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暖
你們相信婚姻關係里有“愛屋及烏”這件事嗎?
前兩天閨蜜阿蘭問我:小暖,你相信婚姻里有“愛屋及烏”這回事嗎?
我:講具體點。
阿蘭:就是你很愛你老公,所以你會因為愛你老公而愛她的爸爸媽媽。
講真,不相信也做不到。
不管是媳婦兒和婆婆還是和公公,或是女婿和老丈人還是丈母娘,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想要長久和平地生活在一起,靠的是互利互惠,或者互不打擾。
更何況,你得多愛一個人,才能做到“愛屋及烏”。
現實是,生活的本質就是一地雞毛,你能保證你對伴侶的愛能在雞毛滿天飛的生活里永遠長存嗎?很多情況下是不能的,那又談何“愛屋及烏”?
在我看來,婚姻關係里的“愛屋及烏”是何其荒謬的一件事,婆媳之間,做不到互利互惠,那互不打擾就是最好的選擇。
01
前天下午,我和阿蘭還有阿蘭的老公一起吃飯,阿蘭說:慶祝他倆平安度過了七年,逃離了七年之癢的詛咒。
阿蘭老公開玩笑說:還沒到12點呢,等過了凌晨才算整整7年,才算平安度過。
萬萬沒想到的是,吃完飯散夥沒倆小時,阿蘭老公的話就應驗了,倆人來了一場世界大戰。
導火索,就是阿蘭的婆婆。
阿蘭和老公回到家,看到婆婆又在給6歲的兒子喂飯吃,一下火冒三丈,阿蘭說,自從婆婆從老家搬來和自己住,她教會兒子的自理能力,全部都歸零。
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擦屁股,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這些兒子以前全部會,現在全不會。
關於這個問題,阿蘭跟婆婆交涉了好幾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然而,婆婆壓根不聽。
就在阿蘭正在進行自我情緒調節時,更可氣的事情發生了。
阿蘭在廚房刷碗,老公準備拖地。結果老公剛拿起拖把,婆婆趕緊把拖把搶了過來說:媽來拖地,你上一天班辛苦了,趕緊歇着。
老公順勢葛優躺,開始打遊戲。
阿蘭的怒火再也按耐不住,吧唧一個碗摔得粉碎,徑直走出廚房,衝著婆婆把壓抑很久的話說了出來:媽,你夠了,你看你把她倆慣成啥了?你要是能陪他們一輩子,你就儘管慣着,問題是你不能。3年了,自從你住進這個家,我們的日子就被你攪和的一團亂。
阿蘭老公見狀,也特別的惱火,倆人大幹了一架。
婆婆覺得:我疼我兒子,有錯嗎?
老公覺得:我媽心疼我辛苦,有錯嗎?
合著最後,大家都覺得是阿蘭的錯。
婆婆進入他們生活之前,阿蘭一家三口過得很和諧。
阿蘭做飯、老公肯定會自覺洗碗;阿蘭打掃衛生,老公也會搭把手;兒子也很聽話,飯自己吃,衣服自己學着穿,自己的玩具自己學着收拾。
然而自從婆婆住進他們家,慢慢地,一切就變了。婆婆見不得自己的兒子做一點點家務,最喜歡看着自己的兒子葛優躺,活生生把兒子寵成一個媽寶。而對待孫子,也一樣,所有事親力親為,能讓孫子躺着,就不會讓孫子站着。
阿蘭曾經特別無奈地說:小暖,你知道嗎,我害怕,如果這樣下去,我婆婆會給我留下兩個累贅,兩個負擔,她又不能陪她兒子、陪她孫子一輩子,以後吃苦受累的人是我,我只是一個女人,我不想去負擔誰的後半輩子,太累了。
我能感覺到,阿蘭的無奈,因為婆婆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阿蘭一家三口的正常生活。
婚姻生活中,如果婆婆持續越界,那勢必會生矛盾,有了矛盾,原本的和諧就會被打亂。
02
我聽過關於婚姻三觀最正的一句話:我退出我家,你也應該退出你家,我們組建一個新的家庭,而不是我從我家退出去融入你家。
只有彼此退出,長輩放手,才有利於小家成長。
而在阿蘭與婆婆溝通能不能回老家住,把空間留給他們時,阿蘭的婆婆很執拗,原因也相當簡單粗暴:我不能看着我兒子受累,上了一天班回來,還要幹家務。
這樣的矛盾爆發,和溝通調解,周而復始了整整三年,一直無解。
婆婆毫無邊界感的插足、老公在婆媳矛盾中的不作為,逼得阿蘭整整忍受了三年。
阿蘭昨天找我,她的決定,嚇我一跳。
她讓我幫忙在網上找離婚協議,我說,只能如此解決嗎?
阿蘭:
如果婆婆執意繼續摻和我們的生活,這個婚我離定了。我兒子還那麼小,現在一身壞毛病,我老公已經三十好幾的人了,卻活成了媽寶。我不能因為婆婆的無知,斷送我的後半生,這年頭,誰敢豁出去,誰才能站穩腳跟。
我在想,如果我攤上這樣的婆婆,我會怎麼辦?大概我不會忍受三年吧,可能一開始我就會想辦法處理,也可能會用比阿蘭更極端的方式。
不只阿蘭,我身邊很多和公婆住一起的姐妹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媳婦兒累不累我不管,反正我兒子不能受累。
前段時間,我看了恆子奶奶的《人間值得》,裡面有一篇文章講親子關係,我想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不要阻礙別人自立,如果全面掌控,成長就會停止。
要知道,既然是親子關係,你們之間的紐帶就不會斷開。
在我看來,這樣的紐帶就像橋樑。父母和孩子的人生車輪,雖然駛向不同的人生方向,由於橋樑的存在,你們可以隨時往來。
不管怎樣,孩子既然開啟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貿然闖入。
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親子關係基本不會出現什麼煩惱。
相反,如果父母毫無顧慮地闖入已經成人的孩子的世界,各種矛盾就會產生,尤其是婆媳矛盾。
恆子奶奶和大兒子住一個小區,但除了周末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其他時間,恆子奶奶不會介入到兒子的生活里。
二十幾年下來,婆媳關係一直很和諧,沒有紅過臉。
恆子奶奶在書里寫到:
如果他們邀請我過去吃飯,我會說“好的,謝謝”以表示打擾;如果他們沒有邀請我吃飯,但把做好的飯菜送過來,我從心底里非常感激,對他們說:謝謝。
既然孩子的人生軌道和自己的已經分離,那我們就靠之間親子關係的橋樑進行溝通即可,盡量不要頻繁登上這座橋。
03
我的婚齡不算長,兩年而已。
自從結婚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家庭關係的邊界感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兒媳婦和公婆之間的邊界感。
我老公的家庭比較特殊,婆婆很早就去世了,公公一直被我老公帶在身邊,五十幾歲的人,活生生地被我老公寵成了小孩。
剛開始,我覺得老公好孝順,值得嫁。
但結婚後才發現:孝順也是一把雙刃劍,任何事情一方一旦做得過度,那麼對另一方不是打擊就是傷害。
剛開始和老公談戀愛的時候,我並沒有太在意還有一個公公的存在,我也並沒有考慮到跟這個公公以後的生活。
除了愛,一切都不在意。但是結婚後,發現,帶着公公住在一起特別不方便。
譬如,別人可以下班回家脫了內衣穿着睡衣,窩在客廳沙發看電視,我就不行;譬如,內衣內褲洗乾淨不好意思晾在陽台,只能晾在卧室;再譬如,偶爾和老公浪漫一下,還要考慮公公的存在.......
然而,公公並不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從來沒想過給我們留空間,也從來不提回老家住一段時間,讓彼此都有一點自己的空間。
更讓我為難的不是公公而是老公。
關於“公公能否給我們留空間”這件事,但凡我提出來,我老公就會極力反對,有時甚至會激烈地認為,我要趕公公回老家。
我總是為此和老公據理力爭:你不能總是考慮你爸的感受,現在是三個人一起生活,我的感受在你心裡就不重要嗎?
每次說起這事兒,老公就會傷心地想起自己過世的媽媽,她想把對媽媽的虧欠都彌補在爸爸身上。
而我每次看到老公傷心難過,我就會妥協,然後繼續帶着公公生活,和我所謂的“空間”漸行漸遠,可能有一天會消失不見吧。
生活呀,為自己活總是很容易,難的是你必須要學着為別人活。
婚姻帶給你的成長,不比社會上的摸爬滾打簡單。
然而,我不敢保證我會一直這麼妥協下去,總有一天,我可能也會和阿蘭一樣,爆發吧。
作者:張小暖, 願你我在溫暖而舒心的文字里相逢不晚、共同成長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