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

2021年09月25日20:10:02 情感 1568

佛家說:因果循環,因果不虛,有因必有果。最近看了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顛覆了自己的認知,文中主要通過哲人和青年的對話闡述了阿德勒心理學。 本文將摘抄文中比較經典的對話,希望對迷茫焦慮痛苦的你有所幫助。


想要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 - 天天要聞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青年:您是在開玩笑吧!您說是他自己製造出不安或恐懼?那麼,先生也就是說我的朋友在裝病嗎?

哲人:不是裝病。你朋友所感覺到的不安或恐懼是真實的,有時他可能還會被劇烈的頭痛所折磨或者被猛烈的腹痛所困擾。但是,這些癥狀也是為了達到“不出去”這個目的而製造出來的。

青年:絕對不可能!這種論調太不可思議了!

哲人:不,這正是“原因論”和“目的論”的區別所在。你所說的全都是根據原因論而來的。但是,如果我們一直依賴原因論,就會永遠止步不前。

思考:青年的朋友患了“閉門不出”的病,青年認為是某種原因導致了青年不敢出門,而哲人認為是他的朋友是為了不出門,而製造出的各種不安!這就是“原因論”和“目的論”兩種觀點。現實生活的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呢?

想要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 - 天天要聞



青年:那麼如何才能夠重新選擇呢?並不是一句“因為是你自己選擇了那種生活方式,所以現在馬上重新選擇”就可以馬上改變的吧!

哲人:不,不是你不能改變。人無論在何時也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中都可以改變。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

思考: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想改變自己,但每次都是思考千條路,最後走老路。是不是我們一開始就下定了不要改變的決心,覺得現在這樣苟活也挺好呢?保持現狀更加安心,更加輕鬆!



哲人:也就是會認為人人都是隨時會愚弄、嘲諷、攻擊甚至陷害自己、絕不可掉以輕心的敵人,而世界則是一個恐怖的地方。

青年:您是說與不可掉以輕心的敵人之間的競爭?

哲人:競爭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此。即便不是敗者、即便一直立於不敗之地,處於競爭之中的人也會一刻不得安心、不想成為敗者。而為了不成為敗者就必須一直獲勝、不能相信他人。之所以有很多人雖然取得了社會性的成功,但卻感覺不到幸福,就是因為他們活在競爭之中。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是敵人遍布的危險所在。

思考:在生活和工作中,你人際關係緊張,是不是把所有人當成了競爭對手,不能發自內心的看到別人好。但實際上,別人真的會那麼關注你嗎?會24小時監視着你,虎視眈眈地尋找攻擊你的機會嗎?


想要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 - 天天要聞



青年:哈,請您不要兜着圈子地做誘導詢問。先生您應該也知道,就是所謂的“認可欲求”,人際關係的煩惱都集中在這一點上。我們在活着時常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正因為對方不是令人討厭的“敵人”,所以才想要得到那個人的認可!對,我就是想要得到父母的認可!

哲人:明白了。關於現在這個話題,我要先說一下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個大前提。阿德勒心理學否定尋求他人的認可。

青年:否定認可欲求?

哲人:根本沒必要被別人認可,也不要去尋求認可。這一點必須事先強調一下。

青年:哎呀,您在說什麼呢!認可欲求不正是推動我們人類進步的普遍欲求嗎?!

思考:我讀到這段時,也會發現自己從小到大,都會尋求別人的認可,上學時為了得到老師父母的認可,要追求好的成績。工作中得到領導的認可,要按領導說的辦。過分的去尋求認可,很有可能會迷失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你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也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着。我們沒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待。


想要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 - 天天要聞



哲人:課題分離也是如此,要分清“能夠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我們無法改變“被給予了什麼”。但是,關於“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我們卻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就是不去關注“無法改變的”,而是去關注“可以改變的”。這就是我所說的自我接納。

青年:……可以改變的和無法改變的。

哲人:是的。接受不能更換的事物,接受現實的“這個我”,然後,關於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拿出改變的“勇氣”。這就是自我接納。

思考:課題分離我們做得到嗎?課題分離就是分清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做好自己的事,至於別人怎麼評價那是別人的事。



哲人:請你想象一下自己站在劇場舞台上的樣子。此時,如果整個會場都開着燈,那就可以看到觀眾席的最裡邊。但是,如果強烈的聚光燈打向自己,那就連最前排也看不見。

我們的人生也完全一樣。正因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體,所以才能夠看到過去和未來;不,是感覺能夠看得到。但是,如果把強烈的聚光燈對準“此時此刻”,那就會既看不到過去也看不到未來。

青年:強烈的聚光燈?

哲人:是的。我們應該更加認真地過好“此時此刻”。如果感覺能夠看得到過去也能預測到未來,那就證明你沒有認真地活在“此時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人生是連續的剎那,根本不存在過去和未來。你是想要通過關注過去或未來為自己尋找免罪符。過去發生了什麼與你的“此時此刻”沒有任何關係,未來會如何也不是“此時此刻”要考慮的問題。假如認真地活在“此時此刻”,那就根本不會說出那樣的話。

思考:不存在什麼過去或者未來,我們能擁有的只有現在。此時此刻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比如:你要考公務員那是未來的目標,但是你能把握住的只有現在而已,去看書,去做習題,未來能不能考上那不是我們該思考的問題。未來根本就不存在。


最後,希望你懂了道理之後去實踐,只有實踐,去改變,我們才能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千萬不要,道理我都懂,卻依舊過不好自己的一生!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 天天要聞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單親媽媽,79年的羊,今年46歲了,獨立撫養一個大一的娃。我在飯店工作,為了碎銀幾兩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閑見縫插針的寫小作文貼補家用。生活從來都是懼怕強者的,“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句話也適合我們的生活。我從三十多歲就自
鄰里街坊那些事兒(5):潔癖和待客是兩碼事兒,不能混為一談 - 天天要聞

鄰里街坊那些事兒(5):潔癖和待客是兩碼事兒,不能混為一談

原創作品,感謝您的關注點贊、評論與轉發!我們3樓的高阿姨在社區里工作,人長得不漂亮,但能說會道,關鍵是全身上下打扮的很利索乾淨。聽對門葛大媽說,高姨可是有福之人,人家結婚幾十年,她老公從來不讓她洗衣做飯收拾家務,就連兩個孩子小時候也沒管過。
(完)這一世,我不哭不鬧答應離婚,但我也不打算輕易放過她 - 天天要聞

(完)這一世,我不哭不鬧答應離婚,但我也不打算輕易放過她

我為保護妻子車禍不能人道,她卻以安心休養為借口,直接替我去學校辭職。我想找她評理,卻看見身為教授的她正抱着研究生熱吻。“我懷了他的孩子,咱們離婚吧。”我毫不猶豫的在離婚協議上簽字。只因上輩子我抱着女兒鬧到教務辦。在大家的風言風語中,男學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