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盼盼
圖:來自網絡
我的婆婆是典型的農村婦女,個頭不高,黑黑瘦瘦,在地里幹活,一天都不知道餓的那種,特別是不在意穿着打扮,有時候看上去像是拾荒的,很是邋遢。
記得當年我和老公結婚當天,我以為大喜的日子,她肯定會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誰知道司儀讓她上台的時候,她身上竟然穿了一件洗的退了色的格子外套,袖口還漏着裡面的毛衣,本身個子不高,衣服又大,我看了一眼氣就上來了。
台下坐着我的父母和我的娘家人,這樣的形象讓我感覺特別沒臉面。婚禮過後,我質問老公,為什麼就不能給她買件新衣服?老公說,衣服婆姐給她準備了,還特意交代她當天要穿上,大概是一忙忘了吧,聽到這樣的解釋,我真的是無語了。
因為我和老公都有雙休日,周末,老公喜歡回家住兩天,有時候我也會跟着回去。但是我發現,我只要一回老家,心情就不太好,特別是看到婆婆之後,笑臉是怎麼也提不起來,婆婆越是對我好,我越是不想理她。
吃飯的時候,我發現她總是偷偷地看我,對於這一點,我不止一次地和老公抱怨,老公說:“咱媽是想看你喜歡吃啥菜,你喜歡吃啥菜她就買啥菜”。
後來有一次,我對老公說“你去超市買點香菇吧,我喜歡吃香菇”,當時並沒有在意,可是接下來的幾頓飯,頓頓都有香菇,大概婆婆聽到了我和老公的對話,對於婆婆這樣的做法我真的挺無語的,就對她說:“以後你不要做香菇了,我吃夠了”。
雖然我平時和婆婆的交際並不多,也談不上關係好和壞,每次見面,就這樣不冷不熱地處着。半年後,我發現懷孕了,孕吐特別嚴重,和老公商量過後,決定回老家養胎,老家的空氣好,再加上正值盛夏,家裡自己種的瓜果蔬菜正好可以吃。
我聽老公說,婆婆聽到我要回家養胎的消息特別激動,把家裡的衛生里里外外都打掃了一遍,被子也曬了,特別是把我一直嫌棄的茅廁也整理了,聽着老公這樣說著,我的心情確實好了很多。
回到家之後,老公交代婆婆吃飯要注意什麼,不要太油太咸,一次不要做太多,不要吃剩菜剩飯,因為公公去世得早,這麼多年婆婆一個人過,吃飯上總是應付,一次做很多,剩着下頓熱一下就吃了,或者菜故意炒咸一點,可以吃好幾頓。
剛在家的時候,我很不適應,和婆婆沒有共同語言,吃飯的時候兩人有一句沒一句的,她說的都是之前她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我不認識也不了解,也不想搭她的話,再加上孕吐反應,心情特別不好,可能婆婆看我天天拉着臉,以為嫌她做得不好,她就給老公打電話,讓老公問問我是不是生氣了?
我老公對她說:“沒有生氣,她反應大難受,她不是那種動不動就生氣的人,她素質高着呢,別瞎想有啥事給我說就行”。安慰過婆婆,老公又來開導我:“她們那一輩的人,吃苦作難過來的,有啥事多體諒”。
被老公這麼一說,我開始試着接受和體諒婆婆身上我看不慣的一些地方。開始關注她默默做的一些事情,給我洗衣服,洗內衣內褲,洗襪子,向村裡生過孩子的年輕媳婦打聽懷孕吃什麼好,慢慢的,和婆婆相處起來,倒也輕鬆了很多。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初為人母的喜悅,也有熬夜餵奶,腰酸背痛的煩躁,月子的第十九天,老公因為公司有些事情回去了幾天,就我和婆婆兩個人帶孩子,孩子總是哭鬧,我抱一會就腰酸的直不起來腰,我想着婆婆平時下地幹活,抱個孩子應該沒問題吧。
誰知道,她看了一會,就抱給我,不喊她,好像聽不見孩子哭似的,特別是有一次,她把孩子給我之後,坐在我的床邊上又是揉腿又是捶背的,我看了之後心情特別煩躁。
我當初想說她,可又覺得她也六十的人了,就沒有當面指責,但是我還是忍不住打電話把怒火發泄給老公:“你媽什麼意思啊,坐在我床上又是捶腿又是捶背的,捶給誰看呢,平時下地干一天活也沒見她捶過一次,抱一會孩子就累着她了,以後別讓我看見她在我面前捶,嫌累就別看”。
老公一邊迎合著我,一邊也幫我數落婆婆的不是,至於老公怎麼給婆婆說的這件事,我沒問他,但是從那以後,確實沒見婆婆在我面前喊過一次累。
三個月之後,我想回市裡上班,讓婆婆跟着去帶孩子,我給婆婆說的時候,婆婆也答應了要去,可是,我卻聽到她給老公打電話,有點不想去,我一氣之下,帶着孩子直接回到了市裡。
隨後,婆婆也跟了過來,那是婆婆第一次在我面前給我說那麼多話:“妮,你別生氣,我不是不想給你帶孩子,你看地里的莊稼還得除草澆水,家裡還喂着雞,我走了家裡沒人了”,“雞你賣了,莊稼等收了這一茬就不種了,包給別人去種,你都多大年紀了,在這看個孩子享享福多好”,老公不等我說話就給婆婆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就這樣,婆婆在我們這住上了,我也覺得在這看個孩子,沒事了帶着孩子在小區溜達溜達,多好。
直到有一天,我下午下班的時候,看到婆婆推着女兒在小區廣場里溜達,我忍不住在遠處看着她們,廣場上很多帶孩子玩的,年輕的一堆,年紀大的一堆,大家說說笑笑,唯獨我的婆婆,顯着特別拘謹,站在人堆里,卻沒有一個人和她說話,也找不到一個認識的人說話,那一刻,我心裡特別難受。
當初,是我讓她遠離了自己熟悉的村莊來到陌生的城市,去處處適應我的生活。從那之後,我只要一有時間,就帶着婆婆女兒到處溜達溜達,去認識小區的鄰居,特別是看孩子的奶奶們,慢慢的,婆婆也找到了兩個比較投機的看孩子的老人,有時候經常看到婆婆和她們一塊帶着孩子一起說話一起玩。
女兒快一歲的時候,正是學習走路的時候,婆婆說,這幾個月最累人了,大人得彎着腰扶着走路,對我年輕的我而言,有時候也會感覺累。
有一次,我發現婆婆房間的桌子上多了一盒筋骨疼的膏藥,我問婆婆怎麼了,婆婆說老毛病了,腰疼,過幾天就好了,我問她什麼時候開始的,她說好幾年了,長時間彎腰就疼,我不放心,帶着婆婆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腰間盤突出。
年輕時出得力多,年紀大了毛病就多了,我問婆婆,要是身體確實吃不消,就回老家吧,婆婆不願意,她說:“你也不容易,上一天班回來還要帶孩子,還要收拾家務,等孩子自己會走路了,就輕鬆點了”。
時間過得真快,女兒馬上就兩歲了,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和婆婆的關係也親切自然了很多,也有了更多的話題,生活本該如此,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要用心經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