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蘋果一手“環保”玩得明明白白的。每年它都有新的點子,也都能在發布會之前引起熱議。到現在還記得喬布斯站在台上,拿出iPhone時,全場俱驚的場面。那時候的iPhone確實擔得起“顛覆式創新”的名頭。
當時如果誰能擁有一台iPhone4,那一定是焦點。但隨着蘋果的更新換代,它的槽點也越來越多。信號差、續航差、充電慢......即便總結了上百種不買蘋果的理由,但卻總是一邊吐槽、一邊搶購。
2010 年開始,iPhone就開始了自己新里程,新產品發布的主題:
Come see our latest creation.(來看我們最新創造的)。
至此一大批的人對蘋果每一次的更新換代都有所期待,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幫助蘋果公司找出很多“有理有據”的觀點,來證明它依然是那個蘋果。
我們不生產手機,我們只是在賣配件
2月17日消息, 蘋果公司通知他們的授權服務提供商,它將為 iPhone 12 mini 和 iPhone 12 機型推出一種新的同單元維修方法。
外媒 MacRumors 獲得的一份蘋果內部備忘錄中顯示,蘋果技術人員將從 2 月 23 日開始為無法開機或主板 Face ID 部分出現問題的 iPhone 12 mini 和 iPhone 12 機型提供同一單元維修。此外還包括系統或設備外殼破損等問題,例如玻璃後蓋碎裂。
簡單總結:如果機器出現問題,可能將只修不換。
當然,還是為了環保。去年在蘋果環保減配的引導下,智能手機大概率會出現裸機+選配的模式。畢竟現在已經有多家廠商,跟隨蘋果的腳步開始減配銷售的策略。
而此次消息如果是真的,蘋果有可能再次引領新潮流:
我們不是手機的生產者,我們只是在賣配件。
這一小節留下一個問題:如果你買到一個有問題的手機,在更換整機與更換配件之間,你的選擇是什麼?
究竟哪裡被冒犯?
其實環保是一件好事,如果力所能及,相信每一個人都願意盡一份力。但蘋果在明確以環保為己任時,為什麼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老祖宗常說這麼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強求別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要拽上他人一起。究竟是什麼讓蘋果膽大到自己環保,也要拖上消費者?
有恃無恐!
1、
如果問一個手機用戶選購蘋果最大的理由,一般都是生態系統。他會說,不卡流暢,沒有廣告、體驗佳等等。
但習慣了這一切,想要跳出來,真的就有點太耗費精力了。iPhone已經形成了一種壟斷式的生態環境。哪怕它在技術上已經沒有明顯的領先優勢;哪怕它在產品上會有瑕疵;哪怕iPhone 13依然信號不佳,依然會有大批的人回去買。
因為這個系統不僅讓你愛,還會讓你欲罷不能。
2、
網上不少為蘋果爭辯的人,他們有數據、有理論。他們會告訴你,蘋果在環保路上一直沒有停下過,也一直會走下去。
蘋果做環保沒有任何問題,任何一家商業公司都可以做,同時也可以進行環保營銷。
但,蘋果真的是從一而終地在為人類未來擔憂嗎?
2011年4月,國際環保組織Greenpeace將蘋果評為“最不綠色”的科技公司。那時的蘋果還不是現在的蘋果,遠遠沒有吃到這麼大的蛋糕。喬布斯在MacWorld大會上怒懟環保人士喊出“遠離電腦行業,挽救鯨魚去吧”。
美國知名博主約翰·梅洛(John P. Mello)在自己的文章中說:
蘋果在綠色環保上的表現遠不如產品那麼成功,包括政府、聯邦調查局以及大學在內的美國公共機構已經開始抵制使用蘋果產品。迫於多方面的壓力,蘋果將不得不在綠色環保上花更多的心思。
約翰·梅洛還稱,蘋果退出EPEAT(電子產品環境影響評估工具)項目。EPEAT是一個電腦產品的環保標準列表,這個列表被視為行業標準,可幫助消費者購買環境友好的電子產品。蘋果產品超出了EPEAT標準,像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蘋果主要產品甚至不在EPEAT標準評級之列。
蘋果認為,他們沒有必要加入EPEAT。
後來,在各界的壓力下蘋果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在公司網站上發布公開信稱:
我們聽說,許多忠誠的蘋果用戶都對我們將產品從EPEAT中移除感到失望,我認識到這是一個錯誤。從今天開始,蘋果所有的合格產品將放回EPEAT列表。
約翰·梅洛在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值得我們好好看一下:
Greenpeace並非唯一一家指責蘋果的環保組織,來自中國的環保組織也批評美國公司放任其位於亞洲地區的供應商排放污染物,以至於該供應商周邊的居民癌症發病率升高。
蘋果只是一家商業公司,提出“環保”口號值得鼓勵,但還沒有達到網上某些文章那般高尚。同時做法上也有待商榷,至少它沒有小米“同價二選一”來得光明磊落。
至於網上說的那些植樹環保數據,麻煩仔細看看他們條款中的一個細節:繼續推薦中國相關政策框架完善。
中國已經不是前些年的中國了,俺們村放個鞭炮,村長還出來吆喝兩句:適可而止。
如果沒有硬性要求,還會不會有這些讓人為它辯解的數據?
還真難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