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人到晚年,作為老人基本都會考慮養老的事情,日常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聊得更多的不是誰家的孩子比較孝順,而是感嘆孩子們的不容易,期望着她們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然而,又有多少的孩子是孝順的呢?更多的是一邊接受着父母的幫扶,一邊嫌棄着父母的嘮叨和生活習慣。
小區里68歲的胡阿姨:“如今的我,不再期盼兒女能給我養老,最差也就是自己獨居,或者去養老院。但我希望兒女能好好地生活,有着自己的工作,懂得奮鬥,而不是理所當然的啃老。”
傾訴人:68歲的胡阿姨
我是胡阿姨,今年68歲,老伴不在了。以前的我是一個人獨居,如今這兩年是和兒子一家一起住的。
房子是我的,兒子說是不放心我一個老人獨居,強制地帶着他一家子搬了回來。
這輩子,我和老伴沒有別的子女,就一個兒子。當時也不是不敢生,而是為了響應政策,只能生一個,害怕不跟着走丟了飯碗。
那會查得挺嚴的,身邊好幾個人因為這事,不是丟了工作,就是交了大筆的罰款。
當時還挺可惜的,因為我和老伴喜歡孩子,挺想要多生倆個的,但是沒辦法,只能生一個,多多少少有些遺憾。但如今回頭看,我卻發現只有一個孩子也挺好的。
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我們很寶貝他,把我們能想到的事都會提前做好,做不到的也會排着計劃,家裡的資源也多半往孩子身上傾斜,就盼着他能有個好的未來。
一開始還挺好的,可兒子漸漸大了,有了青春叛逆期,問題也就來了。我們常常鬧矛盾,他也不願意聽我們當父母的,還常常抱怨自己生錯了家庭。
每次聽到兒子的嫌棄,我和老伴都挺傷心的,我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他想要的我們都會盡自己的能力去滿足,為什麼還會落下如此埋怨。
哪怕是這樣,兒子上學,成家,我們也都是盡心儘力,給他準備好房子,娶好媳婦,幫忙帶孫子。
可是,或許因為都是獨生子女吧,兩口子的生活過得並不如意,生活中不是為了錢而發愁,就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
我希望家庭和睦,也體諒兒媳婦嫁過來需要重新適應環境,為了兩口子的日子能過得幸福。
主動地跟親家那邊做了溝通,希望當父母的多跟孩子溝通,做做工作,減少些矛盾,把日子過下去,過好。
可惜的是,父母的努力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她們也就好了兩三年,又開始鬧騰了,最後的一拍兩散。
兒子傷心過一段時間,那段時間他把生活過得一團糟,沒辦法,我只能和老伴商量着把孫子接回來,跟我們一起住。
避免孫子跟著兒子一起,影響孫子的成長,至於兒子,他大了,也該自己扛起一些責任了,自己做的選擇,自己跪着也要走完。
我們當父母的,面對他的行為哪怕不認同,也不會幹涉,只是暗自擔心,兒子以後該怎麼辦,難道就一直單着?
兒子卻很無所謂,他說一個人過得也很好,不會每天面對吵吵鬧鬧的家庭,孩子也有了,他未來管好自己就行了。唉,我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當父母的總是拗不過孩子。
兒子50歲的時候,他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不在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反而提前辦理了退休,說是要趁着年輕多陪陪我和老伴還有孩子。
當時,我和老伴其實是不樂意的,雖然我們都有退休金,可必須要養孫子,兒子又結婚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孫子卻再也沒有一個完整的家。
我們勸說兒子多為孩子想想,可兒子就是聽不進去,選擇了退休,他的年紀也不小了,能掙錢的年紀也就是這幾年,可未來的壓力是可以看到的。
因為這事,我跟兒子好好地交流了一翻,希望他能找找的找份工作,為自己減輕些壓力,掙些養老錢。
然而,每次跟兒子說起這件事,兒子都特別的生氣,跟我吵,說話還特別不好聽,我的心裡很難受,可我左右不了兒子的選擇,每次都是不歡而散。
我希望他好好的,希望他能給自己一個明亮而又舒適的未來,不要躺平了生活。
年紀越大,對於兒子未來的擔心越重,人老了,兒子孝不孝順我都已經無所謂了,作為老人我最擔心的是子女的這麼幾件事:
首先,有自己的收入來源;兒子的人生才走了一半,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他不工作,未來的生活該怎麼辦?
其次,兒子的啃老;我和老伴只有這一個孩子,將來的一切都是他的,如今我的退休金也大部分給了他,雖然如此,我卻依舊很擔心。
他不想工作,還愛各種折騰,花的永遠比掙得多,哪怕我把退休金補貼給他了,他的生活卻依然過得今天沒明天的。他的未來該怎麼辦呢?
寫在最後
人到晚年,我們最擔心的不外乎養老問題,最害怕的也不過是老無所依。很多的年輕人,因為是獨生子女,她們得到了父母全心全意的愛,更多的活得比較自我,考慮的也是以自己為前提。
父母把他們的生活考慮得比較前面,讓他們誤以為自己一直都會有退路,有依靠,卻依然忘記了,父母都有老去的一天,也會有無能為力的時刻,這個時候能靠的唯有他們自己。
作為父母要記得:我們已經老了,面對子女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學會放平心態,不要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兒女身上,先過好自己的日子,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的未來終究得靠他們自己。
關注我,與我一起聊更多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