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某地的教育部門遇上了一件麻煩事情,因為最近幾年該地教師招聘中的男女教師比例幾乎都是2比8,這就造成了目前該地教師隊伍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從而導致許多女老師都找不到合適的對象,這可讓當地教育部門操碎了心。
不光在教育系統,醫療行業也同樣遇到這樣的問題。在醫療行業,男女醫生的比例幾乎是對等的,但醫院除了醫生還有許多護士,而護士裡面的男女比例幾乎達到了1:9以上,女護士同樣也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按理說女護士以及女教師都不愁嫁,但她們卻很難找到心裏面那個自認為合適的對象。因為在地級市或縣城裡面都有其所謂的擇偶潛規則,那就是體制內的不找體制外的,公務員不找事業編的,市裡不找縣裡的,縣裡不找鄉鎮的。這是大環境下的潛規則,不排除有個別人會不這麼做。女教師和女護士在潛規則中都處於被動群體,只有本地同行業的男青年是最適合她們的結婚對象。如果本地同行業男青年少,那適合他們的似乎只有鄉鎮公務員,但鄉鎮公務員長期都在鄉鎮上,談戀愛對他們來說好像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縣城裡面,除了體制內的少部分人,大多數都是體制外的,你讓她們降低標準去接受編外人員的追求,估計許多女生都不會這樣做,但也有一樣除外,那就是男方是富二代或官二代。
別以為只有地級市和縣城裡面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在省會城市以及北上廣深的大齡剩女更多。許多大齡剩女都抱怨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不是追求她們的人太少,而是在目前價值觀扭曲的大環境下,她們確實很難找到合適的對象。她們找對象都有自己的一系列標準,首先財富指數不能比我少,其次,文化水平也不能比我低,再次,人品和情商還一定要好,最後,還有戶籍以及別的物質條件上方方面面的標準。對於許多高學歷和高收入的女性來說,這樣的條件確實不算很苛刻,但是我想說的是,這樣的標準很難找到合適的對象。因為能達到這個標準的男人,他也有自己的標準,他更有自己的想法,以他的條件,完全可以找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放着即年輕又漂亮而且還很單純的大學生不找,為什麼要找一個即將人老珠黃的大齡剩女呢?
許許多多的人都把結婚當作是兩家人或兩個人的等價交換。這才是造成大齡剩女過多的根本原因,同樣也是我們國家許多男同胞討不到老婆的主要原因,更是許多男青年不願找對象的直接原因。以前的婚姻,男女雙方追求的是愛情,追求的是以後的幸福,現在的婚姻講究的是你有什麼,你又能給我什麼。以前的婚姻是神聖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現在的婚姻,一旦物質條件跟不上,那就是我們說拜拜的時候。以前衡量一對姻緣幸福美滿的標準只是兩個,一是看男方是否踏實肯干,二是看女方是否勤儉持家。而現在的標準是看彼此所擁有的財富以及各自的家庭地位。最近福建兩大鞋業巨頭的財富聯姻,更是把現在年輕人的價值觀帶入了無盡的深淵。從古至今,政治聯姻和財富聯姻一直都在發生,但那隻適合皇家貴族和豪門。地球上有幾十億人,而皇家貴族和豪門卻屈指可數,所以我們許許多多的人這輩子註定是普通人。
這不能把責任都推給某一代人或某一個群體,這是社會快速發展而泛生的畸形產物。權貴們的政治聯姻,目的是為了彼此權勢的延續或更大化,富豪們子女聯姻,目的是為了彼此財富的最大化。普通人追求婚姻的等價交換,目的是為了讓下一代過得更好,這些似乎都沒有錯。但一味只追求物質享受而忽略精神感受的婚姻生活又能走多遠,我始終認為如果人類社會要變得更好,那我們作為高級動物就必須有一套適合我們自己向前發展的思維方式。如果不能與別的動物區別開來,如果婚姻只看重物質條件,那和大草原上的獅子還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