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陸續發布公告,宣布自2026年起暫停部分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引發社會關注。
哈工大成為此次調整力度最大的高校。該校社會科學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醫學與健康學院及威海校區信息學院相繼發布通知,理論經濟學、法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等6個碩士專業將停止招生。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停招專業涉及文、理、工多個學科門類。
華南理工大學則對專業學位開刀,宣布暫停藥學、國際商務兩個專業碩士招生。上海交大的調整更具針對性:物理與天文學院將天文學碩士改為"僅招博士";文創學院取消新聞與傳播專碩;安泰經管學院停招審計專碩。此外,大連理工大學也停止了材料學專業招生。
這些調整並非偶然。教育部近年持續推進學科專業優化改革,要求高校建立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從各校公告可以看出,停招決定都是基於"學科發展需要"、"人才培養結構調整"等考量。業內人士分析,部分專業停招可能源於三個原因:一是學科評估結果不理想,二是畢業生就業質量不佳,三是學校集中資源發展優勢學科。
這種"有進有退"的調整,反映出高校發展思路正在從"大而全"轉向"精而強"。對考生而言,需要密切關注目標院校的專業動態,避免遭遇"報考即停招"的尷尬。未來,隨着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推進,類似專業優化調整可能成為常態。
來源於官媒