆婆見閨蜜嘴角拉直,一臉拒絕的樣子,弱弱地解釋:就是個茄子,哪有這麼嚴重,大家都吃。
閨蜜彷彿黨員幹部遇到原則問題一樣,堅定不移地再次表明: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樣,我是從小到大都不吃茄子的,會噁心,會吐,會難受,會不開心。
閨蜜見婆婆將信將疑,又繼續加大攻勢:再說了媽,你看老劉的肚子都和6個月的孕婦一樣大,就是晚上總打掃菜底,吃的多運動少。本來他就比我大7歲,再不好好養生,到老了就只能坐在輪椅上看着我和別的老頭跳廣場舞了。
婆婆最終敗在閨蜜的一套套理論中。
最後的菜底給了公公。
我說,不是大事。要是我,會趁着婆婆不注意,再偷摸地撥給老公。
閨蜜馬上否定我:生活里沒有大事,但就是在一次次小事里,你的態度不夠堅定,模稜兩可,才會讓雙方都不開心。
我說,你這樣做,當時餐桌上氛圍太尷尬了,老公也可能心裡覺得你矯情,你說你圖啥?
閨蜜得意地告訴我:後來我又找了好多關於“男人肚子太大影響健康”的文章和小視頻發給她。現在我婆婆一心追着老劉和我公公減肥呢,誰也不用再打掃菜底了。這就是我和婆婆良性摩擦的結果。
3
閨蜜和婆婆之間這樣的良性摩擦還有很多。
比如,婆婆捨不得換尿不濕,總是要等到快到極限,才給寶寶換新的。閨蜜勸了幾次見沒效果,就經常給婆婆分享相關視頻,都是講寶寶屁屁太濕的壞處。
婆婆總愛指揮閨蜜做家務。閨蜜能做就做,不願意乾的時候,假裝沒聽見。
七夕節閨蜜讓親媽和婆婆在家一起看孩子,自己和老公出去約會。
閨蜜和婆婆明確地聊過,孩子太小了,希望婆婆要麼幫忙帶一帶,要麼贊助些雇白班保姆的費用。
閨蜜的理念是你可以有你的堅持,我也有我的習慣。我們可以互相體諒,也可以互相不理解,但不需要互相委屈求全,互相小心翼翼。
從閨蜜和婆婆的相處里,我看到一種具有鬆弛感的婆媳關係。就是有什麼說什麼,堅決不一邊憋出內傷,一邊臉上笑嘻嘻。
想讓婆婆幹什麼,直接表達。
不認同婆婆的做法,直接表達。
只說事實,不帶情緒。
婆媳關係比較特殊,明明沒有血緣關係,卻又要像親人一樣相處,所以彼此常常擺不正位置,會有不切實際的期待,總希望對方理解自己主動多付出。
可是,誰也不是誰肚子里的蛔蟲,你不說,人家咋知道你怎麼想。
不如有啥說啥,直接表達,聽不聽是別人的事兒,說不說則是自己的事兒。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