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搖鈴鐺
知乎有個答主,分享過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故事。
問題叫《你老婆懷孕了,特別想吃草莓。已知草莓40一斤,經濟水平一般的你會買嗎?》
我看了以後,很長時間都記憶猶新。
答案是這樣寫的。
“有段時間,我特別想吃車厘子。
當時賣70塊錢一斤,有點貴。
但我當時正好在懷孕。不知道為什麼,特別特別想吃。
家裡經濟條件一般,也不至於連這點水果都買不起。
我老公不給買。
對於我想吃車厘子的需求就是無視。
對方覺得也不是沒水果吃,畢竟當時為了孩子我每天強迫自己吃個蘋果,對方還陪我去水果店買過蘋果,可能是覺得自己做得挺好的了。
後來有一天路過一家水果攤打折,出售的車厘子起步十一分熟,店主降價到40元一斤。
我站在攤前挑了很久,才挑出了半斤看起來可以吃的。
買回家還挺開心的,覺得這個價買回來老公應該不會說我吧??當時真的是年輕啊。
過幾天去閨蜜家玩,她端了半盆車厘子招待我,我還樂呵呵的跟她分享買到特價水果的事,她聽了沒說什麼,默默的把盆加滿了。
再後來想吃是月子快滿時,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又特別想吃。問老公出門時能不能給我帶一點兒,他後來回來了,我跟個孩子似的蹦過去看有沒有車厘子。
沒有。
他說70一斤。
我是個挺沒心沒肺大大咧剛天性樂觀的人,但當時就覺得像是被重重地錘了一記。也沒什麼情緒上來,記得就是自己穿上鞋,在小區里長椅上坐着。
看着不遠處自家樓里的燈火,覺得一會兒近,一會兒遠。
這事發生在七八年前,按對方的個性那是一定不會記得的。
不過沒關係,反正現在不是我老公了。
我也不愛吃車厘子了。”
看完這段,我心裡哽了很久。
腦海里一直浮現一個畫面。
夜幕降臨,一個剛生完孩子的虛弱產婦,獃獃坐在小區長椅上。
周圍都是剛吃完飯出來散步的一家幾口。孩子在外面蹦跳,父母挽着手微笑看着,襯得她背影那麼孤單。
路過的人有時會好奇的瞟她,她視若無睹。
她當時在想什麼?
會後悔結婚嗎?
會後悔生孩子嗎?
會不會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結個婚,自己想吃70塊錢的車厘子,都要經過丈夫同意了?
更多的應該是難過吧。
不是因為吃不到車厘子而難過。
而是才後知後覺,朋友的心疼,丈夫的無視,和自己當時傻乎乎的自得其樂。
70塊錢而已。
兩包煙錢,兩頓外賣錢,省省就買了。
這都捨不得,她在丈夫心裡,她肚子里的孩子在丈夫心裡,到底是什麼地位?
媽媽不配吃就罷了,連你的孩子都不配么。
女人這輩子最脆弱,最需要無微不至關心的時候,懷孕生產生病,就那麼幾年。
也沒有讓你伸手摘星,買點貴水果而已,這都能成為奢望。
說起來似乎是因為一斤車厘子離的婚。
可我想她在離婚前,一定經歷了很多類似的時刻。
不被重視,經常性被忽視,不說委屈,說了又矯情的時刻。
關鍵時刻才發現降落傘打不開。
這樣的婚姻,難道不能用死無葬身之地來形容么。
其實剛和彥祖談戀愛那會,我也經歷過類似的橋段。
我倆去鳳凰旅遊。
手牽着手走在青石板大街上,突然看到路邊有賣手編花環的小孩。
花環很好看。
我興奮的湊上去問了下多少錢?
小孩兒說,20塊。
我猶豫了,嘟囔一句:怎麼這麼貴?
別笑。對彼時還在讀大學的我倆來說,20塊錢真不少了。
可我真的喜歡。所以雖然抱怨着貴,腿還是一直釘在那不動。
彥祖呢,就在旁邊拉着我一直跟我講道理。說20塊錢買個花環太浪費了,說這玩意成本很低的,划不來,說他去采點花自己給我編一個。
我也不知道自己當時怎麼想的。換現在直接掏錢就好了,為什麼要徵求他同意?
也許腦子進水了吧。
那天,小孩兒尷尬又同情的盯着我,我尷尬又難受的盯着地面。耳朵在發燒,周遭空氣也凝固了,只有他還在一直喋喋不休。
最後我實在不想聽了,我說那好吧,確實不便宜。走吧,我不買了。
走出去幾步,大概是看出了我的鬱悶。彥祖又乾巴巴補了一句,去別的地方再看看唄,就他那一家賣花環還是咋的?
說起來還真魔幻。
下午我們走了幾條街,偏偏都沒有再遇到賣花環的老闆。
更扎心的是,我一直看到有路人女孩和同伴挽着手,頭頂戴着花環美滋滋的走過。我不好意思問她們哪買的,只能一言不發的生悶氣。
那天回到酒店,我哭了。真的嚎啕大哭。
他問我怎麼了,我一句話也說不上來。
我能直說嗎?不能。
一個花環而已,難道要為了個沒買到的東西跟男朋友吵架嗎?現在我寫文章里都覺得怪丟人的。
當時只絕望的心想,這旅遊也別旅了,戀愛也別談了。
20塊錢都捨不得花,這男的真的愛我嗎?
過後的幾年,我倆更熟悉了一些。每次提到這件事,我都氣鼓鼓的把他拉出來鞭屍。
他總是尷尬又無奈:至於嗎,一個花環而已,記了這麼多年。早知如此,那會就讓你買了,不吃飯也給你買一車。
我都哼的冷笑一聲。
跟想吃70塊錢車厘子的孕婦一樣,我是因為一個20塊錢的花環生氣嗎?
也不是吧。
我能理解他就是單純覺得那玩意貴,不值得買。
但問題是,年輕的我也會固執的認為:
原來在我喜歡的人眼裡,我的快樂連20塊錢都不值得買啊。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
隨着年紀越大,越沒有了很迫切想要一種東西的心情。
大概是幸福的閾值高了,人也麻木了。
收到禮物的快樂,沒有小時候那麼純粹了。
十歲那年,爸媽給我買回來五塊錢的芭比娃娃,我都能興奮得好幾天睡不好覺。
三十歲這年,買了好幾萬的包,也許頂多也就開心下單的那幾秒。
說真的,現在再去一次鳳凰,對那街邊的花環,我看都懶得再看一眼——騙遊客的玩意,戴半天就掉得光禿禿了,只有小女生才會喜歡吧。
還不如吃碗蓋滿了肉的米粉呢。
可我當時可不就是喜歡華而不實的浪漫的,幼稚的小女生嗎?
就花環這件事,直到19年去泰國那次,我才和當年的彥祖徹底和解。
那次旅遊,他說好要送我一個gucci的包,我們找了兩家商場都沒找到。
正巧那天從曼谷乘機離開的車,馬上就要開了。
我說要不這次別買了吧?萬一誤機就完了。
他大概是瞬間想起了那個花環的教訓。斬釘截鐵的說不行!今天一定要買到!硬拉着我像瘋狗一樣跑了好幾條街。
跑得兩個人口水亂甩,頭髮紛飛,滿身大漢,心臟狂跳,終於在最後一家商場付了款。
我現在都還記得,那天在曼谷飛奔的時候,看着他飛起來的劉海又想哭又想笑。
說不出來的感覺,就覺得cnm,這人我沒選錯啊。
以前我在微博里寫過一段話。
有個讀者和我講,她男朋友不怎麼疼她,也不浪漫。平時兩個人經常為了瑣事爭吵,過節沒有禮物,走路也從來不等她。吵架時,男生永遠只有一句“我從來不是個性格有趣會哄人的人。如果你生病了我願意花十萬給你看病,但是過節不會買一千塊禮物因為浪費。我不會錦上添花,只會雪中送炭。”
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我們這一輩子能有幾次雪中送炭的機會呢?生活本身就是無數個細節和瞬間組成的啊。
讓人疲憊的往往不是遠處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顆沙礫,打敗感情的,也很少是轟轟烈烈的生離死別,而是一些連你自己可能都意識不到的許多細若微塵的失望。
我知道,幸福是不可以拿錢去量化的。
但也有句話說得好:
所有的“太貴了,溢價了,別買了,湊合吃”,都是“你不配”。
很多時候,你怎麼才能向對方解釋:
我非常愛你,願意為你赴湯蹈火,付出一切。
但你要是想讓我給你多花點錢?
不可能。
這屁話,你自己信嗎?
作者簡介: 搖鈴鐺,長沙射手女,資深情感作家。著有暢銷書《姑娘,你活的太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