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芬:走出負面情緒,你可以做這1件事

2021年09月07日21:58:06 情感 1173

文/花月繁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


你會聚焦在那個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


-------------《遇見未知的自己


張德芬:走出負面情緒,你可以做這1件事 - 天天要聞


閨蜜跟我分享了一段她近期在工作中


如何從痛苦不堪的情緒中,恢復神采奕奕的狀態。


最近因為工作需要,她換了幾個項目,然後一直沉浸在一種,工作不開心,非常心累,想要逃離,卻不知前往何方的迷茫混沌狀態。


消沉,不積極,看不到陽光,負能量極強。


好像無論在哪個崗位,都不能讓自己開心,看不到方向,想要逃離。


可越想逃離,不快樂的感覺越強。


痛苦無力,然後總是想要藉助新的項目幫助自己逃出現狀。


不願意去面對當下,從自身去解決問題。


張德芬:走出負面情緒,你可以做這1件事 - 天天要聞


而在得知工作搭檔提出辭職後,想到今後所有的工作都壓在自己的身上,頓時有一種種透不過氣的感覺。


特別消沉,甚至一度認為自己抑鬱了。


這幾天,她在讀《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本心靈修行的書。


作者張德芬,是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個人成長作家。


2007年推出首部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這本書也成為了國內心靈成長領域的必讀經典


昨天她看完之後,做了一個深度思考。


張德芬:走出負面情緒,你可以做這1件事 - 天天要聞


今天早上起來,睜開眼睛那一刻,突然所有混沌,混亂的思緒不見了。


有一種撥開雲霧見月明的感覺,漸漸的方向清晰了。


她回想着昨日的思考,做了一個自我對話。


問:我為什麼不快樂


答:不想紮根在這個項目里。因為對項目不抱希望,卻又沒有更好的選擇。


因為剛回項目不久,很多產品知識忘得差不多了,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內心懶惰,不願意麵對。


問:那麼,我有什麼選擇?


1、辭職?

不可能,生存是最現實的問題。


2、換崗位

不現實,不確定因素太多。


3、去接受,去面對,去挑戰。

可以,只能如此選擇,無任何退路!


解決方案:把目前工作崗位的內容,需要學習的產品知識,羅列好框架,然後做好執行方案,一條一條,整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弄完方案的那一瞬間,她心裡一直壓着的一塊石頭,突然,消失不見了。


總結:

她總是工作不快樂,是因為她僅僅抓着負面情緒,深陷其中,所以無法自拔。


就好像當一個人深陷沼澤的時候,拚命的恐懼掙扎,想要掙脫束縛,越掙扎其實越陷越深。


而其實唯一的辦法,就是面對已經發生的事實,停止掙扎。


冷靜下來,將全部精力放在解決當下困境的問題上,才有一線生機的可能,盲目痛苦掙扎,最後也只會自取滅亡。


她最後選擇面對工作中可能帶來的壓力,一個個羅列拆解,方向就出來了,人自然也就輕鬆了,剩下的,去做就是了。


張德芬:走出負面情緒,你可以做這1件事 - 天天要聞


問:為什麼負面的情緒,總是習慣性揮之不去?


答:如上文所述,因為深陷其中,所以無法自拔。


她不停的告訴自己,我很心累,我很痛苦,不喜歡現在的工作。


她沒有意識到,自己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工作壓抑而不快樂這件事情上。


所以圍繞她的總是不快樂和痛苦, 如此惡行循環,深陷其中,黑暗無法消散。


這就好像,你手上有一條蛇,你很內心害怕恐懼,可你的手卻牢牢抓着,然後又用力的甩,你以為這樣就可以甩掉恐懼


可你不放手,又怎麼甩得掉呢?


問:當遇到負面情緒纏繞,要怎麼做?


答:接受它,面對它,而不是逃避。


因為只有接受了它,你才能夠集中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才有機會打散它。


就好像你在黑暗中,你很恐懼,如果只是一味的縮在角落裡,然後不停的讓恐懼包圍自己,那麼,恐懼會一直盤旋。


但如果,你接受了恐懼害怕,你願意去面對它。


那你的心思就會更多的放在如何消除黑暗上。


你會去想,去找,窗戶在哪裡?你要怎麼把窗戶打開。


而當你走出這一步,窗戶一打開,陽光自然就能照進來,黑暗自然消失殆盡。


張德芬:走出負面情緒,你可以做這1件事 - 天天要聞


結語:

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的選擇,我們的所以逇情緒都不是我們被動接受,而是我們主動去選擇的。


面對失業,如果你選擇一蹶不振,那麼,你就不會有新的發展機會;


如果你選擇去提升自己,或者花更多的時間去找工作,那麼迎接你的,也許是更好的開始。


魯迅曾說:

走上人生的旅途吧。

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選擇逃避我們永遠看不到前方的路,只有選擇勇敢面對,不懼黑暗,才能找到前行的路,漸漸光明。


文:花月繁


讀書分享丨個人成長丨心理學


書籍點亮智慧,讓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


喜歡就關注起來吧,一起沖鴨~


#生活心理學##實用心理學##個人成長##職場感悟##職場眾生相#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有些人在婚姻裡頭,說起工資分配遮遮掩掩的,夫妻關係慢慢就疏遠了。可也有些人,大大方方坦誠對待,家裡頭的日子越過越和美。工資怎麼分配,在婚姻里那可是個影響夫妻關係的關鍵事。古人講:“夫妻齊心,其利斷金。”結婚之後,工資到底咋分配,每個家庭都得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有些人啊,眼睛就盯着眼前那點好處;可有的人,卻把心思花在修養人品上,想着長遠的事。人品,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古人云:“厚德載物。”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01:善良是智慧的體現,智者心懷善念當善良成為一個人骨子裡的東西,智慧也就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 天天要聞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親密關係裡面,稱呼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增進感情的作用。取一些有巧思的稱呼,會撥打男人的心房,讓他對你產生不一樣的情愫。女人在愛情裡面,真的別太老實了,你越有點情趣,男人才會越愛你。別再叫老公“親愛的”了,太俗氣,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 天天要聞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如果一個人無法壓制自己的慾望,沒有能力理清自己的牌局;任由感性,情緒,荷爾蒙操縱行為,而非回歸理性本身;那麼TA在感情里每個關鍵節點的選擇,都會影響自己接下來幾年的勢。看過一組數據:有超過60%的夫妻,在30歲之後,對婚姻的滿意度越來越低,
失戀後,難過很正常,但沒關係,總會過去 - 天天要聞

失戀後,難過很正常,但沒關係,總會過去

分手後,我們都是會經歷一個陣痛期的。但凡動過真感情的人,不可能不痛不癢。只是有的人來的早一點,有的人可能會後知後覺地難過。有的人是分手當下,痛會更加強烈一些,給自己一個緩衝期,陣痛感會慢慢地消退。而有的人剛開始痛感不強烈,但時間久了會慢慢浮
不聽老人言:這5種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 天天要聞

不聽老人言:這5種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在婚戀關係中,雙方的選擇確實會直接影響到彼此的生活質量。如果有些性格特質在關係中未得到及時溝通和改善,可能會帶來很大的挑戰。以下五種類型的人,如果無法有效調解,可能會影響到關係的穩定和發展,值得在交往前認真考慮:1.
離婚後要求探視孩子,對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為由反對探視,法院這份判決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離婚後要求探視孩子,對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為由反對探視,法院這份判決給出答案!

夫妻離婚後,孩子隨女方生活。男方要求探視孩子,被女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現任丈夫視如己出”為由反對探視,法院支持嗎?請看本期案例!2015年,小帥與小美調解離婚,約定2歲的兒子小明由小美撫養並自願承擔撫養費。小美再婚後攜小明組建新家庭。小帥定居外地,在小明出生及1歲時有過陪護與探望,離婚後就再未支付過撫...
重病客戶取款時不幸去世,誰該為此負責? - 天天要聞

重病客戶取款時不幸去世,誰該為此負責?

摘要中青評論對老年人、病患、傷患等特定群體,社會各界都應給予更多關注和關懷。5月14日,湖南株洲一名62歲重病女子因急需取錢就醫,被銀行告知需本人到場後才能取款,在中國農業銀行株洲田心支行辦理過程中,不幸去世,引發社會關注。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5月15日,去世女子家屬告訴記者,當地派出所、街道辦等部門正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