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就是凡事超過一個度,那麼,那麼它的結果可能還不及不及這個度。
的確有許多事物過猶不及。
比如謙虛。
如果你太過謙虛,那麼,就會被當作虛偽,還不及適當驕傲一點。
又比如努力。
如果你太過努力了,起早貪黑,可能結果往往還不如那些勞逸結合的人。
我們看到許多高中生十分勤奮,不但在教室認真學習,在寢室關燈之後,還點着蠟燭學習一陣。
結果卻只考了個普普通通的本科,雖然比那些絲毫不努力的人要強,但比起
普京
那些用了七八分努力的人,又差得多了。
再比如吃飯。
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而最好是七八分飽,這樣最有利於身體健康。
吃得過飽可能還不及那些吃得不飽的人。
那麼,是不是事事都是過猶不及呢?
比如一個國家的領土。
像我們國家,面積夠大了,是不是就不需要台灣了?
當然不是。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國家的面積越大越好。
如果說我們國家的領土面積還不是足夠大,那麼,俄羅斯的面積應該足夠大了吧?
那麼,對於俄羅斯人民來說,是不是意味着領土面積過大而不及呢?
顯然也不是的。
普京說:俄羅斯雖然面積很大,但沒有一分土地是多餘的。
對於邊境有爭端的領土,普京從未打算放棄過。
又比如高考,是不是意味着你剛好考上某所大學(比如清華、北大)的分數就夠了呢?
顯然不是。
因為你怎麼知道你的分數就剛好上了那所大學,如果你能超過那所大學一些分數線,是不是上那所大學就更有把握?
所以,要上頂級大學,那最好高考考得越高越好。
當然,你只是想上普通一點的大學(比如你是藝體生),那麼,你的文化課成績是不是越高越好呢?
這就是過猶不及了。
如果你要求自己的文化科成績接近滿分,那麼,你勢必花費到你專業上的時間和精力就減少了,那樣就得不償失,過猶不及了。
過猶不及,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判斷這件事是過猶不及,還是越多越好即過了必及。
比如吃飯,就是過猶不及,而參加高考的高考分數,則是過了必及。
又比如考試學習努力程度是過猶不及,應當勞逸結合;而一個國家的領土是越大越好,所以,要寸土必爭。
第二,過了必及,比如高考分數,那麼,我們就應該多努力,使結果超出需要,保證安全過關。
又比如銷售工作的簽單量,你簽的單越多,你通過公司考核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你要儘可能努力地提高簽單量。
有一些東西在主觀上是過了必及,但在客觀上是過猶不及的。
比如考試分數,能考一百分最好,主觀上是過了必及,但在客觀上,你需要花費更多的努力。
但你努力了,還不一定能有效果,所以適當努力就行了,不用加倍努力,結果使得一個人的精神都出了問題。
又比如錢財,一般而言,對於大多數人,錢是越多越好。
但正如許多人所說:錢是永遠掙不完的。
所以,我們可以適當努力掙更多的錢,但我們也不能累壞了身體。
第三,對於一些越多越好的東西,我們應該用正當方式去獲取。
比如考試分數,我們不能試圖通過作弊獲取;
又比如錢財,我們要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不要干違法的事;
再比如國家領土,我們應該守住我們現有領土,而不是設法通過戰爭兼并其他國家的領土,給人民群眾帶來無盡的災難。
還比如工作中籤單,我們應該遵守職業道德,不去打同事的主意。
第四,對於過猶不及的東西,我們適度努力即可。
比如讀書。
馬雲說:書不是讀得越多越好。
馬雲
讀多了書,你的思維就會被書上的內容所束縛,成為“書獃子”。
所以,對於讀書,我們讀適當的即可。
那麼,不讀書的空餘時間我們幹什麼呢?
馬雲說:不能不在社會上讀書。
所以,空餘時間我們應該多參加社會實踐,即花時間工作。
我們還應該多鍛煉身體,保持健康,這樣就可以保證讀書不過猶不及了。
再比如學習做題。
許多人為了更好地考試,於是採取題海戰術。
殊不知題做太多了,腦海就亂了,身體也麻木了,反而不利於考出好成績。
我高中有同學就做得特別好,他每天晚上跟同學們一起做題,但到了他預定的時間點,他就回寢室休息了。
結果他反而比那些學習到關燈的同學考得更好。
所以,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時間分一部分出來休息或鍛煉身體,這樣就免了過猶不及之苦。
為了避免遭受過猶不及,我們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學習中,都要記得休息和鍛煉身體。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做過過猶不及的事嗎?
當過猶不及時,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