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適婚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寅糧卯吃”早已成為常態。未婚男性的婚姻問題不再是家庭個人問題,逐漸轉化為社會焦點問題,尤其是農村地區,這一現象更加嚴峻。廣大農村的婚嫁不再像過去一樣“姑娘不遠嫁,不出方圓十里”。這就導致在一些落後農村,那些謀生手段欠缺,家裡不富裕的男性,在婚娶上沒有任何優勢,討不到老婆是必然的事。那麼這個問題該怎樣化解呢?
日前,湖南湘陰縣民政局的做法值得提倡:一是通過宣傳新的婚姻風俗觀念,摒棄昂貴的彩禮聘金;二是教育和引導未婚女青年熱愛家鄉、建設家鄉,鼓勵她們留在家鄉,努力降低農村男女青年結婚的難題;三是做好就業工作,提高收入。
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大齡未婚男青年家庭條件都很差,既達不到女方要求的高額彩禮等,自己又沒有能力獲得較高收入。試想,這樣一個要錢沒錢,要能力沒能力的男性,哪個女方家願意將女兒嫁給他受苦受窮?所以該問題背後的根本原因還是男青年勞動收入太低,要想引得鳳凰來,還得自己有金梧桐樹。
以我們老家為例,我自己有八個堂哥堂弟,六個堂姐堂妹。其中三十至三十五歲之間的堂哥堂弟討不到老婆的有五個,嫁到外省的堂姐堂妹多達四個。這五個男性中,普遍為高中以下學歷,謀生手段有限,農忙時回家種地,平時在外打工,一年收入很低。在提親過程中,彩禮就近小十萬,必要條件是至少必須在縣城有房,就單這兩個硬條件,他們兄弟幾個那怕砸鍋賣鐵也是達不到的。況且如今農村未婚女青年太稀缺了,往往有適齡的,提親的媒人能踏破門檻,稍一猶豫,就被別人預訂了。
而那幾個遠嫁的堂姐堂妹,不知多久才回來探親一次,反正我是多年未見了,路上遇到還不知相互一眼認得出來不。她們當年為何遠嫁?無一例外都是男方家裡條件比較好,都有小生意做,給的彩禮也比較闊綽,相應的給娘家父母也幫襯不少。
而我則屬於比較幸運的一個,早年通過讀書在城裡呆了下來,雖然家裡當時也很窮,但未來可期,這也許就是我不難討到老婆的主要原因吧。
今年過年回家,一個35歲的堂弟“終於”結婚了。由於30歲以前沒有條件結婚,過了30歲再找真的太難了,不是年齡差太大女方家不同意,就是介紹的儘是離婚的、帶托油瓶的、出獄的,反正都是亂七八糟的人,他堂堂一個“黃花大男兒”豈能忍受。這不又過了幾年眼看快奔四了,只能接受現找了個二婚的,沒有托油瓶。還好最近二人生了個丫頭,也算是他苦盡甘來吧。
對於這一提議,我是舉雙手贊同的。其實父母們也不願意將女兒嫁的太遠,連想見一面都難,跟沒有女兒一樣。所以僅僅是鼓勵女青年留在家鄉是不夠的,誰不願意有個好的家庭?增加就業,提高他們的收入才是關鍵,另外個人也得努力奮鬥,掙到錢了還愁娶不到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