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2022年06月30日21:42:08 情感 1975



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聞

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聞

我們都是故事裡的人,我們都是故事裡等待幸福的人。

沒人知道你午夜時分的輾轉難眠,沒人知道你在煎熬些什麼。那些回不去的,總有它回不去的道理。

我們總是渴求太多的“如果可以……”,可這世上本就沒有往回走的路。你走得艱辛,別人也一樣。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於2018年的10月。也許這個日子只是你生命中毫無意義的一天,但對於只有12歲的李鑫宇來說卻是一輩子。

那個月里發生了太多的事,讓這個12歲的孩子措手不及。撐起一家人生活的爸爸患腦梗幾個月後,一直沒能找到工作;患骨癌卧床的媽媽,病情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一家人的生活費只剩下最後的120塊錢……

爸爸帶着李鑫宇吃了一頓餃子,李鑫宇好久沒有吃過這樣豐盛的大餐了。他讓爸爸也吃,爸爸卻搖搖頭,買了一瓶最便宜的啤酒。

吃完這一餐,家裡的所有積蓄只有100元。李鑫宇的爸爸把錢放在了妻子的枕頭下,在自家的廚房裡度過了生命里最後的時光。

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聞


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聞

生活總是會教會你我,在我們最需要有人去依靠的時候,往往求而不得。到最後,還是需要自己一個人挺過去。

每次考試都能進班級前三名的李鑫宇輟學了,社區給李鑫宇辦理的低保,小區也自發給這個危機四伏的家庭捐款。

可是,這些善意維持得了一時,卻保持不了一世。今後他會走出怎樣的人生,憑靠的全是他自己。

我們沒有想象中那樣堅強,但卻找不到讓懦弱休息的地方。你的不幸,在別人的眼中只是一個故事,只能換來一聲唏噓。

人生,總是從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在別人的淚水裡結束。能夠把握的,只有中間的這幾十年時光。

無論是你從生活的最初就抓了一手爛牌,還是含着金湯匙出生,都會有不如意的事情,就看你自己如何去應對、去選擇。

別去糾結什麼生命是否公平,反覆思量無法改變的客觀因素,難為的只能是自己。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需要把關注點放在需要的地方,放在那些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去做改變的地方,今後的路才能走。

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聞


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聞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自己生活中的不幸,不要跟他人訴苦。你的不幸,在別人眼中根本不算什麼。古來只顧自家門前雪,誰管他人瓦上霜。

我們都太忙了,沒有多餘的力氣去分擔他人的悲傷。最好的情況不過是給予安慰,再把自己多餘的部分以居高臨下的姿態給予。感同身受之類的,是不存在的。

路走得多了,就會漸漸懂得:成年人的妥協從來就是一半理解,一半算了。對生活中的磨難,也是如此。

心中若是長存計較,生活里就處處都是怨言;心中若可適當放寬,終會等來屬於自己的那個晴天。

看到過一句玩笑話:人活着很累,所以叫人類。笑着笑着,卻覺得心酸。

余華的《活着》,把故事中的主人公福貴歷盡人間凄苦,蹉跎輾轉的一生描寫得淋漓盡致。

富貴看着身邊的人一個個地離去,他說,每一個人都是他埋的。富貴活得那樣艱辛,為什麼還要活着?

余華想要告訴讀者的是,活着的意義本身就是活着。無論發生什麼天大的事,都不如活着重要。

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聞


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聞

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故事越精彩,旁觀者越興奮。

於是,小說、網絡、電視劇都變得越來越浮誇,想要吸引眼球。但這些,永遠也比不上真實生活中的“精彩”。

生活就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即使是父母、愛人、子女,都無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這毋容置疑。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有這樣一番言論:“人活在世界上,快樂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

我們的生活不是故事,而是一個個真實的、如假包換的片段,是沒有可以用“如果”來推翻的現實。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身邊的人只能成為看客。

看客期待你的故事可以給他感官上的刺激,給他平淡的生活找些樂趣。可故事裡的我們,只希望平平淡淡、安安穩穩地過好這一生。

當然話說回來,換個角度去看,誰又不是誰的看客呢?

所以,抓住生命中的重點,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否則就要跑到別人的生命里,去當插曲。

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聞

-END-

聽故事的人,總是期待驚險,故事裡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聞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父親娶了繼母,姐姐靠縫補供我念書,如今我是這樣對待他們的 - 天天要聞

父親娶了繼母,姐姐靠縫補供我念書,如今我是這樣對待他們的

聲明:本文為海藍之謎頭條原創首發,侵權必究。感謝您的評論,點贊,轉發。本人根據身邊生活創作故事,情節虛構處理,如有雷同,請多賜教!口述:袁強01我叫袁強,出生於80年代的農村,我家住在西南的一個小鎮邊。父母生了我和姐姐兩個孩子,姐姐叫袁芳,
這是我見過的,情人關係里最清醒的男人 - 天天要聞

這是我見過的,情人關係里最清醒的男人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男人在情人關係里多清醒,看看這些你就真的釋懷了,你也真的放棄吧,男人真的什麼都跟不了你,男人對情人從來不會上頭,每一次見面都充滿算計1.
因病未孕,婚姻可撤銷嗎? - 天天要聞

因病未孕,婚姻可撤銷嗎?

女方在婚前曾患疾病並做手術治療婚後複發丈夫認為此疾病導致備孕未果請求撤銷婚姻關係並要求賠償△ 本文刊於《中國婦女》雜誌 婚前患病,婚後複發 2020年,趙夏(化名)與錢風(化名)經朋友介紹相識。同年9月,趙夏患卵巢巧克力囊腫手術,住院期間,錢風多次前往病房看望。兩人結婚後一直積極備孕,但始終未果。2022年4...
女同事突然問我,願不願和她做臨時夫妻,我同意了 - 天天要聞

女同事突然問我,願不願和她做臨時夫妻,我同意了

在職場這片波瀾壯闊的大海中,每個人都在為夢想和生計奮力前行。然而,在這片看似冷靜、理智的水域里,有時也會湧現出意想不到的情感暖流。我,一個普通的職場人,每天朝九晚五,過着平淡無奇的生活。直到那天,女同事小芸突然向我提出了一個驚人的建議——做
女人到了中年以後,最好的活法是低配生活、高配靈魂。 - 天天要聞

女人到了中年以後,最好的活法是低配生活、高配靈魂。

女人到了中年以後,最好的活法是低配生活、高配靈魂。歲月如梭,轉眼間,女人們便步入了人生的中年階段。在這個時期,生活的喧囂與繁華似乎漸行漸漸遠,而內心的沉澱與思索卻愈發深刻。對於中年女人而言,最好的活法或許就是低配生活、高配靈魂。
老公在外出軌,我默默搬離婚房7天後他才察覺,可為時已晚 - 天天要聞

老公在外出軌,我默默搬離婚房7天後他才察覺,可為時已晚

我曾經天真地以為自己嫁給了愛情,後來才發現只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看着空蕩蕩的房間,還有許久未回家的人,我終於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我和許恆是高中同學,同在上海的一家國際學校就讀。這個學校算是貴族學校,能夠在裡面讀書的都是一些富二代或者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